陶珍霞,翁 鴻,2△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1.泌尿外科;2.循證與轉化醫學中心,武漢 430000)
?
人文護理在高血壓病老年患者中的應用探討
陶珍霞1,翁鴻1,2△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1.泌尿外科;2.循證與轉化醫學中心,武漢 430000)
高血壓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的病癥[1]。目前,全球有10億人患高血壓,高血壓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2]。高血壓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49%[3],有效治療可顯著減低心血管發病率和病死率,進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使患者從中獲益。同時,護理在對高血壓病老年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過程。人文護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為患者提供尊重人格、關愛生命的護理服務,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觀念也隨之改變,護理方式也在不斷的改進,一種整體、有效、創造性、個性化的護理模式——人文護理在臨床上應運而生,我們當前醫學模式也由單純的生物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護理也由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轉向以人、環境、健康、護理為基礎的整體護理[4]。本研究將人文護理應用到高血壓病老年患者中,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本科室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入院的150例高血壓患者,均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用計算機隨機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觀察組患者75例,其中男49例,女26例,年齡60~75歲,平均(65.59±3.85)歲,平均收縮壓(171.65±6.19)mm Hg,平均舒張壓(100.37±6.03)mm Hg,初中及以下學歷者45例(60.0%),伴發糖尿病5例,腦卒中3例。同期對照組患者75例,其中男45例,女30例,年齡60~76歲,平均(66.20±4.06)歲,平均收縮壓(170.51±5.18)mm Hg,平均舒張壓(98.87±4.94)mm Hg,初中及以下學歷者41例(54.7%),伴發糖尿病6例,腦卒中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等基線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表
1.2方法兩組患者藥物治療無差異,對照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人文護理(心理護理、護理理念、健康教育、護理素質、人文語言、人文環境、家屬慰問、人性化管理),并統計患者住院時間、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院后隨訪12個月,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均無失訪病例,并統計患者的返院率(人/次)及并發癥的發生率等指標。
1.2.1心理護理心理壓力是原發性高血壓病一項重要的致病因素,據相關調查和研究表明:社會心理因素導致或參與的高血壓發病占高血壓患者70%以上[5]。因此,高血壓病被公認是一種身心疾病,是心理因素推動的軀體疾病。60歲以上的老年人年紀較大,入院時的緊張情緒,由于不了解病情,護士向患者介紹高血壓的病因、臨床表現、護理過程,說明高血壓的可治性,使患者對疾病形成正確的認識,從思想上緩解患者的緊張,情感上緩解患者的焦慮,一方面減低對高血壓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喚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通過調整呼吸節奏、聽音樂、耐心傾聽患者對護理的要求、與患者多交流、開老年患者聯誼會、協調家屬陪伴,在心理和經濟上給予關心和支持等來緩解老年患者精神心理壓力。
1.2.2人文關懷護理理念隨著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轉變,優質護理服務的深入,除了提高護士的??浦R和技能外,改變了以往只注重“護病”,不注重“護人”的護理服務理念,開展主動服務,最終變成感動服務,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主動與患者交流,尊重患者對護理操作的自主選擇權,通過護士的靈活性對病情進行個性化的護理,提高護理效益,有效的控制病情[6]。
1.2.3健康教育責任護士對高血壓患者進行一對一的疾病知識宣教。囑患者每人食鹽量少于6 g/d,多食蔬菜水果,控制體質量;保障睡眠,勞逸結合,進行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60 min,出現心悸不適停止運動[7];遵醫囑服藥,不得擅自停藥或調整藥物劑量;利用??浦v座、宣傳欄指導患者對疾病的自我護理和血壓的生理指標,出院后有護士進行定期隨訪,為患者提供方便。
1.2.4護理素質科室對護士進行人文知識和技能培訓,閱讀護理學雜志,每月寫1篇護理心得,了解護理領域新技術,摒棄護理教育課程設置圍繞“疾病”為主要的知識和培訓,掌握主動關懷患者就醫過程中的需求,從而更快地達到治療的效果。而人文護理的開展反過來有利于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及護理規章制度的有效建立,促進護理質量是可持續發展[8]。
1.2.5人文語言當護士將肢體語言和口頭語言融為一體運用于護理行動中時,語言就成為了一門提高治療效果和喚起患者向往健康的藝術。因語言誘發的在護患糾紛中占17%[9]。護士用文明、輕緩,態度和藹的語言從一位親人角度去感受患者的心情,用無聲勝有聲的眼神,觸摸,擁抱面部表情、手勢等鼓勵患者,構建起一座良好的護患橋梁。減少了護患糾紛,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2.6人文環境創造舒適、安全、溫馨的病房環境。病房有床間隔簾、床頭燈、護欄,衛生間有掛鉤。走廊內設置“健康簡報欄”和防滑警示牌。病房內提供便民箱,如針線包、各種生活用品以方便患者。配置患者方便的設施,如微波爐、公用電話、電視等。護士站增添了綠色植物,調節了患者入院時緊張焦慮的情緒。護士淡妝上崗,面帶微笑,給人一種朝氣蓬勃之感,贏得患者的信任,進行各種操作時做到“四輕”,不過多干擾患者。保證環境的安靜、安全、整潔、方便,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治療環境。
1.2.7家屬慰問子女忙于工作而缺乏對老年人的關愛和照顧,使老人常常陷入“無望、無助、無趣、無欲”的狀態,加上行為退縮,對自身的存在價值產生的懷疑,從而產生了抑郁、焦慮、孤獨的精神障礙,大大影響了老年人的健康。要求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家屬必須留陪1人,與患者多交流,消除心理障礙。
1.2.8護理管理護理管理人性化,使護士輕松工作。簡化護理文書,使用電子病歷,把時間留給護士,把護士留給患者,使護患多接觸、多溝通、多交流,了解需求,解決問題。采取彈性排班的模式,使工作輕松愉快,達到微笑服務的效果。
1.2.9觀察指標采用自編量表對研究對象進行統計,通過問卷方式對人文護理服務進行滿意度調查,比較住院天數、治療依從性、返院率、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的發生率。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的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的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干預效果的對比分析表
2.2兩組患者的患者滿意度兩組患者的患者滿意度比較,觀察組為96.00%,對照組為86.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高血壓是慢性疾病中最常見疾病之一,并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的改變,高血壓患病率仍呈持續上升趨勢,而老年高血壓患者已超過8 000萬,居世界首位,其防治問題是目前醫學界研究的首要問題之一。高血壓既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又是一種“心血管綜合征”[10-11]。高血壓具有病程長、控制難、服藥時間長、不易根治的特點,多數需終身服藥是其防治的難點。因此,要想減少高血壓給人們所帶來的危險性,通過有效的護理來控制血壓是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
60歲以上的高血壓稱為“老年性高血壓”。老年高血壓的發病機制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動脈彈性減退而致順應性降低,因此,年歲越大,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發病率越高;且具有冠心病、腦血管發病率較高;心、腦、肺、腎等臟器功能較差;血壓波動較大等特點[12]。嚴重地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身心健康。然而高血壓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患者僅靠住院、門診治療來控制血壓想要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非常困難,本研究采用人文護理結合醫生的藥物飲食指導的方式,達到良好的效果。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人文護理集中體現在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權利與需求、患者人格和尊嚴的維護,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健康需求和護理模式的不斷擴展,人文護理也越來越顯示出它的獨特價值。高血壓老年患者是一群特殊的弱勢人群,在患病后產生孤獨、焦慮和失落感,從而感到生命的不完整性[13]。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是高血壓老年患者信任者之一,更希望從護理人員那里得到尊重、愛護和心理安慰。在護理服務中有效地運用人文護理可以解除了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礙,促進了護患之間的交流,維持正常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14],從而加快治療的效果,提升了護士的專業技能和自身素質,提高了滿意度,減輕了工作的壓力,也使我們護士成為人文護理的受益者。
觀察組患者通過上述人文護理干預,取得顯著效果。表明通過人文護理干預,75例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8.09±1.19)d,治療依從性93.33%,返院率(0.88±0.73)人/次,患者滿意度96.00%。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住院時間、治療依從性、返院率、患者滿意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2個月高血壓并發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人文護理對老年高血壓的轉歸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79-615.
[2]李立明,饒克勤,孔靈芝,等.中國居民2002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7):478-484.
[3]秦明照.正確認識老年高血壓[J/CD].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5):1094-1097.
[4]染濤.論護理臨床教學中幾個重要環節[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3):169.
[5]鄭永宏,王玨,阮生榮,等.心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9,13(1):74-75.
[6]余梅,張建風.護理文化建設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2001,7(1):48-49.
[7]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58-60.
[8]陳峰,滕桂臻,王永春.淺談護士素質與病人健康[J].實用護理雜志,2000,18(10):55-56.
[9]李小寒.淺談非語言護理溝通技巧[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5):58-59.
[10]Hackam DG,Khan NA,Hemmelgarn BR,et al.The 2010 C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part 2 - therapy[J].Can J Cardiol,2010,26(5):249-258.
[11]Dean E.Physical therapy in the 21st century (Part Ⅰ):toward practice informed by epidemiology and the crisis of lifestyle conditions[J].Physiother Theory Pract,2009,25(5/6):330-353.
[12]趙鑫,曲毅,方寧遠.高齡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30(1):50-53.
[13]王雯,徐巧玲,呂衡.國內外人文護理發展現狀及趨勢[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132-133.
[14]龍小星,林英,張秀芬.將人文與科學整合,去實施生命的整體護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5(15):118-119.
作者簡介:陶珍霞(1990-),護士,本科,主要從事人文護理工作△通訊作者,Tel:18171192507;E-mail:wengh92@163.com。
doi:·臨床護理·10.3969/j.issn.1671-8348.2016.17.051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1-8348(2016)17-2440-03
(收稿日期:2015-11-12修回日期: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