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任重
美國快餐巨頭麥當勞尋求減少對中國市場的直接參與,但計劃出售的中國內地和香港特許經營權未能吸引到其預想中的一流買家。今年,麥當勞、KFC母公司百勝等西方快餐企業紛紛試圖通過股權轉讓或出售特許經營權等方式引入中國市場的戰略投資者,以分攤業務風險。
據英國《金融時報》13日報道,麥當勞計劃由一家或多家中國當地公司接管中國內地和香港2800家門店的特許經營權20年。知情人士表示,拍賣特許經營權的交易已進入第二輪競標,但“吸引不到自己原本想要的一流買家”。
據報道,進入第二輪競標的公司包括不少知名中國公司,但這些公司對快餐行業不是毫無經驗,就是經驗很少。位于北京的三胞集團已聯合首旅集團提出了報價,中國化工也參與了競標。
在華業務發展受阻的國際快餐企業不只麥當勞一家。路透社稱,百勝集團預計在2016年底前剝離中國業務。今年3月,百勝被爆打算在上市前對外出售中國業務19.9%的股權。但最新消息稱,百勝已推遲出售中國業務股權。
分析人士稱,西方快餐企業近年來在華業務萎靡不振,希望借此轉嫁業務風險。目前,麥當勞在全球超過80%的餐廳是特許經營。百勝也計劃在2017年底前,將全球至少95%的餐廳轉為特許經營。快餐巨頭正掀起“輕資產”、縮減直營規模的經營模式。百勝CEO克里德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稱,百勝會成為單純的連鎖加盟總部,公司穩定性將更強、波動度更小。
路透社稱,中國是百勝最大的市場,麥當勞的第三大市場。過去十年來,這兩家企業銷售穩定增長,但自中國去年查出其肉類供應商使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之后,其業務遭遇沖擊。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不再光顧肯德基和麥當勞。百勝和麥當勞均承認,自食品丑聞后,中國的市場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百勝和麥當勞將中國市場視為抵消全球銷售放緩影響的重要市場,但國人已對其失去新鮮感,且來自本土餐廳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據歐睿信息咨詢公司預測,到2019年,已經飽和的快餐市場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4%左右,不到10年前增速的1/3。此外,電商在快餐食品的提供上也給“洋快餐”造成很大壓力。
不過,百盛和麥當勞想對中國說再見也有點舍不得。BBC14日報道稱,百盛計劃剝離中國業務,但其在華銷售額在一直上升。中國的銷售額第一季度增加6%,第二季度增加3%。此前,麥當勞表示,計劃未來5年在中國增開逾千家分店,使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麥當勞第二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