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順芳 李珍
[摘 要] 文章從綠色供應鏈這一角度著手,闡述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構建框架、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著重分析了指標體系的投入指標、產出指標、環境變量影響指標這三大方面。結合冷鏈物流企業的績效評價三階段DEA模型進行企業效率分析,并提出了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 綠色供應鏈;冷鏈物流;企業效率
[DOI] 10.13939/j.cnki.zgsc.2016.28.044
2013年2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若干意見有關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通知中80多項的有關政策的文件,有7項是涉及冷鏈物流方面的,這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我國政府對這個行業的關注和政策支持。即便如此,我國作為農產品的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冷鏈物流的發展水平卻相對落后。因此,我國想要實現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首先要從冷鏈物流企業著手。但是根據目前的形勢來看,傳統的冷鏈物流企業在發展中呈現較多的問題,比如對環境的嚴重破壞、資源的巨大浪費等。因此,冷鏈物流的發展應該側重于對環境的保護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進而降低企業的成本,才能符合綠色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模式。
1 基于綠色供應鏈的冷鏈物流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1 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企業想要持續生存與發展,效率是重中之重。基于綠色供應鏈的冷鏈物流企業績效評價體系與傳統的以企業利益為目標的業績評價體系有較大區別,其構建原則包括目的性原則、系統性原則、代表性原則、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原則、長期與短期目標相結合原則等。
1.2 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
(1)投入指標。冷鏈物流企業的投入指標包括了三大方面,即投入的指標能夠滿足企業績效評價的基本要求、投入指標的數量要能夠滿足進行數據分析的量、投入指標的篩選按照重要性進行。
(2)產出指標。企業績效評價中,常規的產出指標只能夠反映其盈利的水平。在基于綠色供應鏈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效率的評價中,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只能反映冷鏈物流企業運營中的財務績效部分。因此,可選取以下六大產出指標。一是財務管理指標,此項指標中冷鏈物流企業的年利潤的總額數和年利息相加再乘以10%,即可得出企業的總資產回報率;二是冷鏈物流流程;三是顧客服務指標;四是協同能力,此項指標強調的是戰略目標的一致性、企業文化兼容性水平、信息共享化水平;五是綠色環保,這項指標中強調的是能源的消耗率、綠色包裝的使用率、包裝的回收率、環保的投資率、清潔能源的使用率;六是發展能力,在這項指標中,強調的是新客戶的開發能力、新服務的收入水平、員工的素質、員工的培訓率。同時要加強顧客的服務標準監督,強調的是交貨的準時率、交貨的準確率、客戶的投訴率、食品質量的安全等。
(3)環境變量影響指標。該指標主要是指冷鏈物流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水平受一定外部環境影響的指標,其中包括企業年資產、年人均GDP、企業成立的年數等指標。
1.3 指標體系的構建框架
綠色供應鏈堅持追求企業的協同能力、保綠色環保的目標,因此冷鏈物流對于食品的質量安全有十分高的要求。再者,為了不斷提高企業的效率,對物流效率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為了能夠較好地實現冷鏈物流企業的績效評價,構建了企業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框架。
綠色供應鏈視角的冷鏈物流企業指標體系
2 模型的選擇
數據包絡分析,簡稱DEA,是一種用于多產出組織最優績效評估的分析技術。三階段DEA模型是弗瑞德等提出的一種能夠更好地評價決策單元效率的非參數評價方法,其估計過程能有效剔除環境因素與隨機因素等系統自身不可控因素對效率的影響。
第一階段:傳統DEA模型。該階段采用投入導向的規模報酬可變的BCC模型,使用投入產出數據進行DEA分析,投入導向即為在產出不變的情況下達到投入最小化的效率評估。
第二階段: 構建相似SFA模型。為了分離出受外部環境及隨機誤差因素影響的效率值,必須調整投入量,在第二階段通過構建相似SFA模型可分別觀測出環境因素、隨機誤差、管理無效率三個因素的影響,從而得出僅是由管理無效率造成的決策單元投入冗余。
第三階段: 調整后的DEA模型。用調整后的決策單元投入數據代替原始投入數據,再次運用BCC模型進行效率評估。此時得到的各決策單元的效率值即為剔除了環境因素和隨機誤差后的技術效率,更能反映各決策單元的實際運營狀況。
3 冷鏈物流企業效率分析
前文我們分析了冷鏈物流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DEA方法的原理,在通過對冷鏈物流企業進行三階段DEA績效分析后,其結果表明平均規模效率值越來越高,這說明在不考慮誤差因素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冷鏈物流企業的整體效率相對較高,并且規模效率平均值在純技術平均值上要高出很多;而以企業的人均GDP值、企業資產規模、企業成立年數和樣本投入指標分別作為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得出企業成立的年數和職工的薪酬、業務成本等形成正相關關系;在調整投入后的DEA模型分析中,對外部因素和可能存在的誤差做出了調整,得出的結果是企業的平均技術明顯下降了很多,這個結論說明冷鏈物流企業的整體效率低,在此空間上還有較大的改進空間。下面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影響冷鏈物流企業效率的關鍵因素。
3.1 冷鏈物流的流程
在冷鏈物流企業中主要的業務流程為運輸、倉儲和裝卸等方面,而運輸和倉儲是其主要的物流功能。由于冷鏈物流的特殊屬性,它對運輸工具有很高的要求:貨物運輸過程中,不僅要保持事實上的低溫,還要避免較大的溫度波動。從綠色供應鏈角度出發,可以通過冷鏈運輸的貨損率來考量冷鏈物流效率。冷鏈運輸的貨損率越低,物流企業運輸的安全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綠色物流的發展。在倉儲方面主要可以通過冷庫利用率來考量冷鏈物流效率。冷鏈物流運行的主要物質基礎和設施是冷庫,冷庫的利用率可以反映冷鏈物流對于冷庫的利用水平。冷庫利用率高也表示冷鏈運作的水平較高。我國冷庫利用率為10%左右,設施存在一定結構性矛盾,現代化和專業化冷庫偏少,低溫加工的配送中心和冷藏庫等建設投入不足,導致相當多冷庫的利用率較低。
3.2 綠色環保
綠色環保是冷鏈企業進行綠色供應鏈戰略的必然要求,其基本原則就是減少資源消耗,對產品進行再利用和再循環,主要可以從能源消耗率、包裝回收率和環保投資額等角度來考量。在冷藏貨物運輸、儲存、包裝和加工等過程中運用冷庫和冷藏車等制冷裝置都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包裝回收率可以反映冷鏈物流企業對于包裝物的實際回收再利用情況,其數值越高表示冷鏈物流企業對于資源回收利用的水平越高。環保投資額則表示企業對于環保方面所進行的投資,可以反映其環保的水平。對于環保冷藏車等設備購置花費的費用都屬于環保投資額,企業環保技術的優劣也可以反映其降低環境污染的能力。
4 結 論
綜上所述,我國冷鏈物流企業績效低的原因主要是規模小、技術水平較低;冷鏈物流企業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職工的薪酬;環境對冷鏈物流企業的影響同樣很大。因此,冷鏈物流企業今后的發展想要擴大規模,實現企業規模經濟,可以考慮從加快企業資本經營、開展冷鏈金融服務等方式,來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而實現企業的良好發展。
筆者認為,冷鏈物流企業首先可以考慮通過加快資金經營腳步,通過一系列資本市場進行資金的籌集;其次冷鏈物流企業可以從實施資產重組方面入手,對企業的人才、資金、技術等進行優化配置,不斷擴大內部職工的專業化、具體化分工,進而帶領內部人員逐漸擴大市場份額;再者我國冷鏈物流企業可以打造企業品牌,做品牌中的強者,做企業中的強者。因為對于冷鏈物流這個行業來說,其核心競爭力便是品牌,同時品牌也代表著企業的形象和信譽,而我國的冷鏈物流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想要做強者中的強者,就必須重視品牌工程的建設,并且往系統、創新的方向發展;最后冷鏈物流企業可以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加大技術改造等方式不斷提高技術效率,通過技術改造來實現企業的迅速擴張。
參考文獻:
于樂.基于三階段 DEA 模型的我國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效率評價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