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達甄玉成鄺開安( 廣東開平市三埠街道辦事處衛(wèi)生院,廣東 開平 59300; 廣東開平市中醫(yī)院內科,廣東 開平 59300)
?
參附湯加味治療慢性心力衰竭40例臨床觀察
鄭文達1甄玉成1鄺開安2
(1 廣東開平市三埠街道辦事處衛(wèi)生院,廣東 開平 529300;2 廣東開平市中醫(yī)院內科,廣東 開平 529300)
【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參附湯加味湯劑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作用機制。方法 將80例病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均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并針對不同的基礎病或誘因予相應的治療;治療組根據(jù)中醫(yī)辨證加服參附湯加味治療,4周為1個療程。同時對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總療效、心功能療效、Lee氏心力衰竭積分總療效、血清NT-proBNP值和6 min步行試驗等方面的比較。結果 對照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75%,治療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0%,兩組病例治療前后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參附湯加味方能改善患者中醫(yī)臨床癥狀及體征,緩解心力衰竭癥狀,改善心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關鍵詞】參附湯加味;慢性心力衰竭;療效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亦稱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心臟器質性或功能性疾病損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綜合征,是大多數(shù)心血管疾病的最終所歸,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有研究表明有臨床癥狀的患者5年存活率與惡性腫瘤相仿,甚至更低(約25%),年齡超過65歲的老年人中,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率約為1%[1],2007年我國衛(wèi)生部統(tǒng)計顯示,心臟病是我國居民第3位的死亡原因(44.7%)[2],所以心力衰竭仍舊是現(xiàn)代醫(yī)學面臨的難題。近年來,我在西藥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運用中藥湯劑參附湯加味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獲得滿意的療效,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入選80例患者均為我院門診和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6.58±7.13)歲;對照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53.76±7.81)歲。兩組在性別、年齡、體質量、收縮壓、舒張壓、呼吸、體溫、靜息心率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的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3],超聲心動圖示左室肥大,舒張末期內徑(LVEDd)男性>55 mm,女性>50 mm,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40%;有基礎心臟病病史的癥狀、體征或患有慢性肺系性疾病反復發(fā)作;是否有陣發(fā)性呼吸困難、乏力、雙下肢浮腫等;心功能Ⅱ~Ⅳ級;6 min步行試驗[4]。
1.2.2 中醫(yī)辯證和證候診斷標準:參照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組織編寫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中藥新藥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指導原則”中的氣虛血瘀、心腎陽虛和陽虛水泛三個證候及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中醫(yī)診斷學》[6]中心病證候制定心陽(氣)虧虛、血瘀水停的診斷標準:主癥:心悸怔忡,胸悶(痛),氣短(喘)乏力 ,活動后加重,畏寒肢冷。次癥:面色晄白或晦暗、頸部青筋暴露 、唇甲青紫、肋下痞塊、咳嗽、咯痰、自汗、下肢浮腫、腹脹便溏、小便短少。舌脈:舌淡胖苔白滑,脈微細或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或結代。
1.3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心功能分級屬Ⅱ~Ⅲ級者;年齡45~85歲;合并癥(高血壓、糖尿病等)控制理想并保持穩(wěn)定;中醫(yī)辨證分型符合心陽(氣)虧虛、血瘀水停的診斷標準。
1.4 排除標準:年齡在45歲以下及85歲以上,重度心力衰竭;有心源性休克、嚴重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腫、肥厚性心肌病、圍生期心肌病、Ⅱ~Ⅲ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患者;血壓≤90 mm Hg/60 mm Hg,心率<55次/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鉀癥(>5.5 mmol/L)患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嚴重合并癥的糖尿病和造血系統(tǒng)疾病患者。
1.5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心功能改善Ⅱ級以上,或心功能Ⅰ級,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級以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無效: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級,或心功能無改善或惡化。
1.6 研究方法
1.6.1 用藥方法:對照組參照我國2007最新《慢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推薦的最合適的治療方法:馬來酸依那普利片(國藥準字H44024933,廣東彼迪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10毫克/粒)2.5 mg,2次/天;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國藥準字H32025391,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25毫克/粒)12.5 mg,2次/天;地高辛片(國藥準字H31020678,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0.25毫克/粒)0.125 mg,1次/天,并根據(jù)病情調整劑量;氫氯噻嗪片(國藥準字H44023235,廣東三才石歧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25毫克/粒)12.5 mg,2次/天,或用呋塞米片(國藥準字 H44023242,廣東三才石歧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20毫克/粒)20 mg,1次/天。治療組在規(guī)范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方劑參附湯加味治療(紅參片10 g,熟附子先煎15 g,桂枝6 g,麥冬15 g,五味子10 g,炙黃芪15 g,川芎10 g,赤芍15 g,云苓10 g,知母12 g,澤瀉12 g,炙甘草6 g),隨癥加減;每劑用3碗水(約900 mL),文火先煎熟附子30 min后,加入其他藥煮沸后文火煎20 min,取汁1碗(約300 mL)餐后1 h溫服,早晚各1次,1天1劑;兩組用藥療程均為1個月。
1.6.2 癥狀監(jiān)測:心力衰竭癥狀監(jiān)測、心功能監(jiān)測、6 min步行試驗觀察。1.6.3 實驗室檢查監(jiān)測:心臟彩超監(jiān)測治療前后心功能變化;檢測血清NT-proBNP、生化、心電圖等在治療前后的變化。
1.6.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7.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均數(shù)±標準差(±sd)表示,方差不齊行秩和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顯著性差異,P <0.01為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結果顯示:治療前后兩組總有效率方面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加服參附湯加味方在改善患者中醫(yī)臨床癥狀及體征,緩解心力衰竭癥狀,改善心功能,方面療效優(yōu)于單服西藥治療。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2組病例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4。表2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后的心力衰竭癥狀積分組內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心力衰竭積分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3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后NT-proBNP組內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0.05);兩組患者治療后NT-proBNP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0.05)。表4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后6 min步行試驗組內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兩組治療后6 min步行試驗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力衰竭Lee氏積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力衰竭Lee氏積分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組內 P 組間 P治療組 40 8.86±1.86 1.08±1.04 <0.05 <0.05對照組 40 7.91±1.19 1.58±1.12 <0.05

組別 例數(shù) NT-proBNP(pg/mL) 組內 P 組間 P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0 2096.89±485.85 405.91±192.68 <0.05 <0.05對照組 40 1738.07±563.68 576.16±237.57 <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組內 P 組間 P治療組 40 207.15±112.45 426.55±89.35 <0.02 <0.04對照組 40 198.11±118.14 389.60±105.19 <0.035
2.3 不良反應:治療中未發(fā)現(xiàn)與中藥相關的不良反應,對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ALT)、腎功能(BUN、Cr)進行分析,治療后未發(fā)現(xiàn)指標明顯異常者。試驗過程中監(jiān)測血,尿,便常規(guī)也未見異常。
慢性心力衰竭屬中醫(yī)學“心悸”、“胸痹”、“喘證”、“水腫”等范疇。心為君子之官,居于膈上,五臟六腑之大主,主神明,統(tǒng)領五官百骸之血脈。心臟的正常搏動,血脈的正常循環(huán),賴于心之陽氣鼓動。若外邪久稽,內舍于心;內傷七情,氣血失和;房勞過度,耗傷精血;久之,誘發(fā)心病。心病初起,先耗心氣,氣損及陽,氣陽兩虛,出現(xiàn)心功能逐漸減退。該病病位在“心”而病原在腎,心氣需得腎陽之氣鼓動,否則心氣心陽不振,機體溫煦功能失調而無力運行氣血出現(xiàn)氣滯血瘀、水飲停滯而表現(xiàn)心悸、胸痹、氣短乏力、喘促、水腫、背寒肢冷等癥。因此溫陽益氣是治療的關鍵,方選“參附湯加味”治療,本方用意志在溫補心腎之陽(氣),兼予活血利水。本方重用熟附子溫補心陽為君藥;紅參[7]性偏溫,用于陽氣虛弱者,與熟附子相互為用,達溫陽益氣之效,共為君藥;與麥冬、五味子合用便是生脈飲的成方,有益氣養(yǎng)陰之功,二者合用相得益彰,配合黃芪,能加強其補脾益氣之效;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可制熟附子大溫大熱而耗氣傷津之弊;赤芍、川芎均有活血化瘀、行氣通絡之功,合用使氣行而不滯,心脈貫通;云苓健脾和胃,利水消腫,與紅參、炙黃芪合用增強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效果;澤瀉,氣平,味甘而淡,淡能滲泄,主要佐助云苓利水滲濕,使邪有出路,共為臣藥;輔佐少量桂枝以增強熟附子溫陽通脈和引藥歸心經(jīng),炙甘草為調和藥,共為佐使藥。全方搭配巧妙,合用共奏溫陽益氣、活血利水之功,溫而不熱,補而不滯,心陽得復,水瘀得清,標本同治,心脈平靜之功。
參考文獻
[1] 高建苑,孫靜,蘇惠,等.心通口服液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3,12(2):99.
[2]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國部分地區(qū)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顧性調查[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 (8):450-454.
[3]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部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1095.
[4] Guyatt GH,SullivanMJ,Thompson PJ,et al.The 6minute test:a new measure of exercise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J]. Can Med Assoc J,1985,132(8):919-923.
[5] 鄭筱萸.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2002:77-85.
[6] 鄧鐵濤.中醫(yī)診斷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07.
[7] 黃兆勝.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414.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