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秀,江智霞△,樓 婷,王萬玲,胡汝均,李 玉
(1.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遵義醫學院護理學院 563003;2.貴州省人民醫院,貴陽 550002)
?
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的需求調查與分析*
李昌秀1,江智霞1△,樓婷2,王萬玲1,胡汝均1,李玉1
(1.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遵義醫學院護理學院563003;2.貴州省人民醫院,貴陽550002)
教育游戲是指能夠培養游戲使用者的知識、技能、智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并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計算機游戲類軟件。它是由具有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技術人員共同設計、開發和制作的,有一定教育和娛樂目的,能夠為游戲使用者提供包含一定專業知識、技能的游戲學習環境[1]。教育游戲的制作承載著多種媒體,具有聲音、圖像、文字、互動性相結合的立體式特點,集知識性、合作性、競爭性、趣味性于一體,是吸引和承載教學內容的較好的教學媒體,既能調動游戲使用者的參與興趣,減輕學習壓力,滿足好奇心及求知欲,又能讓學習者通過游戲過程獲取知識技能,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習[2]。教育游戲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但教育游戲的設計開發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鑒于目前教育游戲設計與開發還沒有很好的實踐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3],在設計開發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之前,自行設計問卷對教育游戲的目標使用人群進行調查研究,收集相關數據,分析醫學生對教育游戲的認知態度和相關需求信息,驗證設計與開發的可行性及醫學生使用的需求性,以期為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設計收集意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用立意抽樣的方法,在遵義醫學院全日制醫學本科年級中先抽取2個年級,再從抽取的年級中各抽1個班級全部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160份,回收有效問卷154份,有效率96.3%;其中男生75人(48.7%),女生79人(51.3%);2009級80人(51.9%),2010級74人(48.1%);臨床醫學專業67人(43.5%),護理專業 46人(29.9%),美容專業25人(16.2%),麻醉專業8人(5.2%),影像專業8人(5.2%);年齡為(21.80±1.20)歲。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參考相關資料和咨詢相應領域專家自行設計問卷,問卷包括3個部分,共16個條目,15個選擇題,1個開放性問題。第一部分:醫學本科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所學專業、年級、班級、年齡、性別等基本情況;第二部分: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應用于學習的可行性,依次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游戲需要的資源保障以及醫學本科生對教育游戲的態度進行調查;第三部分: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的設計意見征集,分別從游戲的類型、游戲使用定位、游戲人物形象風格、游戲情節設計等方面進行調查。在實施正式調查前,邀請貴州省高校與三級甲等醫院急救、計算機技術相關的臨床、教育、管理、科研方面的9位專家進行效度評價,內容效度指數(CVI)為0.810;使用重測法對問卷進行信度檢驗,對46名醫學本科生進行調查,間隔2周后再次調查得出重測信度為0.724。
1.2.2質量控制事先征得學校有關管理部門領導、年級老師及任課老師同意,采用不記名形式現場發放問卷,當場回收。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嚴格篩選與培訓,選擇參與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研發項目的本校碩士研究生,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要求做到明確調查目的和標準,調查時避免使用誘導性語言為調查對象解釋選項。問卷填寫完畢調查員及時查閱問卷,發現漏填當場提醒補充,保證問卷資料的完整,填寫時間為15 min。
1.3統計學處理問卷經統一編號后Excel 2010軟件錄入數據,采用 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描述性分析一般資料和需求情況,教育游戲的設計意見征集采用觀察值百分比分析。
2結果
2.1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方便情況154名醫學生中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很方便的有98名(63.7%),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方便的有33名(21.4%),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不方便的有23名(14.9%)。
2.2玩電腦游戲情況154名醫學生中經常、偶爾、從不玩電腦游戲的人數分別為40名(26.0%)、91名(59.1%)、23名(14.9%)。
2.3電腦游戲的吸引因素154名醫學生勾選吸引因素觀察值百分比(選項被勾選的次數除以有效觀察值人數[3])見表1。
2.4了解教育游戲情況154名醫學生中選擇了解、聽說過、不了解教育游戲的人數分別為15名(9.7%)、50名(32.5%)、89名(57.8%)。
2.5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作用選擇情況將創傷急救知識與電腦游戲結合起來,即將教育游戲應用到急救教學中的益處見表2。

表2 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作用選擇
2.6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設計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設計方面,主要從游戲的類型、角色形象、界面風格、游戲情節設計等方面進行調查,見圖1。

游戲類型:a表示角色扮演類,b表示益智類,c表示休閑競技類,d表示知識問答類;角色形象:a表示接近現實生活,b表示華麗唯美,c表示卡通可愛,d表示打扮張揚獨特;界面風格:a表示擬真風格,b表示漫畫風格,c表示Q版風格,d表示夸張風格;情節設計:a表示以醫學生與急救中心工作人員共同參與創傷現場救護過程為主線,b表示以醫學生為主角的創傷現場救護過程為主線,c表示以某一急救中心的日常創傷現場救護工作為主線,d表示其他。
圖1醫學生選擇游戲類型、角色形象、界面風格、
情節設計情況圖
2.7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必備要素154名醫學生選擇游戲必備要素觀察值百分比由高到低分別是挑戰性(65.6%)、趣味性(58.4%)、激勵性(55.8%)、教育性(46.1%)。
2.8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定位154名醫學生選擇教育游戲定位觀察值百分比由高到低分別是輔助理論實驗學習(61.0%)、鞏固學習使用(20.8%)、取代理論講解(13.6%)、取代實驗實習(13.6%)。
2.9對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的期望和建議本次調查還設立了開放式問題“您對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設計開發還有什么意見、建議或者期望和要求”,將收集的意見與建議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結果:醫學生建議注重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的挑戰性設計,使游戲具有可玩性;希望盡快設計開發完成,用于輔助急危重癥課堂理論、實驗學習;游戲應采用中英文雙語呈現或者至少插入急危重癥醫學英語詞匯,幫助學生學習專業英語;設立英雄榜及時上傳學習者的成績,增加教育游戲課堂競爭氛圍。
3討論
3.1教育游戲所需資源保障良好教育游戲的實施要依賴計算機硬件及網絡設備來完成,本研究結果顯示,醫學生對教育游戲需要的資源載體利用方便,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選擇教育游戲進行學習,這對醫學生將來利用教育游戲學習提供了良好的資源保障;醫學生對電腦游戲有所了解,玩過電腦游戲,而且通過訪談了解到醫學生均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基礎,這對醫學生將來利用教育游戲學習奠定了良好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指出[4]: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全面推進下一代互聯網建設與應用,探索數字校園、智能教室建設,建立溝通學校、家庭、社區的學習網絡。《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5]也提出要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加強數字校園、數據中心、現代教學環境等信息化條件建設。依托教育部的總體規劃和現代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了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資源共享,為學生自主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創造條件[6],本校2014年已成功開發急危重癥虛擬實驗室[7]及成功申報國家級虛擬仿真中心,為教育游戲的開發應用奠定了堅實的資源保障。
3.2醫學生較支持和認可將教育游戲應用到急救教學中研究結果顯示57.8%的醫學生對教育游戲不了解,說明我國醫學教育游戲較少,推廣應用的力度不夠,以致醫學生的了解率較低。通過查閱文獻發現目前國內大多數教育游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本理論、技術設計開發以及學前教育、中小學不同年級學生、不同學科內容應用研究, 大學及成人教育領域研究較少,相關經驗積累不足,設計開發的醫學教育游戲產品更是寥寥無幾,可見我國醫學教育游戲的設計、開發及應用研究才剛剛起步,還處于探索階段。而西方國家對醫學教育游戲的設計與開發研究起步較早,設計開發的醫學教育游戲產品也相對較多[9-13]。雖然我國醫學教育游戲軟件開發應用較少,醫學生對教育游戲了解不容樂觀,但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數字教育資源、視頻網絡公開課、遠程學習、慕課等成為現代大學生青睞的學習方式[14]。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對于把教育游戲融合于急救教學中是比較支持和認可的,希望盡快設計開發完成,用于輔助更多醫學生理論及實驗學習,由此也提示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應用于課堂將受到大學生的青睞,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指出,要加快數字教育資源開發,支持、引導、激勵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機構開發優質教育資源。因此游戲研究者、設計師、制作團隊、醫學教育專家、臨床醫療專家等諸多方面人士需與時俱進,共同努力,開發優質醫學教育資源,為醫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字教育資源,為現代醫學教育服務。
3.3教育游戲設計開發應注重綜合設計教育游戲是一種具有游戲特性和教育功能的電子游戲,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游戲所具備的積極因素,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和學習支持工具,對于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具有積極的作用[15-16]。從調查結果看,電腦游戲吸引醫學生的因素有優美的背景音樂、逼真的游戲畫面、奇幻的故事情節等,這提示在開發教育游戲時應盡量滿足游戲使用者多方面的需求,設計時應參考、借鑒較為成功的電腦游戲吸引游戲使用者的積極因素。研究結果顯示醫學生認為挑戰性、趣味性、激勵性、教育性是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的必備要素,其游戲定位是輔助理論、實驗學習;希望設計開發成角色扮演類游戲類型、接近現實生活的游戲人物形象、擬真的界面風格、醫學生與急救中心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的創傷現場救護情節;游戲界面采用中英文雙語呈現或者至少插入專業醫學英語詞匯。教育游戲是值得關注的新興技術,是教育的一種新形式,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目標使用人群為醫學生,在設計、開發時除了要充分分析、采納他們的意見及建議,在游戲的規則、任務、情節結構、場景、畫面、挑戰性、探究性和體驗性等方面努力,以滿足他們對游戲的期望,還應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整個游戲的思想、設計及開發應緊緊圍繞著創傷現場救護(即檢傷分類、止血、包扎、固定、搬運)教學內容展開,突出現場救護“急、救、生命、人”的要素特點,體現時間就是生命,將對生命的敬畏,對人的尊重理念融入游戲中。最好基于一個真實、獨立而完整的創傷現場救護故事背景,做適當潤色并對任務之間的結構進行恰當組織,讓學生以游戲中的虛擬角色代替真實的自己去經歷體驗游戲中的救護情節,完成檢傷分類、止血、包扎、固定、搬運任務,以培養醫學生分秒必爭的現場救護緊迫感和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感。
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和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游戲正逐漸成為當今各行業現代信息化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目前很多學者都在試圖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與游戲融合在一起,但在我國醫學教育游戲的研究和實踐剛剛起步,還處于一個探索階段。因此,前期充分調查、分析工作非常必要,并必將為下一階段創傷現場救護教育游戲的設計開發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麗,姚曉蘭.教育游戲中“教游相融”的設計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6):81-84.
[2]孫朋,王蔚.臨床護理實習教育游戲的游戲性設計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0,24(6):603-606.
[3]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307.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EB/OL].(2012-6-14).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207/xxgk_139702.html.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EB/OL].(2012-3-16).http://www.ahmu.edu.cn/s/126/t/382/65/72/info25970.html.
[6]劉俊香,丁洪瓊,張晶,等.院校合作共建共享急救護理教學資源平臺的研究與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84-87.
[7]李昌秀,江智霞,樓婷,等.急危重癥虛擬實驗室的設計與開發[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10):84-87.
[8]Howell K.Games for health conference 2004:issues,trends,and needs unique to games for health[J].Cyberpsychol Behav,2005(8):103-109.
[9]Bowyer MW,Streete KA,Muniz GM,et al.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s for medical training[J].Semin Colon Rectal Surg,2008(19):90-97.
[10]Dev P,Heinrichs WL,Youngblood P.CliniSpace:a multiperson 3D online immersive training environment accessible through a browser[J].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2011(163):173-179.
[11]Youngblood P,Harter PM,Srivastava S,et al.Design,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 of an online virtual emergency department for training trauma teams[J].Simul Healthc,2008(3):146-153.
[12]Kurenov SN,Cance WW,Noel B,et al.Game-based mass casualty burn training[J].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2009(142):142-144.
[13]Cowan B,Sabri H,Kapralos B,et al.A serious game for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procedure training[J].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2011(163):147-149.
[14]何國平,楊云帆,陳嘉,等.“慕課”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與展望[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095-1099.
[15]魏婷,李藝.國內外教育游戲設計研究綜述[J].遠程教育雜志,2009(3):67-70.
[16]陳美芳,胡小強.虛擬學習共同體在教育游戲中的構建探析[J].科技廣場,2008(11):45-46.
doi:·醫學教育·10.3969/j.issn.1671-8348.2016.17.047
*基金項目: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 2012 年度醫學教育研究立項課題 (2012-JS-34);貴州省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重點項目(sj130121)。
作者簡介:李昌秀(1979-),副主任護師,碩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工作。△通訊作者,Tel:(0851)28608576;E-mail:jzxhl@126.com。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348(2016)17-2432-03
(收稿日期:2015-12-21修回日期:201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