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峰
摘 要 本文分別對電臺節目編輯與廣播電臺形象進行分析,并研究二者之間的關系,希望相關研究能夠促進廣播電臺節目發展。
關鍵詞 電臺節目編輯;廣播電臺形象;關系;分析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3-0015-01
在廣播電臺發展中,電臺編輯的語言以及對工作的處理能夠展示出廣播電臺的形象。節目編輯與電臺形象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并且相互制約的關系。同時節目編輯的工作在電臺形象的樹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為了促進廣播傳媒的發展,本文將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1 節目編輯與廣播電臺形象的職能分析
1.1 電臺節目編輯的決定性
電臺節目編輯的工作比較復雜,所面向的工作對象就是節目新聞,在對這些新聞進行處理環節時,節目編輯首先需要對這些新聞事實的原文字稿件進行審核、交稿、撰寫、形象塑造、現場重現。在這樣一系列的工作之后,才能夠將開展下一步的電臺工作。那么在這樣的文字編輯環節中,針對一句話或者一個事實,編輯本人選擇什么樣色彩的詞來進行描述,完全由編輯本人來決定。例如,在對一件事進行編輯的環節中,有的編輯以幽默風趣的形式敘述事實,而有的編輯以尖銳犀利的語言來還原事實本身。由此可見,編輯工作在文字編寫中有一定的思想傾向性,而這些思想傾向性將直接應用到廣播電臺形象刻畫中。
在潛移默化中,編輯通過個人文字風格注入到了電臺形象風格,在很多新聞同時播出時,節目編輯根據自身的選擇方式,進行文字篩選,哪些新聞可以放在頭條,哪些事件可以一筆帶過,哪些可以用特殊的語言來刻畫,哪些就是花邊新聞等,這些都是在節目編輯的傾向性選擇下來實現,久而久之,受眾評價一個廣播電臺時,不會說該節目中編輯有多犀利或者風趣,而是說這個廣播電臺有多犀利或者風趣,這就是電臺編輯對電臺形象的決定性[1]。
1.2 電臺形象刻畫的展現性
廣播電臺是電臺編輯傾向的投影,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編輯心中獨特的創造物。編輯工作人員依托廣播電臺來實現個人傾向性,展現出了編輯的文案特質。當受眾在對廣播電臺所發出的一則新聞消息進行評價與議論時,在某處的文字敘述干練、精彩,受眾不會評價電臺有多么深的文字功底,而是說電臺編輯工作者是多么的優秀,以及文字功底的深厚等。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電臺形象刻畫中,為了編輯展現自我提供了平臺。如同羅貝爾說過的話:“正是這批基本作者,充當著證人集體的角色,使得這家出版社有了自己格調”。
2 節目編輯與廣播電臺形象的制約機制
2.1 編輯工作開展有賴于電臺形象
廣播以及傳媒是語言與聲音的延伸,新聞的最大實現價值就是能夠在文本信息基礎上,實現廣泛的傳播。在廣播電臺中,對于編輯來說,他們編寫完優秀的稿件,單憑一己之力是難以實現文字的傳播的,此時就需要電臺形象幫助編輯實現文字的推廣。在傳媒領域中,電臺數不勝數,當電臺形象在眾多電臺競爭中,能夠占據有利地位時,受眾能夠對形象鮮明的電臺認可。在這樣的前提下,電臺才有可能被受眾訪問以及接聽,那么此時,電臺編輯所撰寫的文字以及新聞事實才能夠走進受眾的生活中。也就是說,電臺形象是一扇門,而電臺編輯是門里面的人,在門里面的人要想將個人想法與信息傳達出去,就需要在門外面的受眾將門打開,信息才能夠實現共享。而如果這扇門不能吸引受眾,那么,信息傳播將受阻。由此可見,電臺編輯的工作開展還有賴于電臺形象[2]。
2.2 電臺形象制約著編輯
不同類型的電臺所涉及的領域不同,有軍事電臺、有生活電臺、音樂電臺以及娛樂電臺等。社會受眾根據電臺的不同特點,并在自身喜好下進行電臺的選擇。同時,不同的電臺在受眾心中所塑造的形象不同,所吸引來的受眾類型不同。受眾根據自身要素,如年齡、性別、工作、學歷、信念以及情感等進行收聽信息。那么在此環節中,電臺的固有形象對編輯工作有著直接的影響。編輯工作被限制,大部分來自于電臺形象的單一化定位。編輯需要根據電臺形象來開展工作,如軍事編輯與娛樂編輯之間的差異性等。當廣播電臺形象產生,觀眾就會對廣播電臺給以特殊的理解,不同編輯的影響力不同。編輯借助廣播電臺的形象發揮其影響力,但是從聽眾、電臺形象以及編輯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聽眾制約著電臺的形象塑造,而電臺的形象也對編輯產生嚴重的制約。
3 節目編輯與廣播電臺之間的內在聯系
3.1 節目編輯的創新能夠促進電臺形象更新
編輯工作的開展實際上就是對文字的推廣,而文字如何實現大范圍的推廣,是編輯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在千篇一律的文字下,受眾會產生厭倦心理,久而久之對于文字認可度逐漸降低,因此,為了促進編輯工作開展,首先需要將編輯工作創新。當編輯工作得以創新之后,就像一汪活水具有生命力。電臺節目編輯工作創新的同時也帶動了廣播電臺的創新與發展。內容的更新最終實現了形象的更新。同時,在科技信息高速分享的當今社會中,編輯的語音風格逐漸趨向于現代化。這些特殊的語音,逐漸應用到實際的新聞傳播中來,使得編輯內容上發生變化,進而產生了廣播電臺形式的變化。電臺形象的更新,才能夠保證自身在競爭中的位置。同時節目的更新,決定了節目組織的更新,而節目組織的更新定于內容的傾向性。編輯在實際工作中的更新,直接關系著是廣播電臺的創新度。
3.2 廣播電臺形象也促進了編輯工作的創新與開拓
在創新思想在編輯頭腦中生成時,要想將創新思想轉變為現實,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物質以及工具等來實現。關于這樣的理論表述,美學家王聞朝以藝術學角度,對其進行分析:當一個畫家要想將心中的竹子,化為紙上的竹子,就需要熟練的掌握竹子本身的特質、以及在實際紙張上的表現等。但是這種模式往往在不同的表述對象下展現出不同,其中紙張就是畫家實現作品的對象與途徑。而對于音樂家來說,對于竹的刻畫,可能需要在韻律以及節奏中來體現,如,《青花瓷》歌曲,通過音樂的律動性來體現青花瓷的特征。而對于雕刻家來說,需要通過大理石以及青銅等材料來對竹子進行鐫刻。同理,對于電臺編輯來說,他們進行新聞傳播,是在廣播電臺形象下實現工作。在廣播電臺的存在下,促進了編輯工作的不斷創新。任何編輯人員都需要依賴于廣播電臺的創新,其創新實現了編輯的更新。總之,廣播電臺形象也促進了編輯工作的創新與開拓。
4 結論
綜上所述,電臺編輯與廣播電臺形象之間的關系比較密切,為了推動廣播電臺發展,以及促進節目編輯工作開展,需要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在職能上,電臺節目編輯有決定性,電臺形象刻畫具備一定的展現性;在制約機制上,編輯工作開展有賴于電臺形象,電臺形象制約著編輯;在創新關系上,節目編輯的創新能夠促進電臺形象更新;廣播電臺形象也促進了編輯工作的創新與開拓。
參考文獻
[1]丁鐵霖.探析編輯與廣播電臺形象之間的關系[J].中國傳媒科技,2013(20):111-112.
[2]鄭逸舟.淺談編輯與廣播電臺形象之間的關系[J].新聞世界,2010(1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