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摘 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當一個人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時,必定會執著地追求和探索,一旦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則必將使學生對學習歷史產生巨大動力。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從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對趣味歷史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 初中歷史 興趣培養 多媒體
歷史新課標要求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教學實踐表明,只有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學習和探索歷史知識,才能調動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的內容,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為學習歷史知識的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成為擺在歷史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看法。
一、重視課前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能迅速將學生帶入設定的歷史情景中,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使學生有目的有準備地參加下面的教學活動,為課堂教學打好基礎。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課堂導入方式,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目的。如在教學《遼、宋、西夏、金的并立》一課時,筆者在教學新內容前,先問學生:“你們知道岳飛嗎?”學生都異口同聲地回答知道,然后我就給學生講了“岳母刺字”的故事。學生都專心致志地聽我講故事。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為課堂教學做了鋪墊,更活躍了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積極創設問題情境,生成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抓住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通過巧妙設置問題,將學生帶入某一特定的歷史情境中,或在某一切合點上展示歷史與現實的融通,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期待,投入積極的思維,進而碰撞出火花,感悟歷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通過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不僅能夠起到渲染課堂氣氛的效果,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如在學習《三足鼎立》一課時,筆者給學生展示了一組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圖片,并對學生提出問題:1.說說圖片中的人物是誰?2.“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故事講的是什么?3.“諸葛亮借東風”在赤壁之戰中起了什么作用?學生紛紛開始討論,如此,不僅吸引了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探索教學內容的相關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多媒體以生動形象、富有趣味的特點,收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將枯燥的歷史知識形象地變換成動人的畫面,將歷史事件通過視頻真實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體會,不僅使學生牢牢掌握住歷史知識,而且給學生創造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使學生愛上歷史學習,從而主動參與到歷史教學活動中。如:教學《辛亥革命》一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觀看電影《辛亥革命》片段,讓學生在電影情節中記住《辛亥革命》的背景和過程,對當時的事件發生的過程有更深刻的認識,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還能達到活躍課堂的效果,激發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效果,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激勵性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激勵性的評價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對學生的良好學習表現進行激勵和表揚,使學生能更加努力地投入學習歷史知識的活動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對于初中生來說,教師一句表揚和肯定將是他們繼續努力探究的巨大動力。在教學中教師的鼓勵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鼓起學生的勇氣和力量,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強化學生成功的喜悅,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構建有效的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引導和鼓勵。另外,評價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一味地吹捧可能就會使表揚適得其反,因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
綜上所述,興趣是學生學習歷史、認識歷史的重要因素,學生只有對歷史感興趣,才能更好地學習歷史,而興趣的背后是教師對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調動。在教學中,只要教師把握住歷史學科特點,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積極培養學生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就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初中歷史課堂更有活力。
參考文獻:
[1]周麗潔.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智能的培養[J].教育管理與藝術,2015(18).
[2]段曉松.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未來英才,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