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瓏 高陽 王欽 劉倩 胡雪梅
[摘 要] 文章在對臨沂市農業龍頭企業的農產品物流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臨沂市農業龍頭企業的農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基礎設施薄弱、信息不健全、供應鏈不連貫、缺乏專業的物流人才、配送能力不足、配送系統不完善、不能提供良好的客戶服務,等等。調研發現,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既有政府的宏觀調控問題,又有市場機制的不完善問題。由此,文章提出了推動臨沂市農業龍頭物流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 農產品物流;農業龍頭企業;物流發展
[DOI] 10.13939/j.cnki.zgsc.2016.28.032
1 引 言
臨沂市是我國近年來崛起的商貿物流城,同時,臨沂市又是我國農業大省中的農業大市。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臨沂市農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形成了平邑金銀花、郯城銀杏、蒼山大蒜、臨沭杞柳、蒙陰蜜桃、莒南花生和板栗、沂南黃瓜、蒼山牛蒡、費縣核桃等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迫切需要發展農產品物流,而現代物流已成為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泉”。發展農產品物流可以通過農產品產后加工、包裝、運輸和配送等活動實現物流成本的降低和農產品附加值的增加,進而提高農產品利潤,實現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發展。本研究擬選擇農產品物流的重要參與主體——農業龍頭企業為研究對象,在對臨沂市農業龍頭企業的農產品物流狀況進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分析其農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而提出推動其進一步發展的對策。
2 臨沂市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農產品物流發展不完善
目前臨沂市農產品物流主體規模較小、服務能力較差,市場競爭力比較薄弱。近幾年,臨沂的農產品物流主體雖然取得較快發展但仍缺乏龍頭企業,農產品物流表現出規模小、質量差、效益低、缺乏經濟實力和技術優勢的特點。此外,我們調研發現農產品物流主體數目盡管眾多,但是68%的企業會選擇全部自營的物流模式,僅有27%的企業會選擇部分外包,5%的企業會選擇全部外包,主要是外包給從事販銷的小農戶和各種專業合作社。這造成了農產品物流太過分散,農產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手中經過的環節過多,使得物流周期過長,造成嚴重浪費。
2.2 農產品物流設施和技術落后
我們調研發現臨沂市龍頭企業的農產品物流設施建設相對落后,主要表現在:①農村交通網絡不發達。盡管“村村通”為農戶與龍頭企業與外部市場的聯系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這些道路并沒有直通農戶、直通田間地頭,農戶農產品收獲后走向市場,還有“最后一公里”。②運輸工具多以普通汽車和散裝汽車為主,缺乏專業的冷藏、配送的交通工具,交通網絡運輸水平不完善,機械化水平低,致使農產品流通不暢。運輸與配送的及時率僅達到60%左右,汽車的空駛率也比較高,使農產品流通不順暢增加了物流成本和經營風險。③農產品物流技術就目前來看,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仍占主導并且運輸過程中的保鮮、包裝和再加工技術比較落后,使市場需求與農產品流通出現裂縫,信息出現斷裂,降低了物流的效率。
2.3 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我們調研發現臨沂市農業龍頭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的信息化水平還比較低,不能適應巨大的農產品物流量的需求。雖然臨沂已經建成了各種農產品專業性網站和區域性糧食現代物流信息平臺,但就實際情況來看,農產品的供求信息和價格信息的獲取主要還是靠傳統方式,各種信息網站的利用率較低。大多數企業都未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供應商和客戶居住相對分散,溝通渠道不暢,許多農產品信息難以收集和傳遞。企業接受訂單及信息的方式大多是通過電話和傳真等方式。信息化體系建設明顯滯后,農產品物流的流向帶有盲目性,流程不合理,這是導致在途損失嚴重、影響農產品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
2.4 缺乏專業的物流人才
臨沂雖然有72%的龍頭企業設有專門的物流職能部門,但缺乏較為專業的物流人員。物流從業人員大多數是專科、高中及以下水平,而且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物流培訓。
2.5 業務運作及供應鏈管理系統不完善
臨沂市農業龍頭企業的原材料大多來源于市場采購和農戶采購,來源比較單一而且不固定。大多數公司與供應商之間是普通的伙伴關系,市場關系不固定,很難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聯盟合作關系。根據我們的調研,有些企業由于技術及設備的原因,收到訂單后還會出現不按時發貨的情況,企業在采購管理、合同管理、訂單管理、生產運作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改善。
大部分企業對供應鏈管理有一定的了解但尚未應用,也未制定相應的供應鏈管理規劃,目前尚未應用供應鏈管理方法,并沒有建立完善的供應鏈一體化物流模式,也沒有積極發展第三方、第四方的物流服務。
3 臨沂市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物流發展滯后的原因
3.1 基礎設施因素
物流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它決定了農村貨運量與貨運效率,最終決定著農村物流的進一步發展。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幅提升,尤其是農村公路建設的發展,一些以前無法達到運輸要求的生鮮品也可以通過快捷的農村公路網絡進行運輸,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農村物流經濟效益與效率,而且使更多的物流企業愿意開展農村物流業務,一些依托本地農業資源出現的農村物流企業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3.2 農業龍頭企業自身因素
據調查發現,臨沂大部分農業龍頭企業會選擇全部自營的物流模式,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①企業的實力比較雄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統,保證物流服務的質量。②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求企業強化對供應和分銷渠道的控制。③產品線比較單一,著重生產某一種產品。④客戶集中在本城區,距離比較近,企業完全有能力完成配送。
部分公司會采用部分外包的物流模式,其所考慮的因素主要是質量和價格,部分企業還要求速度快捷,如生鮮農產品的運輸,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①物流技術水平不夠,資金短缺。②物流設施專用性造成利用率太低,專業物流能夠提供良好的服務。
4 臨沂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物流發展對策
由于農業生產和農產品的特殊性,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政治穩定與安全,政府應該在生產和流通兩個環節上加強對農業的支持與保護,為農產品物流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農業龍頭企業是農產品物流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發展農產品物流。
4.1 加大農產品物流技術的研發力度
加大對農產品包裝技術的研發力度。企業應根據不同產品的特性,不斷改進包裝,發展農產品包裝的標準化、禮品化、系列化。加大對農產品物流冷藏保鮮技術的研發力度,提升運輸過程中的再加工技術,使市場需求與農產品流通相一致,提升物流的效率。
4.2 加大對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企業要加強農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首先,選擇適應產品的倉儲類型,比如說建立恒溫倉、冷凍倉等。其次,加強交通運輸條件和工具等設施的建設,完善交通運輸網絡,提高運輸和配送的及時率,加強農村道路建設和農產品運載工具的開發生產,降低汽車的空駛率。
4.3 加快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
企業要提高各種農產品專業性網站和區域性糧食現代物流信息平臺的利用率,健全農業信息網絡,使其所能提供的信息品種和質量都能滿足農產品物流發展的需要;企業要建立相應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采用網絡直接訂單的方式,及時收集與傳遞農產品信息。企業所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要具備安全性高,系統維護成本低,能夠得到及時更新,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李利曉.影響我國農村物流的因素及發展對策研究[J].價格月刊,2015(3):68-72.
[2]胡雪梅,王賓.國外農業產業化對中國的啟示[J].商業研究,2004(4):36-39.
[3]胡雪梅.中國棉花生產:布局與波動——基于棉農視角的實證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4.
[4]盧中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系統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