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楊
蘇州圖書館
淺淡大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的建設
趙楊
蘇州圖書館
本文從目前數字圖書館建設面臨的一些問題出發,對大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提出了一些方案和建議。
大數據;數字圖書館
當今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人們已經開始習慣于借助網絡來尋找資源滿足個人對信息的需求,傳統圖書館的機制顯然不能滿足這些需要,數字圖書館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很重要的途徑之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數字圖書館在城市化建設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數字圖書館建設已成為現代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
1.1 網絡數據的安全
1.1.1 隱私保護
同國外相比,我國對于隱私保護管理機制以及保護措施的研究尚顯不足,理論研究相對較少,實際應用中關注隱私保護問題的數字圖書館數量也有限。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準則(試行)的第四條提到:“維護讀者權益,保守讀者秘密。”此外沒有其他進一步明確的法律條文來對用戶的隱私保護問題進行規范。
1.1.2 黑客攻擊
在圖書館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服務質量和滿足讀者需求的同時,黑客也會利用大數據技術向圖書館發起攻擊。基于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支持的網絡數據平臺,已完成了不同圖書館大數據平臺的數據整合和資源共享,這些高價值屬性的大數據資源是政府、企業、社會團體和黑客爭奪的資源,黑客可以通過較低的攻擊成本而獲取較高的數據價值收益。大數據讓人變得透明起來,也讓黑客攻擊更加簡單。普通人都可能成為攻擊高手。
1.2 數字資源的建設
數字資源的建設沒有統一規劃,各圖書館獨自進行信息資源數字化和數據庫建設。造成諸多弊端,比如:數字化信息格式不規范、不統一,結構不合理,兼容性差,難以網絡共享。許多資源被封存,束之高閣,資源浪費嚴重。另一方面,已建成的數據庫信息多出現交叉重復,比如萬方、知網、維普等,被眾多圖書館包含,大量文獻資源交叉重疊,人力、物力、財力極大浪費。
2.1 網絡安全防范
采用適當的隱私保護技術保障用戶的敏感數據和隱私信息不受侵犯。只有消除用戶對所接受的數字化服務的安全顧慮,才能擴大數字圖書館應用范圍,促進其快速發展。常用的隱私保護技術有匿名技術、訪問控制技術和數據加密技術。
匿名技術是解決數據發布過程中隱私泄露問題的一種有效的隱私保護技術。由于個人信息的保護日益受到重視,匿名認證技術也逐步成為信息安全技術的一個熱點。匿名認證,從原理上可以簡單地歸結為將認證過程和個人信息相分離。信息泄露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傳統的認證過程要求綁定個人信息,使個人信息不得不在網絡上多次、多點流動,從而增加了被攻擊的機會。
訪問控制是通過某種途徑顯式的準許或限制訪問能力及范圍的一種方法,是網絡安全防范最重要的保護策略。它是針對越權使用資源的防御措施,通過限制對關鍵資源的訪問,防止非法用戶的侵入,從而保證資源受控的、合法的使用。數字圖書館服務中的用戶只能根據自己的權限大小來訪問系統資源,不得越權訪問,從而限制非法用戶的無理訪問。訪問控制策略是針對于非授權訪問隱私泄露方式的主要方法。
數據加密技術是指將一個信息經過加密鑰匙及加密函數轉換,變成無意義的密文,而接收方則將此密文經過解密函數、解密鑰匙還原成明文。加密技術是網絡安全技術的基石。通過對數據進行一定規則的編碼來隱蔽和保護用戶信息的機密性,使未授權者不能提取信息。加密技術是對傳輸過程中的數據進行保護的重要方法,也是對存儲在網絡上的數據內容加以保護的有效手段。
2.2 深挖數據,個性化服務
大數據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龐大的信息數據需要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么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于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學過財務的人都應該清楚,財務報表的審計是先評估風險,再以風險為導向對財務報表實施審計。與之相類似,數字圖書館服務也應該是以讀者的信息需求為導向的,因此,數字圖書館在建設上就要充分考慮這一點。用戶是不能直接使用元數據的,數字圖書館應該為用戶提供一個透明通路,使用戶可以不考慮操作的復雜性,直接根據不同用戶、相同用戶的不同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務。數字圖書館要在網絡下存在并獲得發展,必須考慮用戶個人的喜好、使用環境、心理特點、知識基礎等特征來開展信息服務。可以參照用戶的諸如行為習慣、信息采集特點和興趣偏好等以及用戶對信息的個性化定制要求,把滿足用戶需求的相關信息資源和系統服務提供給用戶,這是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發展方向。
2.3 提高圖書館員素質
首先,圖書館員要從心理層面主動適應這種變革,克服新工具,新模式帶來的種種不適應,積極地進行心理調整,及時的轉變思路,準備以最好的狀態來迎接這種不可阻擋的圖書館的變革。
第二,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圖書館員不僅要保持原有的知識結構,熟練地掌握分類編目技術,熟悉圖書館的藏書體系等等,更應該主動了解有關電子信息資源的組織、管理和處理等方面的知識,現代網絡通信在圖書館中的應用等知識。掌握網絡信息資源組織和篩選的能力,各種形式電子資源評估和價值判斷等能力,通過對電子資源進行深層次的開發以形成新的信息產品和新的服務內容。
第三,人才的引進和人力資源結構的調整。圖書館除了需要圖書情報信息專業的人才之外,還需要一支有較強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等人才組成的研發團隊,這在數字圖書館的發展進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圖書館業務發生的深層次變革,數字圖書館的人力資源分布了出現了變化。各種信息數據挖掘,信息服務將是今后工作的重點,需要調配更多的人,而流通采編等部門隨著自動化技術的提高人員需求將變得少而精。
大數據時代的數字圖書館建設是中國圖書館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起點,也是全世界圖書館事業實現更大范圍內協調合作,共同發展的新機遇,希望所有圖書館人能夠聯合起來共同推進這項偉大的事業。
[1]陳臣,高軍.云計算環境下面向用戶體驗的數字圖書館數據管理策略研究.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l4(5)
[2]佟慶云.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與建設研究.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l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