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英華
摘 要: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在新課改的牽引與推動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語文課堂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反思與探索。
關鍵詞: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個性情感 寫作欲望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永恒的話題。那么如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理想課堂呢?下面我以語文教學為例,談談認識與做法。
一、設計課前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精神愉悅、情緒飽滿、熱情高漲、自覺自愿、積極主動的狀態中獲取知識,無疑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大舉措?!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無數實踐證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手段。興趣有很強的指向性,引入環節位于一節課的開頭。引入環節設計得好,就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畢竟: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根據學生情況及課文內容,或講一個笑話,或講一個故事,或提一個問題,設計一個懸念,或講一則奇聞趣事,或展示一幅畫面,或做一個演示……總之,力求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講朱自清的《背影》,我采用了以舊帶新法和直觀演示法。把學過朱自清的《春》聯系起來,再用多媒體演示“荷塘月色”的優美畫面。通過復習舊知識,從而巧妙地引入新課的學習內容。這種導入,既復習鞏固了舊知識,又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基鋪路,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便于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便于學生頭腦中形成系統的、完整的知識體系。直觀演示,能把教學主要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引起學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感性材料,調動學生尋求探索的積極性,為學生架起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這種以舊帶新法與直觀演示法,同樣可以激發學生極濃厚的學習興趣。精心地設計課文的導入環節,采用恰當的方法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要尊重差異,發揮特長
“因材施教”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異基礎上通過不同的教育方法,促進每個人的發展,是科學求實的,是孔子留給后世的彌足珍貴的教育思想財富,具有非常豐富的現代價值。在相當長的時期里,我們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齊步走”的做法,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保證全體學生的素質都得到提高。另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育評估片面,只考查學生所謂“正課”分數,高分則優,低分則劣。學生的思想品行、身心素質、個性特長等,一律被置之度外,造成了“高分低能”、個性特長被扼殺等可悲的現象。今天,我們是在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技能為核心的語文素質教育,要從學生的個性出發,將基本的統一要求和多解性、個性化的要求相結合、相統一。對學生的一般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和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儲備、智力水平及思想、身體等方面的特點,我們要充分了解,以便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教學。
三、反復誦讀,張揚個性
于永正老師曾說:“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遍喿x是學生對課文個性化的解讀過程,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閱讀期待”,對課文產生共鳴或質疑。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多向思維、個性思考,在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把握好語調高低、語速快慢、語音輕重與文章的情感變化合拍,促使學生通過對作品的閱讀,達到“語悟其神”的目標。在閱讀中,可以讓學生采用自由讀、同桌相互評讀、指名讀、分組競賽讀等方式,使其情感隨認知同步發展,并通過面部表情、神態、動作、語言等自然表現出來。
四、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新知,營造積極主動活躍的語文課堂氣氛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要理解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創設探究情境,誘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從中得到探索者的收獲、發現者的歡樂和勝利者的喜悅??刹捎茫海?)展示知識魅力,激發探究興趣。數學知識本身蘊藏一些有趣的規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師創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內在魅力,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探究欲望。(2)激起需要的火花,不斷激發認知內驅力。我們不僅要在課的開始創設情境,揭示矛盾,引發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究興趣,而且要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精心創設“跳一跳,摘得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常地處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矛盾之中,不斷從內心迸發出需要的火花,始終保持緊張的、富有創造性的精神狀態,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
五、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產生于某種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課堂情境中的學習。布魯納認為:教學論必須探明喚起學習積極性的最佳經驗與情境。的確,具體生動的情境設置可以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從而調動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維的前提,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進行學習和創造。
在教學中,我常借助實物、模型、圖片、影視等直觀材料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寫作情境,例如在一次學些親情的作文訓練中,首先一起觀看那則感人至深的公益廣告:小男孩看到媽媽為奶奶洗腳,幼小的心靈升騰起對母親深切的愛。許多學生看到小男孩端著熱氣騰騰的洗腳水蹣跚而行的鏡頭時都流下激動的淚水。再啟發學生聯想到爺爺、奶奶、父母等長輩對自己無私的奉獻、給予,又怎能無動于衷?學生情感的閘門打開了,作文獲得了理所當然的成功。
六、運用美的語言去感染學生,渲染情境
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歷久不衰的佳作,本身就極富有感染力。這就為教師用語言創設美的課堂教學情境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拔恼虏皇菬o情物”,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首先接受課文的啟迪和熏陶,使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得到統一,講課時自然就會感情投入,很快進入角色。假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溝通作者與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彼此間靈犀相通,感情共鳴,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改革是永恒的話題。至于怎樣改,用什么方式,應因人、內容、對象而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立足課堂,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精講多練,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做課堂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