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守爾·玉賽音
(新疆庫車縣烏恰鎮中學,新疆 庫車 842000)
?
暢談語文教學中的“三新曲”
吾守爾·玉賽音
(新疆庫車縣烏恰鎮中學,新疆 庫車 842000)
摘要:語文教學要突出新穎的教學方式方法,因為新才能引人興趣,因為新才能引人入勝,因為新才能世人矚目。求新理念、新方法、新評價既是三新的追逐目標。
關鍵詞:新理念;新方法;新評價
隨著時代的發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醞釀趨勢有 “三新”的特點。概括起來,那就是“理念新”、“方法新”、“評價新”。
初中語文 “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課標》中的這些提法,體現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新理念,是對傳統語文教學的根本變革,確定了我們今后初中語文教學的方向。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新的理念告訴我們,教師是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是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范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 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實施素質教育以來,特別是《課程標準》的制定, “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以成為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總的出發點及舊宿。因此,出現了“創新學習”、“研究性學習”、“討論式學習”、“綜合性學習”等一系列新的教法及學法。特別是“綜合性學習”,體現了語文教學“方法新”這一趨勢。
1.汲取新方法。傳統的語文教學,內容上片面強調書本,特別是課本的學習;方法上,過于注重知識的記憶和技能的機械訓練,功能上,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割裂失衡,語文知識、技能的學習與人的整體發展相背離。 “綜合性學習”,在內容上不在拘泥于“語文學科”,而是要關注、涉及人文、自然、社會、人生、道德等各部領域。在方法途徑上,不在單單通過語文活動或情境模擬來達成某項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種可利用的資源,運用各種學習方法與手段,包括運用科學研究,發現學習、資源學習以及小組合作、獨立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與手段;不僅運用傳統的、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也可以借鑒其它學科的學習方法;不僅要開展語文活動,實現課內外結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實際情境中、社會實踐中、生活體驗中培養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達成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在功能上,不單單追求智育目標,而特別注重興趣愛好、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合作精神的培養,促成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諸因素的和諧發展。
2.舊中求新。教學方法沒有新舊之分,因為,“每種方法都有其優點和缺點,當一種教學方法被合適的人用于合適的地方并產生合適的效果時,它就有效,反之就無效。”有位老師的教學方法曾被指為不講規矩,其實只是教學方法傳統一點而已。也許有些領導
和老師認為她的教學方法不好,但是在她的課堂上,沒有那么多的形式,沒有為了追求好看而追求熱鬧,然而卻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樸素、本真,教學目的清楚,教學重點、難點明確。她的課堂氣氛并不冷清,相反,卻是“熱烈”的,這說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因而那位老師的教學效果不錯。因此,我們應該不失時機的探討依舊求新的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的評價、考核方式及內容正面臨著較大的變革。過去那種,以一張考卷評價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現象,將從根本轉變,以人為本,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標準將會有許多有志之士去探索,總結。
1.讓學生在公正態度中激發。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語知、閱讀、口語交際以及綜合寫作能力的評價一定要以事實為依據。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個性優勢,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以便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評價要從學生的起點出發,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嚴厲的訓斥和一味的指責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會造成學生一定的心理負擔,從而失去上進的自信心,降低了他們的志向水準。相反過度的表揚,活躍氣氛的背后冷卻了學生的競爭沖動,廉價的表揚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效用。我們要在評價中真正做到客觀公正,又不乏真情,就會讓學生受到鼓勵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進一步激發學生積極進取之心。
2.讓學生在鼓勵贊賞中進步。客觀的贊賞評價不僅給學生注入興奮劑,釋放學生潛能,而且弘揚學生個性,使學習成為快樂有趣的活動。如,在學習魯迅散文《風箏》時,一位老師引導學生探究文章主題。學生紛紛發言,熱情很高。老師順勢鼓勵:“大家都能從文章內容的理解中把握主題,希望同學們能聯系自己實踐談談認識”。一個性格內向,基礎不好的女生在老師的激勵下,主動發言:“我覺得風箏是自由的象征,風箏能在空中飛翔,而弟弟手制的風箏卻被毀了,這表明弟弟的內心自由的天地也被毀了。因而文章表達了對自由的向往。”“這確是一個創新的認識!”老師情不自禁地贊嘆。老師能把握時機適時進行語言鼓勵使該生進一步增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3.讓學生在睿智語言中成長。教學評價的選擇還要注意學生的性別不同,個性差異。班級是個大集體,個性各異,語文基礎也參差不齊。對于內向的、理解能力差的學生不能不聞不問,師者應用寬容的心,睿智的話語引導他們積極向上,一定要懂得呵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后進生的調皮不應斤斤計較,要多做思想工作,真心關愛。對他們身心健康的“瑕疵”盡可能包容,評價中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愛心溫暖學生心靈,從而化堅冰為春水。
語文教學評價改革正處在如履薄冰的探索之中,無論如何,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都應該少一些表面的繁榮,多一份內在的智慧。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方能開拓語文真善美的領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2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