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煜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北京 朝陽 100024)
?
淺談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劉煜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北京 朝陽 100024)
摘要:隨著農村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逐步發生改變,農村的電子商務也在逐步興起,并有縱深發展的趨勢。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網民總數已經達到6.6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3%。上網搜索所需信息、瀏覽想看的新聞,已成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網購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各種類型的電子商務網站也備受城市居民的歡迎。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也正在逐步發展,特別在一些沿海發達省份的農村。本文通過對當前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及其發展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就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必要性、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作了闡述。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據有關方面統計,截止2015年底,我國農村人口有9.3億,占總人口的比例為66%。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我國農村人口在總體人口中的占比持續下降, 但農村網民在總體網民中的占比卻保持上升, 農村地區已經成為了目前我國網民規模增長的重要動力。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數字,截至 2015 年12月,我國網民中農村人口占比僅為28.6%,規模達1.77 億,相比2012年增長 2101萬人。不過我國農村居民的互聯網普及率僅為27.5%,相比城鎮居民的62%有不小的差距,不過這也預示著未來成長空間的巨大。
(一)農業對電子商務的需求。
最近幾年,各類媒體報道農產品遭遇銷售難的現象時有發生。農產品的滯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農村信息的閉塞,外界市場很難打開,但是,如農村推廣了電子商務市場,這就可以很好解決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
(二)農村生活方面對電子商務的需求。由于農村特殊的自然和社會環境,沒有大型超市,商場等購物場所,使得因為生活需要的購買相比城市顯得非常不方便,而電子商務恰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再加上在線營銷的產品價格往往較實體店更便宜,這也能更好的滿足了農村的市場需求。
(三)農村勞動力市場對電子商務的需求。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村人口的增加,農村勞動力剩余越來越多。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已達2億左右,為了生計,這些剩余的勞動力必須得尋找新的工作崗位,然而,現階段并沒有專業化的信息服務方式來針對農村的勞動力市場。如果這一問題可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可以大大的減少。一些專業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可以有針對性地根據市場的用工需求對農村富余勞動力通過互聯網開設相關的遠程職業培訓課程,滿足農村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
(一)農戶與市場之間信息交換滯后。
單個農民作為生產的主體,不能及時了解市場信息,造成農產品不能適應市場需要,分散獨立的生產者所生產的大宗產品要匯集到城市中去,分銷給廣大的消費者,需要一套有組織的完善銷售網絡體系,也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流導向的物流配送體系,但農戶家庭作為農業生產經營基本組織單元,并不能支持起日益龐大的農副產品市場的發展,單個農戶和市場缺乏有效的連接機制,即中介缺失而非市場缺失,而這些市場是建立在信息流和物流之上的。
(二)缺乏必要的網絡知識。
在不上網的原因中,不懂電腦知識是農村居民不上網的又一重要原因,占到農村不上網居民的28.3%。不懂電腦網絡知識很大程度上源于農村居民總體受教育程度較低。根據調查,我國農民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不到10年,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僅僅只有1.1%。
(三)基層政府對電子商務的重視不夠。
農村電子商務正處于起步階段,基層政府的支持和引導是相當重要的,基層政府對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視性不足,對農村電子商務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的認識不夠深刻,在推進農村信息化和開展電子商務上的作為比較有限。
(四)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乏。
電子商務本身涉及多個領域怕學科,要讓農村掌握電子 商務技能卻非易事,雖然目前大多數農村都 有大學生村官,但是大學生村官只能說掌握互聯網的基本運用功能,由于村官屆并不是電子商務 專業出身,所以對電子商務平臺的運用、信息的搜集,網絡安全的防范并不懂,網上支付是電子商務的最關鍵步驟,如果農民一旦碰到網上不誠信現象,由于受到傳統交易模式的影響,積極性將會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否定電子 商務,所以在農村不僅僅人才缺乏,并且因為收入等原因還會出現人才嚴重流失現象。
(一)政府應大力支持和積極引導。
各級政府加大對農產品電子商務工作的引導和推動,充分利用網絡廣播、電視、電話、移動通訊工具等多種信息傳遞手段,以村級傳統媒體與現代信息網絡優勢互補的信息服務網絡,提高信息體系建設的規模和水平,加強對農民的信息服務。
(二)加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
目前,人才已成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受限因素,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地區,由于本身教育資源相對薄弱,電子商務方面的資源更加稀缺,因此當地政府應該積極利用有限的資源,對農村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并鼓勵當地高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大力培養相關人才。此外,政府還應出臺相關政策,從外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完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
針對虛假廣告,網絡詐騙等情況,政府部門應加強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建設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法規,健全完備的法律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營造一個良好的竟爭環境,保證網上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完善和優化現行的法律環境,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以保障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改變了傳統農產品的貿易方式,將會更大地擴大國內的農產品需求和供應,并且能夠逐漸完善農產品從農民手中到商家再到消費者手中的合理價格鏈,從而降低各種成本雖然目前農村電子商務是星星之火,但終究會成燎原之勢,推動農村經濟全面繁榮發展。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035-01
作者簡介:劉煜(1997年4月—)漢,江西撫州,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在讀本科生,數字媒體藝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