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紓羽
河南省實驗中學
制造業的最大能源是數據
趙紓羽
河南省實驗中學
中國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國,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大幅度提高,綜合國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以前,中國制造的產品以實惠廉價暢銷全球,如今,制造業更加注重數據的吸收和創新,努力從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
制造業;中國;前景
如今,我國的制造業水平越來越高,但是就國際平均水平來看還是存在一定劣勢,因為創新能力不夠,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擁有自主研發能力,其他制造業都是單純的生產型企業,這樣不利于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的競爭,盈利水平嚴重不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生產模式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國制造業的轉型。
中國制造業目前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就是成本增加。成本增加包括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和人力資源成本的增加,自2008年勞動法修訂以后,工人工資水平大幅上漲,有些地區最高漲幅達20%,此外,“十二五”規劃要求,大幅度增加勞動所得在整個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在國家法規和市場共同作用之下,制造業生產成本直線上升。中國與國外的工人工資水平由原來的100倍縮短為現在的10倍。
除此之外,我國制造業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工人隊伍整體素質偏下,多為農民工,文化程度較低,最大的特點是人員流動過于頻繁,這種極強的人員流動性不利于建立一支穩定的制造業產業隊伍。
通過上文對中國制造業現實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國工業經濟增長最大的制約因素是市場需求,通過近幾年的觀察,筆者發現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慢慢變緩,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一旦經濟步伐稍微加快,中國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訂單就激增,這樣就導致工人不足,招工難度增加,從而推動制造業的步伐加快。根據中國國情來看,將出口轉內銷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
第三次工業革命實際上是信息產業革命。經過第三次工業革命,計算機,互聯網等都得到了迅速發展,這表明我國的產業結構已經從原來的生產制造型向知識服務型轉變,越來越多的新事物的誕生,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同時使一些新興產業應運而生。這種展業不同于實體經濟產業,以互聯網為依托,以服務為主導,以數據為核心,如b2b,B2C等互聯網產業,電子商務就是其中一種,電子商務的出現徹底導致了生產方式大變革。如今的生產型企業,也逐步向智能化發展。通過提高生產效率來改變技術,利用互聯網創造價值,信息技術被更多的應用到制造業中來。
一般制造型企業的生產程序都是第一步建廠房,第二步采購原料,第三步生產產品,第四步銷售。原始的制造業生產銷售模式在原材料采購,信息資源整合和產品銷售方面都存在閉塞,交易難度大,運輸成本高等特點。
當今時代是一個優勝劣汰的時代,只有努力進行技術革新才能使自己長久地立于不敗之地,大數據越來越成為全球經濟潮流的關鍵詞。最近實體經濟不景氣,許多實體店倒閉,我們都能聽到這樣的論調,“都怪馬云!都怪淘寶!”
其實,這種情況的產生是必然的。在淘寶發展的前期,具體說來是2013年之前,阿里巴巴在大范圍推廣電子商務之前就對互聯網行業進行了預測,未來產業將在互聯網帶動下呈現多元化發展。互聯網產業對實體產業不可避免的帶來沖擊。當時人們對這種說法十分不屑,但是如今都一點點應驗了。事實就是如果自己的企業不加速轉型,也會像倒閉的門店一樣逐漸消亡。
馬云說,相信未來30年是人類社會最精彩的30年,未來30年是令人期待的30年,未來30年也是令人恐慌恐懼的30年。
IT時代是讓自己更強大,DT時代是讓別人更強大;IT時代是讓別人為自己服務,DT時代是讓你去服務好別人,讓別人更滿意,是以競爭對手服務競爭對手。IT時代是通過對昨天信息的分析掌控未來,控制未來,而DT時代是去創造未來。IT時代讓20%的企業越來越強大,而80%的企業可能無所適從。而DT時代是釋放80%企業的能力。因此,整個世界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IT時代把人變成了機器,而DT時代把機器變成了智能化的人,所以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型的時代。
未來的制造業將向智能化發展。如今機器人越來越多,我們所生產的機器人不再是機械的由電路控制重復相似動作的機器,而是會思考,有思維的機器人,可以與人交流,未來所有制造業都將成為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終端企業。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在口口聲聲說大數據時代,很多當年先進的互聯網企業已經因循守舊變成了先進中的“老古董”傳統互聯網企業。很多創意型公司已經成了傳統創意公司,甚至在IT人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到了DT時代,互聯網企業只有參考大數據,參與到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變革中,才能對社會有益處。因此互聯網企業的使命巨大。
如今的互聯網不僅僅是娛樂的主流平臺,人們不僅在互聯網上看新聞,看電影,玩游戲,更多地是將社會資源整合起來,優化資源的組合配置,時期成為促進社會進步的一大動力,如果我們把互聯網僅僅當成一種工具,就像曾經把中國發明的火藥當作放煙火、放炮仗,而別人已經把它當作武器了。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未來有千千萬萬種可能,如果自己不努力提高,最終會被別人超越,如果倒閉店面的店主知道這個道理,大可以在十年前就著手開始應對時代變化,抓住時代潮流對自身進行全面打造,而不是在實體店被電子商務全面包圍的時候在這抱怨他人。同樣就不會在十年后說是大數據惹的禍了,應該共同把它真正變成人類未來巨大能源之所在。
[1]盛朝迅.比較優勢因素變化對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J].經濟縱橫,2012,(8).
[2]鄧俊榮.從知識科層到知識共同體的產業集群升級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2,(6).
[3]劉冰,等.基于全球技術鏈的中國產業升級路徑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4).
[4]劉志彪.中國貿易量增長與本土產業的升級——基于全球價值鏈的治理視角[J].學術月刊,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