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銀東,聶 穎,姜義鐵,李 林,羅星燎
(華北石油總醫院:1.麻醉科;2.產科,河北任丘 062550)
?
羅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鎮痛的無痛分娩效果及應激反應的臨床研究
宗銀東1,聶穎2,姜義鐵1,李林1,羅星燎1
(華北石油總醫院:1.麻醉科;2.產科,河北任丘 062550)
[摘要]目的分析羅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鎮痛的無痛分娩效果及應激反應的影響。方法收集該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自愿接受無痛分娩的60例產婦(觀察組),對該組產婦的30例應用羅哌卡因硬膜外鎮痛(羅哌卡因組),其余30例應用布比卡因硬膜外鎮痛(布比卡因組),另選同期的60例不愿接受無痛分娩的產婦設為對照組,對兩組產婦的分娩結局及應激反應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產婦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羅哌卡因組產婦與布比卡因組產婦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羅哌卡因組下肢運動神經阻滯評分為(0.16±0.07)分,布比卡因組下肢運動神經阻滯評分為(0.15±0.07)分,羅哌卡因組產婦與布比卡因組下肢運動神經阻滯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布比卡因組產婦會陰側切率顯著高于羅哌卡因組(P<0.05),對照組產婦血糖、皮質醇、胰島素/血糖比值變化程度明顯大于試驗組(P<0.05),且布比卡因組產婦血糖、皮質醇、胰島素/血糖比值變化程度明顯大于羅哌卡因組(P<0.05)。結論羅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鎮痛的分娩效果良好,對產婦的會陰側切率能有效降低,減輕應激反應。
[關鍵詞]羅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分娩效果;應激反應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無痛分娩技術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同時,無痛分娩使用的藥物、技術往往也會引發產婦出現不良反應,選擇合理的藥物、技術提高無痛分娩效果、降低應激反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本文旨在分析羅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鎮痛的無痛分娩效果及應激反應的影響,收集本院60例自愿接受無痛分娩產婦和同期的60例不愿接受無痛分娩的產婦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本院的60例自愿接受無痛分娩產婦設為觀察組,對該組產婦的30例應用羅哌卡因硬膜外鎮痛(羅哌卡因組),本組產婦年齡20~34歲,平均(26.35±5.16)歲,其中有12例為初產婦,18例為經產婦,孕周38~42周,平均(40.15±0.26)周;其余30例應用布比卡因硬膜外鎮痛(布比卡因組),產婦年齡19~35歲,平均(26.63±5.44)歲,其中有13例為初產婦,17例為經產婦,孕周37~42周,平均(40.09±0.22)周;另選同期60例不愿接受無痛分娩產婦為對照組,年齡21~36歲,平均(26.84±5.58)歲,其中24例為初產婦,36例為經產婦,孕周37~42周,平均(40.11±0.23)周。3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觀察組產婦在宮口開至2~3 cm的時候在L2~3間隙按常規作硬膜外穿刺,并向頭端留置連續硬膜外導管,按照麻醉平面分次給濃度為0.1%的羅哌卡因或布比卡因,劑量為15~18 mL。30 min后開啟自控鎮痛泵,0.1%羅哌卡因或布比卡因中加1 g/mL芬太尼的混合液進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鎮痛(PCEA),控制輸注速度為6 mL/h,注意觀察產婦的反應情況,單次注射劑量為2 mL,鎖定時間為15 min,產婦清醒并能進食,還可以下地活動。上產床后停止自控鎮痛泵。對于第一產程末有鎮痛不全的產婦可單次追加0.15%局部麻醉藥5 mL,需要器械助產或側切時,向硬膜外注入5 mL濃度為1%的利多卡因。 效果判定標準:對兩組產婦的分娩效果及應激反應情況[2]進行對比分析。其中,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分析法[3],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

2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產婦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羅哌卡因組與布比卡因組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羅哌卡因組下肢運動神經阻滯評分為(0.16±0.07)分,布比卡因組下肢運動神經阻滯評分為(0.15±0.07)分,羅哌卡因組與布比卡因組下肢運動神經阻滯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布比卡因組會陰側切率顯著高于羅哌卡因組(P<0.05),對照組血糖、皮質醇、胰島素/血糖比值變化程度明顯大于觀察組(P<0.05),且布比卡因組血糖、皮質醇、胰島素/血糖比值變化程度明顯大于羅哌卡因組(P<0.05),見表1~4。

表1 3組產婦的鎮痛前后的疼痛評分對比情況±s,分)

表2 3組產婦的分娩情況(%)

表3 3組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比情況,分)

表4 3組產婦血糖、皮質醇水平和胰島素/血糖對比情況±s)
3討論
分娩痛屬于一類應激源,不僅會引起生理變化,同時也會引起產婦出現情緒變化,并進一步加重生理變化,引起應激反應出現,很容易增加母體負荷而導致產程延長,最終引發產婦衰竭、新生兒窒息、胎兒宮內窘迫等嚴重后果[4]。無痛分娩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分娩方式,主要是通過在產程中阻斷T10~S4脊神經[5]。臨床表明,通過硬膜外注入低濃度局部麻醉藥物不僅可以直接阻滯傳入纖維阻斷疼痛產生徑路,還能夠對疼痛刺激所致的應激反應產生良好的阻滯作用,有效減少了產程中應激激素的分泌[6]。芬太尼是目前常用的麻醉藥物,在局部麻醉藥物中加少量芬太尼可降低麻醉藥物使用劑量,不僅提高了鎮痛效果,還可以避免或減少運動神經的阻滯。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羅哌卡因的半衰期明顯短于布比卡因,一般不會在體內產生蓄積,從而減少了運動阻滯的發生[7]。本研究發現,應用相同濃度的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羅哌卡因更能減少下肢運動阻滯的發生和降低會陰側切率。
同時,與布比卡因組相比,羅哌卡因組臍動脈血氣中BE-B值明顯更低,表明羅哌卡因更能減少對子宮胎盤血流的影響小于布比卡因,從而降低了胎兒酸中毒的發生率。應激反應是產婦分娩的常見現象,臨床將其定義為機體受到各種強烈的或有害刺激后出現的以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和交感神經-腎上腺髓質為主的非特異性防御反應[8]。在分娩過程中,疼痛刺激會引起皮質醇和血糖含量明顯上升,且會隨著產程的進展而加劇。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產婦血糖、皮質醇、胰島素/血糖比值變化程度明顯大于觀察組(P<0.05),且布比卡因組產婦血糖、皮質醇、胰島素/血糖比值變化程度明顯大于羅哌卡因組(P<0.05),表明了硬膜外注入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均可以對分娩所致的應激反應產生抑制作用,且羅哌卡因的效果明顯優于布比卡因。
綜上所述,羅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鎮痛的分娩效果良好,對產婦的會陰側切率能有效降低,減輕應激反應。
參考文獻
[1]肖向鋒,甘亞倩.羅哌卡因聯合舒芬太尼硬膜外持續泵注全程分娩鎮痛臨床觀察[A].2013年全國醫藥學術交流會暨臨床藥學與藥學服務研究進展培訓班論文集[C].2013:3.
[2]秦海霞.氧化亞氮吸入、自控硬膜外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用于分娩鎮痛效果及對母兒的影響[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2.
[3]魏玉紅.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鎮痛用于無痛分娩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6):177-178.
[4]黃艷東.地佐辛復合羅哌卡因用于婦科患者術后硬膜外自控鎮痛效果分析[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3.
[5]黃雯雯.甲磺酸羅哌卡因在產婦硬膜外自控分娩鎮痛的臨床對照研究[J].河北醫學,2010,16(3):279-282.
[6]楊世輝,黃希照,胡祖榮,等.0.1%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用于無痛分娩對母嬰一氧化氮及皮質醇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2,33(6):851-853.
[7]賈瑞梅,趙海芳,李全成,等.羅哌卡因配伍布托啡諾及芬太尼用于術后自控鎮痛的臨床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32):6375-6378.
[8]劉禮勝,錢偉民,李榮,等.地佐辛復合低濃度羅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鎮痛在無痛分娩中的應用[J].中國藥房,2014,25(36):3426-3428.
作者簡介:宗銀東(1975-),主任醫師,碩士,主要從事臨床麻醉工作。
doi:·經驗交流·10.3969/j.issn.1671-8348.2016.17.037
[中圖分類號]R61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348(2016)17-2407-03
(收稿日期:2015-12-05修回日期:2016-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