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摘要:農村商業銀行新員工崗前培訓的探索性建議是優化培訓時間;實行“導師制”,一對一跟蹤培訓;推廣多媒體網絡教學形式;著力培養員工的歸屬感;加強內訓師隊伍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加強培訓效果評估;優化新員工培訓體系建設。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新員工;崗前培訓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2-0091-02
一、崗前培訓的意義
對新人職員工而言,崗前培訓能讓他們了解農商行管理理念、服務理念、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掌握基本業務組成、流程和規章制度,學習柜面業務基本知識及操作技能,調整職業心態并盡快融入新的環境。
二、崗前培訓的組織與實施
(一)制定培訓計劃
根據業務發展實際,結合當年度招聘的新員工人數、專業、學歷層次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制定詳細的崗前培訓計劃。實施計劃主要包括:培訓目標、培訓對象和人數、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師資、培訓方式、培訓課程安排、授課講師、費用預算等。
(二)崗前培訓形式
一般采用全脫產、集中培訓、理論與實踐培訓相結合、內部培訓師與外部培訓師相結合的培訓形式,由人力資源部統一安排,為期2~3周左右。
(三)崗前培訓內容
一是農村商業銀行發展歷程及企業文化建設,包括農商銀行發展歷程、市場定位、經營理念及未來發展,使新員工了解農商銀行的基本情況、現狀和未來發展,快速融入新的環境;二是人力資源相關規定及制度講解、培訓考核管理制度;三是職業素養的培養、職業心態的調整、職業角色的轉換,通過培訓使新員工能盡快調整職業心態,盡快轉變職業角色;四是支付結算管理辦法和會計核算原理,包括銀行支付結算辦法、存款業務、現金業務、憑證管理、會計基礎知識等;五是業務技能培訓,包括單指單點、多指多點練習、機器點鈔、中文錄入與翻打傳票業務技能,由行內有業務技能比賽經驗的業務能手為新員工講述各項技能的規范操作流程、操作要點、提升技巧。采取業務比賽、傳票翻打練習、模擬銀行上機練習等活動,充分鍛煉業務技能,為快速上崗做好準備;六是柜面業務實戰模擬操作、公文寫作、設備管理知識、安全保衛知識,為新員工正式上崗做好業務知識儲備;七是銀行服務禮儀規范課程,通過課堂講授和觀看教學示范片,使新員工掌握柜面服務禮儀的基本規范;八是培訓結業考試、營業網點晨會PK賽和新員工團康活動,為新員工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促進新員工之間的交流,提升新員工團隊意識。
蘭、目前新員工崗前培訓存在的不足
在總結歷年新員工崗前培訓經驗的基礎上,人力資源部不斷創新新員工培訓形式,充實培訓內容,詳實培訓計劃,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集中培訓一般為10~15天左右,時間短、內容多,新員工在短時間內掌握接受大量的業務知識,較難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是培訓以講師教授為主,因受系統安全性和資源條件的限制,業務系統模擬環境的席位數量和可實現功能有限,新員工模擬練習的機會較少,短時間內難以掌握柜面基本的業務操作流程。
三是培訓缺少全面的效果評估,員工培訓的效果很難具體量化評估,目前較多是在學習層面(會計業務基礎知識測試)方面進行評估,缺乏反應層面、行為層面、結果層面的效果評估,考核評價一直以來都是人力資源以及培訓工作的難點。
四是崗前培訓以技能培訓、業務培訓、規章制度為方向,考慮了銀行的上崗基本要求,沒有把員工培訓與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可能會造成人才流失。
五是內部培訓師隊伍尚不健全。內部培訓師是從行內臨時抽來的業務人員,未經過系統的培訓,缺乏培訓的專業理論知識;外部聘請的培訓師的針對性、實用性,培訓效果的可持續性較弱,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培訓方面存在一定的成本風險。
四、新員工崗前培訓的探索性建議
新員工是農村商業銀行的新生力量,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應將新員工培訓作為一項長期事業來看待,為使崗前培訓更加合理、有效,基于農商銀行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銀行業務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戰略,本文重點從優化培訓時間、實行“導師制”、推廣多媒體網絡教學形式、著力培養員工的歸屬感、著力培養員工的歸屬感、加強內訓師隊伍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加強培訓效果評估、優化新員工培訓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探索性的對策建議,以期實現新員工崗前培訓效果提升的目的。
(一)優化培訓時間
現有銀行的新員工崗前培訓多為集中培訓,時間較短,筆者建議優化新員工培訓時間,延長新員工培訓期,延長到12個月,其中,1個月為集中培訓期,根據業務發展實際,之后11個月為在崗培訓期。按照培訓階段不同,設計不同的責任人,形成分層分類的培訓管理系統。集中培訓期主要由人力資源部組織實施,其他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在崗培訓期由各個支行負責人、業務主管或授權具備一定傳授能力的人員,負責對本單位的新員工進行指導和培訓。
(二)實行“導師制”,一對一跟蹤培訓
新員工分配到網點后,各支行為新員工配備導師,一對一跟蹤輔導培訓,主要是輔導新員工熟悉柜面業務操作流程、掌輯崗位所需要的技術技能、指引未來發展的方向。導師幫助新員工確立培訓目標,為了達成此目標,制定3~12個月的學習計劃,在培訓期間幫助員工完成這一目標。導師月末要向支行和人力資源部匯報輔導新員工的業務技能測試成績和工作中的現實表現。為了使導師作用能更好發揮,激勵導師不斷提升輔導效果和輔導水平,人力資源部和各支行要對導師進行考核,按年度評定出優秀導師,獲得優秀導師稱號的可以作為年度評先評優、崗位競聘、內部培訓師選拔的依據。
(三)推廣多媒體網絡教學形式
作為90后的新員工,對計算機操作和網絡運用嫻熟,可以通過多媒體或網絡教學,便于新員工進一步熟悉業務細節,不斷強化專業知識,盡快完成實現職場人的轉變。一是將新員工應掌握的柜面知識上傳至OA系統和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平臺,營造學習氛圍;二是增加業務系統模擬環境下的席位數量和功能;三是適時推進e-learning系統建設,相對于傳統面授形式,e-learning擴大了培訓覆蓋面,使每個員工都能得到培訓機會;員工可隨時隨地學習,按照工作日程有效安排學習時間;可節省師資、場地、差旅費等大量費用及人力;可將公司內部課程在網絡上實現迅速復制和推廣;能夠實現在線培訓需求調查、學習及測試、培訓評估、激勵等相關功能,構建企業的網上大學。因分支機構及營業網點分布地域廣、集中培訓難度較大,培訓方式需要更新,培訓課程體系及資源亟需完善,很適合引進e-learning項目。
(四)著力培養員工的歸屬感
新招聘員工多為90后大學本科學歷以上的畢業生,對工作期望較高。進入銀行工作后才知道,銀行是從一點一滴的基層柜臺做起的,頭頂監控設備實時監督,工作內容枯燥單一,還要面臨各種操作風險,例如賬務或現金的差錯等。如果在同一個崗位,尤其是柜員崗做滿一年,新員工就容易開始迷茫,失去目標,感覺對未來職業生涯失去掌控力。大多數農商銀行對新員工的培訓更多的是在業務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訓,對企業文化和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目標的培養有所缺失,而往往對企業文化概念的建立和對員工職業生涯的規劃是培養員工歸屬感的最佳途徑。
(五)加強內訓師隊伍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一是擴大內訓師基礎及來源。當前,農村商業銀行內訓師的人員構成還比較單一、基礎還比較薄弱,下一步工作中要把中層管理人員、各類資深專業技術骨干、熱愛培訓的員工等納入內訓師發展對象,進而擴大內訓師基礎及來源。相對于外部培訓師,內訓師授課更貼近公司實際、更具針對性、實用性,培訓效果更具可持續性。新員工培訓要充分使用內部培訓資源,提高培訓成效。
二是做好內訓課程的審核工作。在培訓項目的執行中,培訓師資及課程的甄選及審核是一項不能忽略的核心工作,必須要認真做好。在確定內訓師授課課題后,培訓組織者要督促內訓師編制相應的課程,并對課程進行審核。尤其是對于內訓師首次授課的課程,要督促其提前做好課程開發、試講和準備工作,杜絕倉促上陣。
三是做好內訓師的培養及激勵工作。內訓師培養及激勵事關內訓師授課的積極性及投入度,農村商業銀行可結合實際,采取各種培養及激勵方式,包括提供學習及外訓機會、提供課程及案例開發的資源支持、評選優秀內訓師并給予獎勵、對優秀內訓師給予大力宣傳、列為學習榜樣等。要根據《內訓師管理辦法》,對本單位內訓師進行年度評價,評價結果與內訓師等級評定及是否續聘掛鉤。
四是逐步推動新員工崗前培訓課程體系建設,不斷建立健全新員工崗前培訓課程庫、案例庫等,力爭逐步達到標準化課程的水平,促進內部培訓資源最大化、內部知識管理與傳承。
(六)加強培訓效果評估
培訓效果評估是項復雜的工作,新員工培訓可以借助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評估模式,進行知識層面、行動層面、反應層面、結果層面的評估,根據不同內容、不同業務領域采用適合的評估方法。不斷完善新員工培訓體系建設,如下圖所示。
(七)優化新員工培訓體系建設
農村商業銀行新員工培訓應通過理論學習、技能練習、心態轉變、職業引、崗位培訓五個方面不斷完善新員工培訓體系建設,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