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 趙靜
(西安工業大學陜西西安710021)
軍工精神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
田亮 趙靜
(西安工業大學陜西西安710021)
軍工精神作為人民軍工長期以來不斷實踐的寶貴財富,它激勵促進著軍工事業的發展。同樣,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社會,高校的正確發展需要我國優秀文化的引入。然而,軍工精神作為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對高校開展教育有重要作用,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推動作用。本文通過對軍工精神的由來以及其內涵、育人功能的介紹,總結出了高校融入軍工精神的有效途徑。在大學生中應該倡導這種軍工精神,它能夠引領大學生們刻苦學習、努力奮斗,并且有助于大學生們堅定報國之志和創新精神。
軍工精神;高校育人功能;有效途徑
軍工精神植根于五千多年的中華民族精神之中,同時也繼承和發展著中華民族的先進文化,伴隨著國防科技事業的不斷發展,形成了一系列催人奮進的軍工精神。軍工精神是指軍工行業普遍接受的一種展現軍工人的人生追求和精神情懷的總的看法和描述,也是軍工人和國防科技工業技術發展過程中每個歷史時期所展現出來的不同精神的表達。因此,軍工精神具有獨特性。①軍工精神有其歷史沉淀性,軍工精神的形成是經歷了80多年的風風雨雨,是人民軍工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因此它具有歷史的沉淀性。②軍工精神具有普遍認同性。軍工精神要讓整個軍工行業普遍認同和接受。③軍工精神還具有創新性,它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注入新的內容,與時俱進,在實踐中不斷創新。④軍工精神具有民族性,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它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奮斗精神都是軍工精神形成的理論依據。從古至今,軍工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和豐富了新的時代精神。因此,軍工精神體現了人民軍工的優秀思想品質,塑造了人民軍工的堅定意志,同時肯定了人民軍工做出的杰出貢獻。
在當今的高校中,軍工精神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的一個重要載體,“熱愛祖國,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甘于奉獻,勇攀高峰,敢于創新”這一系列軍工精神都是現有大學生應該去學習的。在高校開展軍工育人體系的研究,有利于拓寬大學生的素質教育,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刻苦學習,報效祖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軍工精神作為一種文化,它是人民軍工在長期的軍工實踐中不斷發展而形成的。它引領軍工行業的發展。1931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江西興國縣的官田村建立了中央紅軍兵工廠,這意味著我國的兵工事業開始了一個新篇章。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人民軍工的不斷努力,使得我國的軍工行業不斷地突破。80多年的不斷發展,形成了內容豐富、光芒四射的軍工精神。這種精神不斷激勵著人民軍工,同時也推動著我國國防科技的不斷進步。
軍工精神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重要時期,自193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人民軍工以來,軍工精神從抗日戰爭的雛形階段,到建國以來的轉型期,最后是改革開放到至今的穩固發展期。這個每個階段都展現出兵工人不同的戰斗力,軍工精神都突顯出了國家利益至上的價值觀點。在戰爭時期,“中國的保爾”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的精神激勵著人民軍工,他作為中國軍工的開拓者,為我國國防科技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包S崖洞精神”所表達出的“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為我國抗戰勝利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激勵著當時的抗戰人民。在和平年代的初期,我國新一代的杰出科學家,“兩彈一星”勛章的獲得者錢學森,他為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他的“兩彈一星”精神也在當時促進著人民軍工不斷地努力奮斗,在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中,從事科研的人不負眾望,面對困難刻苦鉆研,在當時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皟蓮椧恍恰笔聵I的成功,不僅使我國的國防實力有了一個新高度,也同時鼓舞了人心,振奮了全民族人民的士氣。到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國的經濟不斷地快速發展,航天事業的不斷進步,在此時也形成了“航天精神”?;仡欉^去的80年里,人民軍工不僅繼承了“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中華民族精神,還不斷發揚“吳運鐸”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在繼承和發展中又不斷地形成了“載人航天精神”。這不僅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使得我國的精神文明得到了傳承和發展。軍工精神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不僅在人民軍工得到了弘揚,同時也彰顯了不同時期中國的先進文化的時代特色,凝聚全民族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動力。
3.1 導向功能
軍工精神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能夠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就是能夠讓每一個人得到自由、平等、和諧、全方位的發展。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它的支撐,然而軍工精神在其中發揮著強大的推動力。因此,充分將軍工精神融入高校育人教育中,有助于幫助大學生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還可幫助大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關系以及各種社會關系。培養大學生的道德情操,完善大學生的人格魅力。
3.2 激勵功能
“敢于攀登,吃苦耐勞,勇于創新”這都是當代軍工精神的表現,這些對大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是種推動。當代大學生及其缺乏認真鉆研和創新的能力,在對于學習問題上,熱情不高,沒有堅強的意志。因此,高校應大力將軍工精神融入教育中,這有利于強化大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習興趣,燃燒工作激情,培養科學創新的能力。高校大力將軍工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中,這種良好的氛圍對大學生有著一定的激勵作用,使得大學生能夠開拓進取,積極上進。軍工精神的激勵作用不僅體現在對大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目標方面上的促進。還對大學生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豪感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軍工精神是歷代先輩精神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當代大學生需要去學習的。中華民族在苦難坎坷中不斷變得強大起來,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是每一個大學生都應該有的,其中的愛國精神也是全民族不斷向前的動力源泉。
3.3 熏陶功能
軍工精神的熏陶功能其實質就是對高校的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對大學生的習慣養成具有引導和推動作用。高校注入軍工精神,使得大學生在無聲無息的接受著洗禮、感染。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不斷增多,虛擬的網絡世界也同時帶來了一些極端思潮,高校受到了各種文化的碰撞,使得大學生陷入窘境,形成困惑。大學生在此時容易受到西方非主流文化的充斥,形成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一系列不好的思潮。大學生缺乏集體意識,缺乏國家利于高于一切的意識,這使得大學生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因此,在高校要把握好校園文化的建設方向,在高校大力宣傳軍工精神,加強文明素養熏陶,吸引學生,使得學生的認知發生改變,在軍工精神的耳濡目染下,從而使得大學生有其正確的價值觀,也將高校賦予了獨特的高校精神。
3.4 凝聚功能
軍工精神有其特有的號召性,它能夠凝聚各方力量,團結人心。在高校,我們更需要要這種特殊的粘合劑,將大學生都能團結起來。讓所有人都能感覺到一種團體的力量,集體的力量,找到相應的歸屬感。將學校這個大家庭與自己融合在一起,將自己的發展與學校的發展聯系在一起。軍工精神的凝聚功能,使得學生有了共同的奮斗方向,使大學生能夠有更多的共識,行動上保持更高的一致性。如果高校缺少了凝聚性,可能它的發展也會遇到阻礙。沒有一個團結的力量,有分歧存在,任何事情都很難做好。因此,將軍工精神注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能引領先進思潮,還對高校自身的快速發展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也將引領廣大師生有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
4.1 軍工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①軍工精神具有較強的愛國主義精神,將這份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精神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核心。軍工精神是被世人公認的一項公民素質,在處理不同國家或民族的關系方面,應該注重以軍工精神培養學生對國家盡義務、負責人。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愛國主義是我們整個民族的靈魂。黨中央頒布了一系列措施強調:要把以愛國主義為主的軍工精神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石,堅定不移、長期發展。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具備促進學生思想進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作用。②改革創新也是軍工精神的重要內容。作為理論教育前沿的高校思想政治體系教育應該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具體的做法是:a.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時代的要求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思想教育的針對性,若要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特別重視學生們重點關注的問題,始終以當前或未來一段時間可能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多角度分析,確保大學生思想教育與時俱進。軍工精神正好具備這種性質。b.在教學模式方面,應該注重探索符合大學生特點與軍工精神特點的教學新模式,若要將軍工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要借鑒和吸收現有的教育理論,積極在教學方法上將解決實際問題的想法升華為思想覺悟提高的過程,逐漸營造出以思想引導學生成長的新型機制,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
4.2 加強軍工精神的理論宣傳,優化校園文化
理論宣傳工作十分重要,一定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力量,加強對大學生思想宣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和軍工精神溶入到日常的學生學習中。與此同時,利用學校內部的刊物、網站、宣傳欄對軍工精神進行解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軍工精神深入每個學生的內心,不斷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愛國情操。充分發揮共青團、政工團體等組織,在黨委統一領導下,以兼職政工人員為骨干在校園內進行大量宣傳,為培養具有軍工精神提供更加廣泛的基礎。通過理論方面的學習,弘揚軍工精神。主要包含:①堅持馬克思主義,利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來武裝全體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努力拼搏、積極向上的習慣。②堅持思想觀念的教育工作,逐漸引導大學生牢固樹立正確三觀,增強學生的責任與愛國意識,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深度結合,正確處理個人、社會、國家之間的關系。③堅持開展以遵紀守法、愛國愛家的民族之魂和以改革為代表的時代精神,加強大學生的愛國精神與自主創新意識。④積極開展各種形式與政治教育,緊密的團結在以國家為中心的周圍,配合國家的大政方針,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全局觀念,開展法制教育,使廣大學生能夠認真學法、自覺守法,積極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它關系著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的重要職責。軍工精神對高校的合理協調發展具有深遠的指導價值。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是軍工精神的主要繼承者和發言者。因此,高校應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地開辟軍工精神的新形式,不斷地加強創新,使軍工精神更好地融入到高校的發展中。用軍工精神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大學生能夠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1]代艷麗.論軍工文化在軍工類高校的育人功能[D].中南大學,2013.
[2]王守信.三論:踐行軍工精神的重要意義[J].國防科技工業,2012,04:40~41.
[3]李大光.論軍工精神的核心價值體系[J].軍工文化,2012,05:32~33.
[4]唐伯武.論軍工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意義[J].軍工文化,2012,06:80~81.
[5]王昌.繼承和弘揚人民軍工精神[J].國防科技工業,2007,02:27~28.
G641
A
1004-7344(2016)30-0042-02
?:軍工精神的時代價值[J].國防科技工業,2012,04:36~37.
2016-9-27
田亮(1962-),男,思政部主任,教授。
趙靜(1991-),女,在讀研究生,思政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