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郁,阮滿真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部 400016;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門診部,武漢 430022)
?
健康管理師核心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實證研究*
王郁1,阮滿真2△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部400016;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門診部,武漢 430022)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醫療模式的轉變,以及醫務人員職能的提升,國內外學者逐漸將有關勝任力的研究引入醫療服務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健康管理師作為新興健康產業人力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具備較高的勝任力,且其勝任力要求與健康管理服務機構的職能密切相關。目前,我國健康管理師的培養剛剛起步,學科理論體系與相關技術方法不夠完善,對核心勝任力的評價缺乏系統的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2]。本研究在前期通過德爾菲專家函詢法探索構建出我國健康管理師核心勝任力評價體系的基礎上,編制調查問卷,以武漢、重慶兩地從事健康管理工作的醫務人員為測評對象,對該體系進行實證檢驗,以期為客觀、全面的評價健康管理師核心勝任力提供工具和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于2014年7~10月對武漢、重慶兩地醫療機構中從事健康管理工作的醫務人員進行了整群抽樣調查,共發放健康管理師核心勝任力測評問卷285份,回收261份,有效回收243份,有效回收率為85.26%。調查對象一般情況見表1。
1.2方法
1.2.1預調查首先通過文獻回顧、半結構化訪談等質性研究方法,初步建立指標框架并編制專家函詢問卷,采用德爾菲專家函詢法,經過23名專家的兩輪函詢,初步構建了由5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46個三級指標及其權重構成的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將評價指標體系編制成健康管理師核心勝任力測評問卷,于 2014年6月10日至21日,對某院35名從事健康管理的醫務人員進行了小樣本預調查,共發放問卷35份,回收35份,經一致性檢驗,剔除5份無效問卷,保留有效問卷30份,有效回收率為 85.71%。通過預調查找出表述不清、內容重復或有其他疑問的項目,進行修改或刪除,最終形成條目清晰、內容較為全面且不重疊、包含46個測評項目的調查問卷。
1.2.2調查工具預調查后形成的正式測評問卷分為兩部分:(1)一般資料,包含有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工作年限、所在醫院等級和對本專業熟悉程度等基本情況;(2)問卷主體,由46個問題組成,涵蓋三級指標的所有勝任特征,采用不記名填寫方式,根據Likert 5級計分法為“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基本符合、比較符合、完全符合”分別計為1~5分,得分越高表示勝任力越強。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對調查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并采用多元逐步回歸法分析問卷得分,篩選相關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信度檢驗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信度系數法和折半信度法檢驗問卷的內在一致性及可靠性,一般認為反映信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大于0.7即可接受[3]。分析結果顯示:問卷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959,折半信度系數為0.764,信度系數值均處在較高水平。

表1 調查對象一般情況
2.2效度檢驗首先,采用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對采樣充足度及因子模型是否適宜因子分析進行檢驗[4],根據Kaiser準則,KMO檢驗系數大于0.6,Bartlett球形檢驗的χ2統計值的顯著性概率P<0.05時,才能進行因子分析[5]。本問卷KMO值和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接下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經多次正交旋轉,共提取5個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為70.818%。其中,因子1包含V24、V26、V28~V39,這14個條目反映健康管理師的操作技能,將其命名為“專業實踐能力”; 因子2包含V9~V16,這8個條目主要反映健康管理師的溝通交流和協作能力,將其命名為“人際交往能力”; 因子3包含V1~V8。這8個條目反映是健康管理師的職業認知、價值觀和職業責任感等內在特征,將其命名為“職業態度”; 因子4包含V18~V23,這6個條目反映健康管理師掌握專業及相關學科知識的能力,將其命名為“知識綜合能力”; 因子5包含V40~V46,這7個條目反映健康管理師自我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將其命名為“專業發展能力”。 此外,V17、V25和V27與其他因子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5個因子的特征值、變異貢獻率和累計變異貢獻率詳見表3,旋轉后的因子載荷見表4,分析結果表明前5項公共因子數值較大,基本涵蓋了46項因子的主要內容,各指標均在某個公因子具有最大負荷值,該值在0.447~0.880,均大于最低標準0.4,因子分析的結果與問卷結構基本吻合,結構效度較好,見表2~4。

表2 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表

表3 因子特征值及變異貢獻率

表4 最大方差正交旋轉后的因子負荷

續表4 最大方差正交旋轉后的因子負荷
2.3人口統計學變量影響因素分析以問卷總分為因變量,醫院等級(X1)、年齡(X2)、性別(X3)、工作年限(X4)、職稱(X5)、學歷(X6)、熟悉程度(X7)作為自變量,進行統計分析。對二分類自變量分別賦值1和0,多分類的自變量進行啞變量編碼,檢驗水準為α入=0.05,α出=0.10,利用逐步法進行回歸分析,最后進入回歸方程的自變量為年齡(X2)、職稱(X5)和熟悉程度(X7),回歸方程各參數見表5。

表5 影響健康管理師核心勝任力的人口
r=0.383,r2=0.147,校正r2=0.132,df=239,F=10.124,P=0.000。
3討論
本研究將在專家函詢論證基礎上形成的我國健康管理師核心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再次結合健康管理師的工作內容、崗位要求具體分析,自行編制成健康管理師核心勝任力自評調查問卷,進一步驗證該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問卷調查遵循樣本含量一般在300人以內,被試項目比在5~10倍的總體原則[6],隨機抽選武漢、重慶兩地從事健康管理工作的醫務人員進行了調查研究。樣本人群來自不同層次醫院的健康管理機構,既包含當地大型綜合醫院,也有來自區縣基層醫院;同時也包含了不同年齡、學歷、工作年限、職稱階段的健康管理從業者,樣本人群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此外,自評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檢驗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959,折半信度系數為0.764,提示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良好,問卷有效且可靠;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個公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為70.818%,分析結果與問卷結構基本吻合,僅有3個條目和其他因子存在相關性,經研究小組討論,鑒于該條目的專業內容和專業意義,仍保留在原有設定的維度內,該問卷具有較好的建構效度,也進一步驗證了本研究提出的我國健康管理師核心勝任力包括專業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職業態度、知識綜合能力和專業發展能力5個維度的理論假設,從整體看,健康管理師核心勝任力測評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人口統計學資料中年齡、職稱和對專業熟悉程度是影響健康管理師核心勝任力的主要因素(P<0.05),而醫院等級、性別、工作年限、學歷的影響較小。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職稱結構的健康管理師的崗位勝任力各不相同,年齡為“31~40歲”組和職稱為“副高”組得分最高,這與昝濤[7]在研究中提出的,勝任力水平隨著年齡和任職時間的增長首先不斷提升進而又逐漸下降的趨勢比較相符。勝任力發展水平之所以會呈現這種趨勢,主要是由于在上升階段隨著年齡和任職時間的增加,勝任力也獲得了不斷地積累和提升;但當勝任力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動機水平不斷降低,知識技能不斷老化,在整體上就呈現出不斷下降的態勢;而對專業的熟悉程度與健康管理師的勝任力水平呈正相關,熟悉程度越高,崗位勝任力越好。由此可見,年齡、職稱及對專業熟悉程度的不同,均會造成勝任力發展水平上存在顯著的差異,根據這些影響因素的作用效果以及當前勝任力發展水平的特點,我們要注重健康管理師的人才梯隊建設和人力資源管理,探索健康管理師的標準化培養策略、健康管理師的崗位設置和評價,正確評估從業人員的崗位勝任力,合理地挖掘、開發、培養中青年骨干人才隊伍,建立健全培訓、考核管理體制,制定規范的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完善健康管理師師資隊伍和培訓實習基地的建設,培養一支知識全面,技術過硬,結構合理的健康管理師隊伍,對于改善和提高中國國民身體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健康管理是我國經濟產業中一大“朝陽產業”,隨著“健康中國2020”戰略的逐步實施,作為新興健康產業的人力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管理師將有廣闊的前景。但是,健康管理在我國起步很晚,健康管理的技術和理論還相對比較滯后,勝任力理論可以幫助我們從另一個視角更科學地觀察和改進健康管理師崗位勝任力評價中的問題,它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在國內率先從勝任力角度,對健康管理師的核心勝任力進行了應用研究,形成了一個科學、系統的評價體系。這個體系體現了作為一個優秀的健康管理師應具備的勝任力特征,從該特征中可以看出健康管理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技能,更對人際協調能力和個性品質、職業態度方面有了要求,這也符合了現代科學研究多學科、聯合性、綜合性發展的新特點。引入勝任力評價體系,可以對健康管理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選拔、培訓、考核及評價標準,能真實地反映健康管理師的綜合工作表現,讓表現良好者及時得到回報,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幫助工作績效普通的人員進行自我了解,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其彌補自身的不足,最終達到提升健康管理師隊伍整體能力和素質的目的。
由于研究條件的限制,本研究僅在少數城市進行調查樣本的取樣,樣本人群也全部來自醫院的健康管理機構,沒有在更大的范圍內對勝任力評價體系進行檢驗,該體系的現實針對性還有待加強。在后續的研究中,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對多個省市不同層次的健康管理機構進行樣本取樣,增加樣本的代表性,進一步驗證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馬志強,劉敏,王海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師勝任力實證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4):514-518.
[2]王隴德.健康管理師[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0.
[3]程敏,范秀珍.護理本科生老年護理擇業動機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4.
[4]段云峰,吳曉麗,金鋒.腸腦健康狀況問卷的初步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2):1823-1826.
[5]金麗嬌,賈英雷,孫濤.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全科醫生勝任力模型構建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 (11A):3659-3661.
[6]Devellis RF.魏勇剛,席仲恩,龍長權,譯.量表編制:理論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135.
[7]昝濤.醫院護士長崗位勝任力模型的建立及其運用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0.
doi:·衛生管理·10.3969/j.issn.1671-8348.2016.17.045
*基金項目:2010年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護理建設項目(財社[2010]305號基金)。
作者簡介:王郁(1975-),主管護師,碩士,主要從事健康管理和衛生保健研究。△通訊作者,Tel:18602739666;E-mail:ruanmanzhen006@126.com。
[中圖分類號]R192.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348(2016)17-2427-03
(收稿日期:2015-11-18修回日期: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