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

【摘要】 目的 分析羅哌卡因用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的分娩鎮痛及對母嬰安全的影響。方法 100例分娩產婦, 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50例。研究組實施羅哌卡因用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 對照組實施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比較兩組產婦的運動阻滯評分級別、鎮痛評分、產后出血量、新生兒窒息率和剖宮產率。結果 研究組鎮痛評分、運動阻滯評分級別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剖宮產率6.00%優于對照組34.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與對照組產后出血量、新生兒窒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分娩產婦實施羅哌卡因用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 具有運動阻滯輕微、鎮痛效果明顯、剖宮產率較低的麻醉優勢, 且不會對母嬰安全產生影響, 值得大力推廣。
【關鍵詞】 羅哌卡因;腰硬;阻滯麻醉;分娩鎮痛;母嬰安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37
在自然分娩過程中, 產痛是產婦必須要面對的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 當發生強烈的產痛時, 會使得產婦產生眾多的應激反應, 以此大大增加了圍生期并發癥的發生率[1]。據相關的流行學研究顯示[2], 眾多的產婦由于不能忍受自然分娩中的產痛而主動放棄了自然分娩, 而選擇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分娩, 這也導致了我國剖宮產發生率飆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羅哌卡因是一種新型的局部麻醉藥物, 適用于產婦分娩鎮痛中, 并對子宮、胎盤和血流不會產生額外的影響[3]。本文為進一步研究分析羅哌卡因用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的分娩鎮痛及對母嬰安全影響, 選取了部分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以此觀察羅哌卡因的麻醉效果, 以供研究參考其應用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收治的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共100例, 收治時間為2015年6月~2016年1月。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50例。研究組年齡20~27歲, 平均年齡(22.51±1.85)歲, 孕次1~3次, 平均孕次(2.11±0.55)次, 平均孕周(39.21±1.36)周。對照組年齡20~27歲, 平均年齡(22.23±1.75)歲, 孕次1~3次, 平均孕次(2.32±0.65)次, 平均孕周(39.37±1.51)周。納入標準:經過陰道檢查并確認為符合陰道自然分娩條件的產婦;頭盆四項的評分均>10分;足月妊娠且并沒有椎管內麻醉手術禁忌證的產婦。排除標準:有嚴重心肝腎等重大器官疾病產婦;有重度子癇前期并發癥產婦;有藥物過敏史產婦。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 2 方法 研究組實施羅哌卡因用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 對照組實施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兩組產婦均待宮口開到3~4 cm時經L2~3棘間隙進行正入硬膜穿刺, 置管在3 cm, 之后分別注入濃度為0.125%且劑量為4 ml的羅哌卡因, 濃度為0.125%且劑量為4 ml的布比卡因, 待產婦均有明顯藥物效果之后, 再分別配以注入0.125%的羅哌卡因與0.125%的布比卡因, 并含有2 μg/ml的舒芬太尼, 每次注入4 ml劑量, 且每間隔30 min進行一次[4]。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產婦的運動阻滯評分級別、鎮痛評分、產后出血量、新生兒窒息率和剖宮產率。其中, 運動阻滯評分級別采用改良的Bromange評分進行評定, 分為0級、1級、2級和3級, 級別越低則代表越好。鎮痛評分根據模擬評分法進行評定, 無疼痛則為0分, 效果相對良好則為1~2分, 患者基本滿意則在3~4分, 效果相對較差則為5~9分, 疼痛不能忍受為10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鎮痛評分、運動阻滯評分級別及剖宮產率比較 研究組鎮痛評分、運動阻滯評分級別、剖宮產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2。
2. 2 兩組產后出血量、新生兒窒息率比較 研究組產婦產后出血量(279.77±65.47)ml, 新生兒窒息率為4.00%(2/50);對照組產婦產后出血量(279.89±65.36)ml, 新生兒窒息率為6.00%(3/50)。研究組與對照組產后出血量、新生兒窒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 會發生子宮陣發性收縮, 并在胎兒分娩的過程中, 極易造成陰道和子宮內部的損傷, 進而刺激機體神經末梢, 引發產婦劇烈的疼痛感。產痛會給產婦帶來嚴重的負性心理, 如恐慌、焦慮等, 以致產婦喪失對自然分娩成功的信心。與自然分娩相比, 剖宮產對產婦的傷害相對更大且手術后恢復速度較慢, 因此, 對于自然分娩的產婦而言, 對其尋找出能讓產婦在清醒且無痛苦的狀態下進行分娩的麻醉方式, 是當前產科醫生研究的重要課題[5]。
在椎管內進行神經阻滯麻醉, 是目前最為有效、安全的分娩鎮痛方式, 該種麻醉是在椎管內部進行間斷性或持續性的輸注局部麻醉藥物和鎮痛藥物, 以此減輕產婦疼痛感的方式, 由于所用的麻醉劑量相對較小, 所以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仍會存在宮縮感覺和能力。與布比卡因相比, 羅哌卡因具有相對較低的心臟毒性、輕微的運動神經阻滯作用的特點, 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分娩中, 是一種相對理想狀態下的分娩鎮痛藥物[6]。
在臨床中, 常見的椎管內分娩鎮痛方式是硬膜外阻滯與硬膜聯合阻滯, 硬膜聯合阻滯的優勢在于:可以在使用低劑量的情況下達到最讓人滿意的鎮痛效果, 大大降低了阻滯平面過高、全脊椎麻醉的風險性。
而據相關的臨床研究表示, 硬膜聯合阻滯會消弱分娩時產婦主動屏氣的能力, 降低了盆底的肌肉張力, 會影響內旋轉和胎頭俯屈。但是, 在使用羅哌卡因注射于硬膜外腔之后, 最初的吸收能力會最快速, 之后隨之降低, 與靜脈注射相比, 其半衰期更長, 因此可以得出, 羅哌卡因在硬膜外的吸收能力相對緩慢。羅哌卡因一般多與α1-酸性糖蛋白進行結合, 且依賴性較高, 能大大增加保障胎兒的安全性。
根據本次的研究結果數據表明, 研究組鎮痛評分、運動阻滯評分級別、剖宮產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與對照組產后出血量、新生兒窒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由此說明了, 羅哌卡因用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可以大大減輕運動阻滯, 提高鎮痛效果, 降低剖宮產的發生率, 且不會增加母嬰風險性, 有其顯著的麻醉可行性和優勢性。本文結果與鄒晨明[7]學者在《不同劑量舒芬太尼復合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用于分娩鎮痛效果比較》一文中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 對分娩產婦實施羅哌卡因用于腰硬聯合阻滯麻醉, 具有運動阻滯輕微、鎮痛效果明顯、剖宮產率較低的麻醉優勢, 且不會對母嬰安全產生影響, 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韓宇.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腰硬聯合阻滯在分娩鎮痛中的應用效果.中國處方藥, 2015, 13(8):72-73.
[2] 劉治剛.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在剖宮產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2015, 2(11):111-112.
[3] 高勇.不同藥物配伍腰硬聯合阻滯產程潛伏期分娩鎮痛的作用比較.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6, 33(2):302-304.
[4] 李豐.羅哌卡因聯合硬腰麻醉法對自然分娩產婦鎮痛效應及安全性分析.北方藥學, 2016, 13(3):179.
[5] 鄭磊.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腰硬聯合阻滯用于分娩鎮痛的比較.安徽醫藥, 2016, 20(3):576-578.
[6] 朱存宇.鞘內不同劑量舒芬太尼復合羅哌卡因在腰硬聯合阻滯分娩鎮痛中的作用.當代醫學, 2016, 22(4):126-127.
[7] 鄒晨明.不同劑量舒芬太尼復合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用于分娩鎮痛效果比較.北方藥學, 2015, 12(12):16-17.
[收稿日期: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