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梅 胡傳會



摘要:科技資源作為信息化時代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和信息資源,在共享過程中既有共享主體之間的沖突,又有共享主體的互動。通過構建科技資源共享政策網絡模型,探討政府、企業以及科研院所和高校進行科技資源共享的互動條件,利用政策網絡理論提出新的科技資源共享模式。
關鍵詞:科技資源;資源共享;政策網絡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2-0016-03
科技資源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性資源,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條件,包括科技人力、科技財力、科技物力、科技條件、科技成果、科技政策和科技信息等重要的資源。科技資源共享是指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通過政策調控和法規體系以及有效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實現科技資源的共建、開放及共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提高科技資源使用效率??萍假Y源共享包括資源提供者(企業、高?;蚩蒲性核?、資源接收者(企業、高校或科研院所)及共享主體進行資源共享的載體與環境三個基本要素。共享主體即資源擁有者及接收者,主要包括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共享客體即共享主體所擁有的科技資源,主要包括科技人力、科技財力、科技物力、科技條件、科技成果、科技政策和科技信息等重要的資源;共享環境主要包括市場環境、制度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
從目前國家科技投入有限、資源緊缺的形勢下,科技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信息資源和戰略資源,其共享已經成為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關鍵一環,加強科技資源共享,是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業創新優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任務。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學者對科技資源共享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
Gerehak and Parla以組織內部的資源為研究對象,對科技資源的共享與配置問題進行分析。Dianne等指出加大高校與企業合作,促進高??蒲谐晒D化,必須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的技術、人才、成果共享。Allison Littlejohn以社區內的教育科技資源為研究對象,分析探討了共享策略,指出未來可能出現的四種資源共享情形,如圖所示,橫軸(社區結構)和縱軸(共享策略)是影響資源共享的兩個主要變量,情形1表示社區結構集中、資源封閉不共享,情形4表示社區結構分散、資源開放共享。
(二)國內學者對科技資源共享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
周寄中是國內最早闡明科技資源概念的學者,他將科技資源分為科技財力資源、科技人力資源、科技物力資源、科技信息資源四個方面。鄭慶昌認為科技資源共享實質上是要解決在追求科技條件資源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最大化過程中的沖突,最大限度實現經濟與社會雙重價值,實現參與主體各方利益共享。戚湧以科技資源為研究對象,通過建立監管部門、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三者之間的演化博弈模型,分別對政府嚴格監管和放寬監管兩種條件下企業及高??蒲性核墓蚕聿呗赃x擇進行了討論,并明晰了協同創新資源共享的內涵,提出了協同創新主體資源共享的對策建議。吳長曼對我國科技資源共享方面取得的進展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認為我國科技資源共享的建設歷程可以分為科學數據共享期、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期和科技資源共享制度完善期三個階段,提出理想而有效的科技資源共享模式應在保證政府科技投入的前提下做好三大保障工作——制度保障、人才保障及市場保障,如圖所示。
綜上分析發現,大多數學者對科技資源共享的研究比較熱門,如戚湧從博弈理論來研究科技資源共享問題、蔡瑞林從社會資本的角度來研究科技資源共享以及劉潤達從利益驅動的視角來分析科技資源共享及其關鍵問題。但未曾發現有專家學者從政策網絡的視角對科技資源共享模式進行分析。因此通過梳理政策網絡理論,以一種新的視角揭示了政策網絡理論對科技資源共享模式創新的理論貢獻,從而有助于豐富科技資源共享的研究。
羅茨構建了“羅茨模型”,對不同政策網絡類型進行了最早的系統闡述。他提出從高度聚合的政策社區到松散組合的議題網絡的五種網絡類型,把網絡類型看作是一個連續體,一端是政策社區,另一端是議題網絡,專業網絡、政府間網絡和生產者網絡則位于中間。
依據羅茨模型的政策網絡來分析科技資源共享的問題,這五種網絡類型同樣適用于科技資源共享,具體來說,政策社群是指有權參與政策決策和執行過程的團體或個人形成的網絡,在政策實踐中往往指向具有核心決策權力的領導者和政府部門;專業網絡是指以專業團體或人士為核心的網絡;府際網絡是以地方政府為代表性組織所構成的網絡;生產者網絡是以生產者為主要角色的網絡。由此提出科技資源共享的主體分別為政策社區(中央政府)、府際網絡(地方政府)、生產者網絡(科技企業或公司)、專業網絡(高?;蚩蒲性核?、議題網絡(媒體或大眾)。筆者主要從政府、企業和高校與科研院所這三種主體出發來分析科技資源共享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府際網絡位于中間,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政策社群代表政府進行支配相關政策,具有權威性。生產者網絡和專業網絡位于底層兩端,生產者網絡與府際網絡之間建立合作關系,并在有關科技問題上都向專業網絡尋求幫助。另一方面,府際網絡和專業網絡對政策社群提出的科技資源政策施加影響,促使政府做出相應的政策變化。如下圖所示。
(一)中央政府——科技資源共享政策的制定者
政策社群中的行動者主要包括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和政黨,即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及其下屬部委等。由此,中國共產黨、全國人大、國務院及各部委、政協共同組成我國科技資源共享政策網絡的權力中心——政策社群,在政策制定、執行和評估中起著主導作用。由于政策社群獨有的特點,在對府際網絡、生產者網絡和專業網絡執行科技資源共享政策時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支配性。
(二)地方政府——科技資源共享政策的執行者
府際網絡由與政策制定過程相關聯的地方政府及其各職能部門組成,主要包括各省、市、縣和鄉級政府。地方政府作為官僚機構,在政策響應方面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是科技資源共享政策的具體實施主體,它們直接參與和影響政策運行,在接受政策社群對其權威支配的同時,可向政策社群提出相應的符合該地區的政策意見,對其施加影響為本地區服務。而府際網絡和生產者網絡之間是相互合作的關系,一個以經濟發展為目標,一個以實現企業利益為目標,可取所需。但府際網絡在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時,往往傾向于專業網絡尋求幫助。
(三)專業網絡一科技資源共享政策制定的智囊團
專業網絡的政策主體主要有專業學者、科研院所等,他們主要是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和專業技能,以及科技資源共享政策制定的政策環境及其政策執行的障礙等提出專業性的建議,為政府部門科學地做出政策決策提供參考。同時,各種網絡行動者因為自身缺乏相關科技資源專業背景知識的弱點,都積極地向專業網絡尋求理論依據和參考建議。在這一方面,尤其是府際網絡和生產者網絡本身缺乏新的科技資源專業知識或理論,會向專業網絡尋求參考與幫助。此外,專業網絡在強制地接受政策社群發布的權威性政策條令下,也會根據自身掌握的理論背景提出專業的知識依據對政策社群頒布的政策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四)生產者網絡一科技資源使用與共享的踐行者
生產者網絡主要是科技企業或公司。而企業是依法設立的,從事營利性的經濟活動,具有獨立或相對獨立的法律人格的經濟組織,具有組織性、營利性以及獨立性的特點,既是科技資源最主要的供給者,也是最大的需求者和中介者,他們的意愿、行為規定了科技資源的流動、流動方向和方式。生產者網絡與其他網絡主體一樣強制地接受政策社群出臺的關于科技資源的權威性政策法規,與府際網絡在科技資源共享方面達成合作關系,較大程度上實現自身企業的經濟發展,獲取豐厚的利益和財政支持。一旦本身企業遇到或缺乏相關科技資源專業背景知識,也會積極向專業網絡尋求理論依據和參考建議。
三、科技資源共享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部門之間缺乏系統協調,溝通不夠及時
科技資源共享之所以出現困難,主要表現在政府部門各共享主體單位溝通不到位、協調能力較差,共享主體雖擁有大量的科技資源卻不想自己出錢買的資源免費提供出來共享,其次想要獲得自身需要的科技資源又不愿付費進行使用,造成雙方系統的不協調;政府主管的科技部門與科技企業在科技資源方面溝通協調不順暢、無法掌握最新的科技政策;在對科技資源的利用與共享方面雙方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時也沒有發揮專業網絡主體的作用。
(二)科研院所與其他高校缺乏參與渠道
由于在我國這種體制下不同的部門主管著不同的科研院所與大專院校,而與之相對應的科技資源也主要局限于各自部門或單位內部使用,各資源使用者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協作,再對科研儀器設備、科研數據等方面采取重保管而輕服務的方式,致使資源浪費嚴重。各個主體之間缺乏資源共享的渠道,不能充分發揮科技資源的作用,原因在于各種科技資源或計劃所產生的數據、實物等資源散落在單位和個人的手里,他們也沒有合適的渠道掌握科技資源的分布狀況,企業單位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不知道誰想共享自己的科技資源而不能提供共享服務,也不知道該去哪共享自己所需的資源。因此多數主體單位不得不重復獲取數據或實物資源,造成資金的極大浪費。
(三)科技企業在接受任務時,會面臨配置資源分配的問題
由于企業之間有配置各自資源的權利,而構建資源共享機制需要相應的科技要素,如物力、財力、人才、信息等在區域內自由轉換,以降低政府花費,提高共享效率,然而各行政區的地方政府往往出于地方保護主義考慮,在一定層面上阻礙企業的科技資源的流動與轉換。這就有可能出現一些問題:如各行政區阻隔區域內各行業之間科技、經濟的有機聯系,造成重復建設,重復分散研究,資源流通不暢;對于某些高校研究機構及企業來講,若其本身擁有重要科技資源,那么共享平臺的建立會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他們的既得利益,這些科技企業成員與整個網絡所認同的價值觀就會相背離,出現資源共享分配不公現象;同時,由于企業成員無法了解到其他成員的實際偏好,也會導致各成員在認同整個網絡價值觀的情況下,忽視實現整個網絡的整體價值,僅僅只是在此過程中謀求自身的利益,出現資源配置不均問題。
四、基于政策網絡有效的治理科技資源共享的對策
(一)政府在科技資源共享模式中采取的策略
政策網絡理論認為,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不是二元對立的,政府在政策網絡中主要是起到協調作用。在科技資源共享的政策執行中,中央政府應該加強與地方政府的互動,多多進行信息的溝通、交流和共享,特別是政府部門應加強與生產者網絡與專業網絡中行動主體的互動,建立有效的協商機制,促進科技資源共享政策的順利進行。第一,政府作為地區科技創新活動及創新資源配置戰略的總體規劃者,需要依據地區特色,將產業的發展與科技資源緊密結合,推動社會全體對科技資源的共享意識與行為,以降低創新成本,提高科技創新效率。第二,政府必須通過法制建設,制訂和實施科技資源共享的法律規范與保障,確??萍假Y源共享的有效進行,如知識產權保護等。第三,科技資源的共享途徑與方式需要政府予以提供,并進行規范、完善與推廣,以促進科技活動主體的共享活動。
(二)專業網絡主體在科技資源共享模式中采取的策略
在科技資源共享的政策網絡中,高?;蚩蒲性核谫Y源掌控、使用與其他網絡主體的鏈接渠道等方面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此外,雖然高?;蚩蒲性核M行了市場化的改革,但高校行政化或科研院所行政化的現實依然存在,這些專業網絡仍舊是政府教育部門或科技部門主管的下級單位,仍要接受上級的行政指令。因此,專業網絡在尊重政府主體作用的行動策略下,不應過于保守,應適時地調整主體的行動策略。一是積極配合國家的各項政策,二是主動承擔起科技資源共享的主體責任,發揮其作用,三是積極主動地與其他網絡主體進行鏈接,拓寬科技資源共享的渠道,四是運用對科技資源掌握的專業知識,為政府部門和生產者網絡主體提供優質的政策參考,服務于民眾。
(三)生產者網絡主體在科技資源共享模式中采取的策略
生產者網絡即科技企業公司,在市場經濟下往往會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該政策網絡主體與其他主體的利益界限也最為明顯,因而科技公司針對科技資源共享所采取的行動也是最理性、最同質化的??萍脊驹诳萍假Y源共享的政策網絡中采取了與政府或專家網絡既博弈又合作的行動策略。政府作為科技資源共享政策網絡中的核心主體,對于科技資源政策的制定擁有絕對的資源和權利。因此科技公司一方面積極配合政府制定相關的科技資源共享的政策,并對政府做出的關于科技資源共享的政策予以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科技公司也會通過探索新技術、投資撤資等方式向政府施壓,要求科技資源共享政策有利于科技公司的生存與發展,如使政府部門在相關科技資源政策方面做出有利于用人單位的改變,要求政府對科技公司探尋新技術、發現新資源方面給予補貼或財政支持。
五、結論
在我國科技資源短缺問題突出的今天,各網絡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日益明顯,政府過去經常采用的行政手段已經不能很好地達到政策效果,專業網絡、生產者網絡與其他網絡主體對于政策目標的實現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政策網絡理論的視角來分析解決科技資源共享這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革新新觀念,推動相關科技資源政策的出臺與完善,促進科技資源共享向前發展。通過政策網絡治理的方式是解決公共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仍有許多不足之處留待進一步地研究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