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坤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網絡的要求也在逐漸的提高,在此形勢下,視聯網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為了更好的做出研究,本文在分析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基于視聯網的遠程互動科普示范中心的總體功能結構基礎上,對其具體的功能模塊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今后的繼續操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視聯網;開發;研究
中圖分類號 TP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3-0098-02
作為網絡發展的里程碑,視聯網屬于一個實時的網絡,是互聯網更為高級的形態,它實現了世界的無距離,將全世界范圍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都局限在一個屏幕距離之內。
1 總體功能結構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基于視聯網的高清視頻互動科普平臺總共鏈接3個“遠程視聯網互動科普示范中心”。每個遠程視聯網互動科普示范中心由一臺大屏幕LCD顯示器、一套高清互動多媒體終端、一套高清攝像頭和高靈敏度麥克風、一臺互動科普工作站組成[1]。每套示范中心包括高清視音頻編碼模塊、高清視音頻解碼模塊、多媒體信息發布終端模塊、智能化視頻采集模塊、用戶界面解析模塊、電子菜單EPG模塊、軟終端模塊、遠程數據采集模塊等互動功能模塊,具體見圖1所示。
2 功能模塊
2.1 視頻通信
通過遠程視聯網互動科普示范中心的視頻通信功能,每一個中心均可以建立對外的高清視頻通信(會議),實現通過高清視頻電話、視頻會議等模式的科普互動、文化交流,除了與其它中心、與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之間互通互聯外,可以與自治區內的科學單位、學校、單位和全國的科普教育機構,和國內外的大型博物館、科技館、學校、機構實現互動,實現科普教育、文化交流的高度創新。
2.2 現場直播
每個遠程視聯網互動科普示范中心,不論是在北京人大附中的老師講課現場,中國科技館的專家講座,還是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內的現場活動,都可以進行現場直播的發布,或收看現場直播。
平臺支持遠程現場直播,可以通過視聯網、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絡、3G網絡、衛星將任意遠程地點(如景區、考古發掘現場、科學教育講座、活動現場)的視頻實時傳輸到館內,或者由博物館向外界(其他博物館、學校、家庭、手機)進行現場直播,實現全球無距離的實時溝通互動[2]。
2.3 中心自辦頻道
每個中心都可以實現自辦頻道功能,并且可以與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自辦頻道內容進行互動,頻道可以播放內部信息通知、會議通知,行政通知,以及對的科普內容、教育互動等,所有授權的內部或外部用戶都可以訪問這些自辦頻道。
每一個本地或遠程終端在權限設定的情況下,均可以收看不同的中心的自辦頻道內容,收看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自辦頻道,實現互動,頻道可以設定為定時自動播放、編程播放。并且可以加載或插播字幕。
自辦頻道可以通過視聯網、互聯網、手機2G/3G網絡、數字電視網絡接入到學校和家庭,西藏的2?000多所,可以將博物館的互動服務和科普文化教育內容覆蓋到千家萬戶。并且能覆蓋到國內外的其他的博物館和學校,實現具有重要意義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交流模式的創新。
2.4 互動點播
每個中心都可以實現互動點播功能,提供、共享或索取點播內容,每個中心每天不斷產生的新視頻、教學、節目和活動現場錄像、圖片、音頻等等都可以進行數字平臺化儲存,每一個具有權限的終端,不論是在中心、館內,還是遠程,都可以根據其不同的權限進行點播互動。
2.5 遠程科普教育
每個中心都是一個遠程科普教育中心,通過視頻通訊、現場直播、電子白板、數據共享、考試問答、現場直播等混合模式,通過視聯網、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絡、移動通訊2G/3G實現遠程面對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內人群、面對自治區內學校、科普單位、科技館、博物館、家庭的多樣化實時、非實時、點對點、點對面的集高清視頻、語音和數據為一體的遠程科普教育。
2.6 視頻監控
每個中心,聯網的單位、景區、場館、學校,在權限的管理下,都可以選擇上傳、共享和瀏覽視頻監控資源,讓人們可以跨地域的觀看西藏自治區的自然風景、等建筑物,或讓西藏的人們可以瀏覽到自治區外的景觀畫面、現代化的城市建筑物。
2.7 視聯網互動軟件
無需更多配置昂貴的硬件設備,每個中心的電腦在安裝了視聯網互動軟件后,均可以通過電腦實現與硬件終端一樣的功能服務,全面支持無線應用。
所有安裝了視聯網互動軟件的電腦,不論是在本地還是遠程,都可以實現視頻通信、現場直播、自辦頻道、互動點播、遠程科普教育、視頻監控等互動功能,并且實現精準的權限管理和信息發布。
2.8 視頻郵件
作為高效的非實時傳播和交流方式,大容量的視頻郵件功能可以進行非實時的大容量信息交流,數字化文物、教學內容、視頻畫面、節目可以通過視頻郵件進行點對點、點對面的傳送。每個中心都可以實現面對其他中心,面對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面對學校、單位和家庭的視頻郵件互動。考慮到與國際交流的時差因素,視頻郵件可以有效地與海外進行高品質的視頻互動,實現高品質的文化交流。
2.9 智能化多媒體信息發布
不僅僅可以覆蓋博物館內,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可以面對每一個中心,面對所有的遠程用戶實現實時或非實時的多媒體信息智能發布,實現新聞、通知、資訊和信息的及時傳播。通過授權,每一個中心也可以實現自己的信息發布功能,全面覆蓋本地或遠程終端。信息發布的內容可以采用視頻、圖片、文字的多媒體組合方式,并可以按照區域和時間進行設置,既可以實現對某個區域的某個屏幕在某一時間進行精確的設置播放內容。并且可以全部智能化、個性化的字幕插播。
3 結論
希望通過本文對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基于視聯網的遠程互動科普示范中心的開發與研究,能夠對遠程互動科普示范中心的開發與研究有更深層次的認識與了解,從而推動今后開發與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參考文獻
[1]劉立,馬學云,劉慶慶,等.視聯網及其關鍵技術和應用[J].電信科學,2011(11):95-99.
[2]張維維.視聯網,一切只需用眼睛去看[N].濱海時報,2010-09-1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