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超
(韶關學院音樂學院,廣東韶關 512005)
?
卜算色彩的瑤族情歌
——乳源瑤族“甲子歌”
趙旭超
(韶關學院音樂學院,廣東韶關 512005)
[摘要]乳源是世界過山瑤之鄉(xiāng),具有悠久的歷史。乳源瑤族有一種情歌叫“甲子歌”,有著卜算的色彩,代代相傳,流傳至今,是嶺南瑤族的一朵藝術奇葩。本文對“甲子歌”的歌詞特征、襯詞襯腔的運用以及旋法特征這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揭示乳源瑤族“甲子歌”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卜算;乳源;瑤族;甲子歌
瑤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而乳源是我國四大瑤族支系之一的“過山瑤”的聚居地,被譽為“世界過山瑤之鄉(xiāng)”,最主要的瑤區(qū)為背、東坪、游溪這三個鄉(xiāng)鎮(zhèn)。
長期以來,“唱歌活動”在瑤族具有特殊的地位,不僅是瑤民表達情感、進行交往的一種方式,而且很多事情都是以唱歌的形式進行展開,瑤族青年的戀愛、婚姻亦是如此。瑤族的戀愛比較自由,青年男女主要通過對歌的形式進行了解和交往。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情歌,“甲子歌”就是瑤族情歌之一,又稱為“六十花甲”,“是優(yōu)勉土語瑤歌通過六十甲子一回頭,有卜算預測含義的一種歌”[1]。由于瑤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甲子歌”是否有作者、具體始于何年,難以考證。“六十甲子”是古代漢族用來計時的偉大發(fā)明,從“甲子歌”歌詞內(nèi)容看來,它以“六十甲子”為題頭,以男女相悅之詞為內(nèi)容,反應了瑤族先民的遺風習俗。因此,“甲子歌”應該是熟悉漢語、漢字的瑤族先民所創(chuàng)作或收集整理的。瑤族是個熱愛唱歌的民族,早期的民歌是山歌,“甲子歌”應該是在山歌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那么甲子歌自然就是中唐以后的事了”[2]。本文以《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東卷》所搜集的乳源東坪“甲子歌”為研究對象,從“甲子歌”的歌詞、襯詞襯腔、旋律特征這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展現(xiàn)“甲子歌”獨特的藝術魅力。
1歌詞特征
“甲子歌”是瑤族少有的用漢字記載留存至今的瑤族情歌,在瑤族被認為是“祖?zhèn)鞯奈乃囌淦贰盵2]。乳源“甲子歌”歌詞內(nèi)容反映了瑤族的婚戀風俗,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下面從歌詞的結(jié)構(gòu)、每段首句的構(gòu)成以及歌詞內(nèi)容這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展示乳源“甲子歌”歌詞獨特的藝術魅力。
1.1七言四句體
乳源“甲子歌”歌詞七字為一句,四句為一段。游溪子背的“甲子歌”共有三十段,每段的首句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循環(huán)組合為題頭,后面的歌詞內(nèi)容多為傳遞男女愛慕之情,其中第一段歌詞如下:
甲子乙丑海中金,見娘人面白陰陰[3],
得娘變成成郎我,共抬食飯也甘甜。
1.2卜算色彩的首句
“甲子歌”每一段的首句都是固定的,瑤民在歌唱時必須遵循順序,不能隨意更改。乳源“甲子歌”共有三十個樂段,前十段首句如下:
1.甲子乙丑海中金,2.丙寅丁卯爐中火,
3.戊辰己已大林木,4.庚午辛未路旁土,
5.壬申癸酉金鋒金,6.甲戌乙亥山頭火,
7.丙子丁丑澗下水,8.戊寅已卯城墻土,
9.庚辰辛已白蠟金,10.壬午癸木楊柳土。
1.3男女相悅之詞
“甲子歌”每段歌詞的第一句以“甲子”題頭,其它的歌詞以男女相悅之詞為內(nèi)容,優(yōu)美的瑤音流露出瑤族青年男女對心儀之人的愛戀之意。乳源“甲子歌”共有三十段,其中第二段歌詞如下,歌詞首句以“丙寅丁卯”為題頭,用炎炎的爐中火來借喻相戀青年心中的愛意。
丙寅丁卯爐中火,爐中裝火熱炎炎。
娘子變成浪嬌妻,東拜日頭西拜天。
2襯字、襯詞、襯腔
乳源瑤族自治縣的東邊瑤與西邊瑤的瑤語是相同的,“是屬漢藏族語系苗瑤語族的瑤語支,說‘勉’(mian)語。”[4]瑤族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在歌唱時,歌詞多用漢字記載。瑤語長期以來受到其它語言的影響和混話,沒有規(guī)整的語法,難以表達瑤民內(nèi)心的情感,需要借助沒有實意的襯字、襯詞形成襯腔,進一步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因此,瑤族民歌的襯字、襯詞是豐富多彩的,乳源“甲子歌”亦是如此。
2.1豐富多彩的襯字、襯詞
乳源“甲子歌”襯字、襯詞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主要是沒有實意的語氣詞,例如哎呦、噢、哎呀、啊、噢嗚、哪噢等等。根據(jù)襯字、襯詞在樂句中的部位,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2.1.1句首襯字、襯詞
瑤民在歌唱時習慣在句首運用襯字、襯詞,沒有實際的詞意,通常是起到烘托氣氛作用,引起對方注意。例如,東坪茶坪高山瑤“甲子歌”大量運用襯字、襯詞,共有四個樂句,在每一句的句首都運用了襯詞。其中第一樂句歌詞如下:(哎喲)甲子(噢)(哎呀)乙丑(噢)(哎)海中(噢哎)。句首的襯詞“哎喲”是歌者的語氣,烘托了情緒,吸引了對方的注意。
2.1.2句中襯字、襯詞
瑤民唱歌時除了喜歡在句首運用呼喚性襯詞以外,在樂句的中間也大量運用襯字、襯詞,這些語氣詞營造了歌詞的意境,是樸實瑤民的真情流露。例如,東坪茶坪高山瑤“甲子歌”“引歌”中,歌手在樂句中大量運用襯字、襯詞。其中一句歌詞如:(啊)路頭路尾六十(啊哎咿啊)遠(噢)。其中襯詞“啊哎咿啊”就是對“路頭路尾六十遠”的修飾,抒發(fā)瑤民內(nèi)心的感嘆。
2.1.3句尾襯字、襯詞
“甲子歌”樂句末尾通常也運用襯字、襯詞。句末的語氣詞通常具有“肯定”的語氣,是歌者對樂句表達意思的強調(diào),結(jié)合著長音或者休止,是樂句劃分的重要標志。
游溪子背高山瑤“甲子歌”中,每一句歌詞的結(jié)尾都運用襯字、襯詞。第二樂句歌詞如:(唔)見(噢)(呀)娘(嗚啊哎喲),在樂句的句首、句中和句尾都運用了襯字、襯詞,尤其是句尾襯詞“嗚啊哎喲”,加強了語氣,抒發(fā)了瑤族青年小伙對“娘”(姑娘)的期盼。
2.2襯腔的結(jié)構(gòu)功能
“甲子歌”中的襯字、襯詞構(gòu)成的固定襯腔,深化了歌曲的情感內(nèi)容,進一步揭示了瑤民的內(nèi)心情感,渲染了歌曲的意境,使乳源瑤族“甲子歌”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歌曲中的固定襯腔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具有結(jié)構(gòu)的功能。
2.2.1重復型
游溪子背高山瑤“甲子歌”中由襯詞“噢”構(gòu)成的襯腔在歌曲中多次重復出現(xiàn),具有結(jié)構(gòu)的功能。固定襯腔在樂曲中重復出現(xiàn),使“甲子歌”具有粵北瑤族的獨特韻味。
例1

2.2.2呼應型
東坪茶坪高山瑤“甲子歌”中,由樂句中襯詞“噢哎呀”和句尾襯詞“噢哎”等構(gòu)成的固定襯腔在歌曲中多次出現(xiàn),且樂句中間的襯腔和樂句末尾的襯腔有所區(qū)別,形成了呼應關系。
例2

3旋法特征
乳源瑤族每一首“甲子歌”都有一個基本音調(diào),其它旋律通常在這個基本音調(diào)的基礎上通過改變節(jié)奏、改變音的次序或者局部重復的手法進行發(fā)展。此外,在旋律展開時較多運用承遞的手法予以發(fā)展,展現(xiàn)了粵北乳源瑤山的獨特風情。
3.1變化重復
乳源東坪茶坪的“甲子歌”運用自由的散拍子,基本音調(diào)在重復時可以根據(jù)瑤民歌唱時情緒表達的需要,音符時值上給予改變。此外,由于演唱歌詞的變化,旋律可予以局部重復,給予強調(diào)。旋律的這種變化重復特征充分地體現(xiàn)了瑤族民歌強大的生命力,使其在歷史長河中代代相傳、經(jīng)久不衰。
乳源東坪茶坪高山瑤“甲子歌”的基本音調(diào)是“mi、sol、la、sol、mi、do”。在基本音調(diào)出現(xiàn)后,變化重復兩次,發(fā)展成完整的樂句。第一次是通過增減同音反復、改變音符時值的手法予以重復;第二次是在第一次變化重復手法的基礎上,通過簡化旋律音的手法予以重復。
例3

3.2承遞發(fā)展
瑤民在唱“甲子歌”時除了運用變化重復的手法之外,最典型的就是運用“承遞”的發(fā)展手法。承遞又稱頂真或者貫串,在民間俗稱“魚咬尾”,是樂思展開的一種發(fā)展手法。承遞手法的巧妙運用,使“甲子歌”旋律環(huán)環(huán)相扣,結(jié)合情緒的需要,向下自由延伸發(fā)展。
游溪子背高山瑤“甲子歌”運用慢速的八、六拍,調(diào)式是四聲宮調(diào)式。旋律發(fā)展時大量運用承遞的手法進行展開。以下片段是歌曲的前三個樂句,樂句間都以一個或者多個音的方式承遞發(fā)展,使得旋律環(huán)環(huán)相扣、優(yōu)美婉轉(zhuǎn)。
例4

3.3樂句的自由重新組合
乳源東坪和游溪的“甲子歌”有所不同。游溪“甲子歌”的曲式結(jié)構(gòu)為多句式樂段,而東坪“甲子歌”的曲式結(jié)構(gòu)是重復樂段。東坪“甲子歌”“引歌”的篇幅最長多達十幾個樂句,都屬于單一部曲式的范疇。歌曲中有一個基本調(diào),這個基本調(diào)根據(jù)音高關系又可以分為幾個樂節(jié),這幾個樂節(jié)在節(jié)奏上可以根據(jù)歌者表達感情的需要進行自由地延長或縮減,后續(xù)的的樂句都是這個基本調(diào)若干個樂匯的重新自由組合。下面的第二個樂句看似不同,其實是第一個樂句的重新組合。
例5

3.4取尾搭頭或取尾搭頭
“甲子歌”大量運用襯詞襯腔,歌詞句逗的劃分和旋律有時候是非同步的,旋律中通常出現(xiàn)詞曲非同步的“取頭搭尾”或“取尾搭頭”的組合形式,具有乳源東邊瑤獨特的魅力。“取尾搭頭”,指的是前句歌詞還沒有結(jié)束時旋律就已經(jīng)分句了,把前句句尾剩下來的歌詞合并到下一句歌詞里構(gòu)成下一樂句。另一種情況叫做“取頭搭尾”,就是將后句歌詞的開始部分跟前一句歌詞構(gòu)成前一句的旋律。
乳源東坪茶坪高山瑤“甲子歌”前面兩個樂句采用了“取尾搭頭”的手法。在旋律中,第一個樂句的歌詞是“甲子乙丑海中”,第二個樂句歌詞為“金,見娘臉面白榮榮”。
例6

乳源東坪茶坪高山瑤“甲子歌”“歌引”前面兩個樂句采用了“取頭搭尾”的手法,將第二句歌詞的開始部分歌詞合并到第一句歌詞構(gòu)成第一樂句。在旋律中第一個樂句的歌詞是“你面前有了一條千年路,問娘”,第二個樂句歌詞為“路頭路尾六十遠”。
4結(jié)語
“甲子歌”是瑤族獨特的具有卜算色彩的瑤族情歌,其實是瑤族文化長期以來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以漢字的形式予以記載并相傳至今的文化遺產(chǎn),是研究瑤族文化的“活化石”。本文通過對乳源瑤族“甲子歌”的歌詞、襯詞襯腔和旋法特征這三個方面的闡述,揭示了過山瑤情歌“甲子歌”的藝術特征。
[參考文獻]
[1]呂驥.民間歌曲集成廣東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2005:864.
[2]李增貴.瑤族甲子歌[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2):44-51.
[3]盤萬才.乳源瑤族民歌選編[M].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社,2008:160-162.
[4]乳源瑤族志編纂小組.乳源瑤族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133.
[收稿日期]2016-04-05
[基金項目]廣東省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類項目(社科類)“粵北瑤族原生態(tài)文化的保護與利用研究——以瑤族原生態(tài)民歌為例”(2015WQNCX134);韶關學院教學研究項目“具有地方特色、研究性的歌曲分析與創(chuàng)作教學——以粵北瑤族原生態(tài)民歌的運用為例”(SYJY20141548)。
[作者簡介]趙旭超(1981- ),男,講師,碩士,從事作曲理論教學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J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6-01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