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勇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望都鎮東關學區中心學校,河北 保定 072450)
?
談如何讓小學生喜歡語文課外學習
郭智勇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望都鎮東關學區中心學校,河北 保定 072450)
摘要: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學習的觸角應該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讓語文作業向課外延伸,使作業和生活接軌,讓學生通過課外豐富多彩的形式,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以提高。那時學生就會喜歡寫作業,徜徉在寫作業的快樂中。
關鍵詞:語文課外學習;生活的外延;快樂學習
長期以來,為了讓班里學生能獲得一個好成績,老師們經常會留大量的留“抄、寫、默”的作業,書面作業基本上成了唯一形式,枯燥乏味,缺乏情趣,收效甚微。作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作業現成內容多。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重點段落,課后的練習作業,以及教輔資料上的題目,構成了作業的主要內容。
(二)作業知識鞏固多。老師們布置家庭作業時大多著眼于鞏固學過的知識,因此,要求學生大量抄寫生字新詞,進行形近音近字比較組詞,以及重復練習課文后面的作業題,甚至讓學生大量完成教學輔助資料上的題目。
(三)作業統一任務。不管你屬于優秀的學生還是學困生,都是這些作業,造成優秀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學生能力不能得到發展。
作業是教的強化,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現在由于作業內容僅局限于學科知識范圍,遠離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只注重作業形式規范統一,強調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作業成了學生的沉重負擔,他們厭煩作業,采取應付,偷工減料,甚至有的學生放棄作業。為了讓學生寫作業,教師們也一份份作業認真檢查,就像驗收員。搞得師生疲憊,而且作業效果很差,這樣無助于學生的真正成長。因此,作業的革新迫在眉睫,也勢在必行!
為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改變這種枯燥乏味,缺乏情趣,收效甚微的學生寫作業的弊端,在作業形式和內容上可以做以下嘗試。
(一)活動作業。
教師要從這種固化的、單一的抄寫作業中走出來,聽、說、讀、寫全面開花,以激發學生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體會學習的快樂。
1、搜一搜。《語文課程標準》中“初步養成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目標提了出來,那么我們在平時的作業中培養學生的搜集資料的能力是完全有必要的。例如:學了“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單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查找關于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其他資料,在課堂上交流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能在交流,鞏固所學知識。
2、演一演。讓學生融入到角色去,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教材中有許多素材,比如《陶罐和鐵罐》、《小木偶的故事》,教師可以課后指導學生排演,然后讓他們在同學、老師、家長面前演一演,學生多種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鍛煉,同時幫他們樹立了自信。
(二)超市式作業。
情趣是樂學的條件和基礎,樂學是情趣的體驗與目的。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布置“個性化作業”讓其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如在《頤和園》教學中可以安排四項學習任務:想當建筑師的同學給這篇課文畫一張設計圖;想當文學家的同學寫出本文的游覽順序;想當播音員的同學練習有感情地讀讀這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想當小導游的同學試著講解這美麗的大公園。學生通過完成不同的作業揚長避短,互補共進,張揚了個性。
(三)階梯式作業。
學生的語文能力存在著差異,教師要布置難易有別的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和發展的空間,讓好的學生吃飽,差的學生吃得了。如:每課的預習作業可以這樣布置。(1)我能做:正確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對不理解的生詞用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解決。(2)我會做:能按照導讀、預習提示、課后思考聯系的要求,帶著問題讀,做到讀中有思。(3)我最棒:在讀中提出問題,養成質疑的習慣。這三項作業的難度依次提高,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好的學生能把三種類型的作業全部做出來,部分學生能做前面兩個類型,當然個別學生我只要求他完成第一個類型的作業了。但不管學生完成幾種類型,對他自己來說收獲是最大的,因為他盡力了。
(四)手抄報替代家庭作業。
手抄報融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實效性于一體,拓展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空間,讓他們充分地張揚個性,挖掘其自主學習的潛力,從而獲得可持續性發展的學習能力。上學期我曾嘗試讓學生每兩周辦一期手抄報,替代學生的家庭作業,具體做法是:學生根據課堂上的知識學習情況,自己確定主題,每兩周出一期手抄報。內容可以是語文學科的,也可以是各學科的綜合。周一至周五進行材料上的準備,周六和周日可以編輯小報。周一到周三是手抄報展示時間。十個指頭有長短,學生間存在著層次差異,我承認他們的差異,鼓勵他們盡力而為,使各種學生“各盡所能”做好作業,于是展示在我眼前的作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作業內容不僅充分體現了教材內容,還廣泛地涉及到與教材相關的方方面面的知識。它調動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了許多的知識,鍛煉了參與學習的能力。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學習的觸角應該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讓語文作業向課外延伸,使作業和生活接軌,讓學生通過課外豐富多彩的形式,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以提高。那時學生就會喜歡寫作業,徜徉在寫作業的快樂中。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