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翔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 曲阜 273100)
?
后現代的影像表達
——姜文電影后現代性分析
陳飛翔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 曲阜 273100)
摘要:后現代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潮流,它已經開始全面進入我們的生活中,尤其體現在媒介傳播和影視表達方面。中國學者對于后現代的解讀也多有不同,觀點各異。本文通過對后現代的發展歷程梳理,以姜文電影作品為例,對后現代的影視表達進行分析,進一步闡釋后現代與影像的關系。
關鍵詞:后現代;電影;影像表達;姜文
后現代與影視這兩個話題較為緊密,許多研究者開始用后現代的理論解讀影視。在這一類的研究中,最多的是電影文本的互文性;反主流文化性;解構分析等。其中,談論最多的是關于周星馳的電影,《大話西游》等作品,研究者們熱衷于對周星馳電影的后現代性分析,并且稱周星馳為后現代解構主義大師。在電影導演分析方面,研究者將中國第六代導演列為主要的研究對象,主要探討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后現代主義風格。有關姜文電影與后現代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大多集中在姜文電影的后現代性表現上,例如:夢幻的視覺語言;荒誕黑色幽默;時間性的重新解構等。
后現代的影視作品中,往往隱喻,象征的手法運用非常多。姜文也不例外,在姜文的電影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表現手法。在二十世紀六十、七十年代的時候現實主義是潮流,而當后現代文化開始進入中國以后,符號化是后現代影像表達的一個重要方面。
鮑德里亞關于符號化的理解是符號消費。實際上,“擬像理論”的創建,是建基于“消費社會”理論基礎上的。消費社會的批判,正是鮑德里亞的思想起步點。符號化是后現代影像表現的一個方面。在姜文電影中,符號化的道具較為多見,隱喻的藝術特色非常明顯。在《讓子彈飛》中,面具的使用就是符號化的表現。共性與個性之間是面具這樣的符號進行區分的。姜文在影片中,通過這些心理意象將要表達的寓意傳遞給觀眾,影片信息含量十分巨大。
本文認為戲仿是另一種符號化的表現。創作者對已經有的,被賦予意義的符號進行模仿,本身也是一種符號化的表現。其實質,體現著后現代電影中現代與傳統、影像造型性與敘事情節性、非線性與線性思維這樣兩種話語元素、兩種審美經驗既對立又相通,既和諧又不協調,然而又相容共存、‘怎么都行’的混雜狀態。”在姜文最近的一部作品《一步之遙》中,影片開始的第一段就是模仿教父當中的場景,甚至鏡頭的機位和構圖都是一樣的。后現代指向的是消費社會,根據鮑德里亞的觀點,人們是對符號的消費,而不是現實,實現的是符號與符號的交換。后現代對于影像的影響第一點就是符號化。
電影本身是由時間和空間構成的,觀眾需要知道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才能夠較為清晰地了解故事本身。當后現代文化還沒有完全進入人們生活的時候,電影通常采用單一的敘事;順序的時空組合;固定的結局等。而當后現代文化對現代文化進行反擊時,在電影當中的表現就是打亂時空發展順序,將時空進行重新組合,把蒙太奇發揮到極致。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最為明顯的一段是馬小軍在飯桌上打架的一場戲,隨著姜文畫外的哈哈一聲笑,將時間進行倒流,將人生進行倒帶,讓故事產生了另一種結局。這樣的藝術處理方式,讓故事有了開放式的結局,讓故事有了多種可能性的發展,這就是后現代性的表現。
在姜文的其他電影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后現代性的痕跡,《一步之遙》的雙重敘事,電影中講電影;《讓子彈飛》的荒誕諷刺等。后現代性的影像重在打破以往固定的時空順序,通過多種時空組合來完成電影藝術。
荒誕的故事中充滿幽默與諷刺,在我們看來,這些事情好像根本不可能發生,但是荒誕的故事卻是對現實的思考,可以說是用一種戲謔的手法來述說現實的感受。就像在霍克海默與阿爾多諾在《啟蒙辯證法》中說的那樣,后現代的藝術家不會對絕對意義進行窮盡式地追問,事情是在發展中的,具有多種可能性,在他們心中沒有固定的統一的答案。鮑德里亞的理論認為,人類社會將會形成符號與符號的交換。整個世界將會充滿符號,從而消解掉現實。荒誕的故事本身就是符號,是象征,后現代的意義就是用符號來解釋符號。
《讓子彈飛》中,民國時期縣長上任的故事,故事本身改編自小說《夜譚十記》其中的一記。故事本身無從考察,但是觀眾通過這個荒誕的富有戲劇性的故事懂得了“革命”這個詞的含義。其中六子剖腹,六子死后,墓碑居然是一個手勢的“六”,帶有明顯的后現代風格。《一步之遙》中,姜文炮制了“花國大選”的全球直播節目。
荒誕中伴著幽默諷刺,這是后現代影像表達的一種特點,不僅僅是姜文的電影,很多后現代電影都有這樣的特點,例如《大話西游》等。在荒誕的故事中,藝術家才能讓人物自由發展,才可以不受任何拘束,最終做到人回歸到人。
后現代的影像表達體現著人們對后現代文化的理解,尤其在電影藝術中,影像即為語言。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電影正在朝著后現代的方向發展,但是我們同時需要明白,中國目前還沒有完全實現現代化,我們正處在一個社會轉型時期,各個方面都在發生新的變化。面對后現代文化,我們不需要懼怕,不需要抵觸;面對現代性的文化,我們要靈活,全方位認識。任何一種文化,只要有益于人類發展,有利于人地和諧的,我們相信那就是我們推崇的。
參考文獻:
[1]克里斯托弗.霍洛克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李曉慧.《天下無雙》中的后現代語言[J].電影評介,2008(16):25
[3]田亞蓮.姜文電影的后現代性藝術特征[J].電影文學,2014(20):61
[4]武立杰.姜文后現代性電影探索的意義[J].電影文學,2014(24):38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1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