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澤新
摘 要: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堅定政治立場,明辨大是大非。領導干部作為黨和人民的領頭人,應該首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對于黨的政策的貫徹落實,對于黨的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關鍵詞:領導干部;黨員;價值觀
領導干部價值觀,就是對什么是領導活動中最重要、最寶貴、最值得追求的基本觀點和評價標準。在具體的領導活動中,領導者之所以這樣做而不那樣做,是一定條件下領導活動價值選擇的結果。因此,一個人為什么活著,怎樣活的有價值,是每個領導干部必須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一、當前領導干部價值觀方面存在的模糊認識
當前,大多數領導干部都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他們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執政為民。但也有一些領導干部在價值觀上存在模糊認識,有的發生了偏離。
一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80年代,有一個叫潘曉的青年曾經寫了一篇文章《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曾引起了一場全國關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大討論,她在文章中說到:“人都是自私的,任何人不管是生存還是創造,都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現在有一些領導干部把“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作為人生信條,在這種價值觀支配下,表現在作風上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工作和決策上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和本單位的利益,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忘記了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首先是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
二是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隨著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年齡成為干部任用的一個重要條件,“到點退休”已成為一項制度,49歲、59歲現象也相繼出現,有的干部便懷有“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思想,在這種價值觀的支配下,表現在作風上就是急功近利,以權謀私,他們把擁有權力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最高追求,一旦有了權,便開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趁現在在位子上拼命用權,拼命撈錢,突擊提拔干部,為親朋好友到處打招呼,生怕權力“浪費”,那怕最小的權力也要發揮其最大的威力。
三是“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國是個禮儀之邦,禮尚往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但有的領導干部把禮尚往來用在了等價交換上,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投桃報李”,相互吃請,給多少錢辦多少事,把權錢交易作為禮尚往來的借口,把人民給的權力用于給個別人謀私利。
二、領導干部價值觀發生扭曲的原因
一是放松學習和自身要求。多數違法犯罪的領導干部在懺悔錄中都有這樣的教訓:“我走向犯罪的原因首先是平時放松了學習,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黨員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后,有的認為自己的價值觀已經定型,不需要再學習,同時新情況新問題多,為了盡快適應環境,搞好人際關系,各方面事物增多,會議多、朋友多、應酬多,沒有時間學習和思考,即使參加學習培訓也靜不下心,有的學習只是流于形式,慢慢放松了知識武裝,放松了自我修養,等進了監獄才幡然醒悟。
二是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使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同時由于東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蕩,對人們的價值觀也帶來了很大沖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不斷蔓延,等價交換原則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一些領導干部經不住金錢的誘惑,抓緊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權錢交易,把金錢、權力作為人生價值追求的目標。
三是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這些年,干部的使用、管理、監督制度不斷健全,但為什么總有人“前腐后繼”,“殺雞猴不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干部選拔任用制度還不夠完善,權力過分集中,又缺乏有效的競爭和監督機制,使干部價值觀失衡,造成有的干部不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而是用在“跑官要官”上。同時由于對腐敗分子的懲罰還不夠嚴厲,使有的干部存在僥幸心理,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三、樹立領導干部正確價值觀的對策
有人說,領導干部受黨的教育多年,見多識廣,價值觀早已成熟,無論怎么教育都為時已晚。其實不然,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靜止是相對的。領導干部的價值觀也是隨著崗位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周總理曾說:“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要使領導干部始終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必須掌握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變化的特點。從領導干部價值觀來看,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具有相對穩定性。人的價值觀在一定時期、一定階段內是相對穩定的,尤其是領導干部大多人到中年,人生觀價值觀基本成熟,對社會對人生都有了判斷是非、榮辱的標準,一般不會輕易改變。
二是具有可變性。盡管價值觀在一定時間內具有相對穩定性,但領導干部由于受工作和生活環境的影響,也會在一定條件下發生改變,一個人、一本書、一件事尤其是一次成功或失敗都可能使人的價值觀發生改變。例如,有的人成功了便沾沾自喜,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一旦失敗了便垂頭喪氣,又認為“錢不是萬能的”。
三是具有隱蔽性。價值觀是人的一種思想意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通過一定的言行才能暴露出來,尤其是領導干部比較注重自身形象,一般不會輕易表態,給人們了解考察帶來了難度。
針對領導干部價值觀發生扭曲的原因和價值觀的特點,樹立領導干部正確的價值觀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注重多渠道培養,把價值觀作為加強領導干部個人修養的首要內容。人的價值觀是從一點一滴樹立起來的。根據領導干部應酬多容易放松學習和價值觀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特點,對領導干部的價值觀要多渠道、早培養,尤其是在年輕干部成長過程中就要進行價值觀的跟蹤培養,使干部真正弄清“活著為什么,當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自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金錢觀、地位觀、利益觀。一要進行在職培養。干部都是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的,年輕時他們閱歷不深,價值觀的可塑性較大,因此,在干部年輕時就要進行強化培養,在成長過程中及時進行跟蹤培養,在每次晉升之前要進行重點培養。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后,因應酬多,學習靜不下心來,為此,對領導干部要專門安排時間、地點進行集中學習教育。二要進行榜樣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大力培養和宣傳領導干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并讓典型真正得到實惠,使領導干部學有榜樣,干有勁頭。三要進行警示教育。要建立領導干部警示教育示范基地,經常組織領導干部參觀監獄、看守所,讓犯罪典型進行現身說法,及時給他們敲警鐘,讓他們真切感受到腐敗的成本和代價,讓他們的心靈和價值觀受到強烈的震撼。
其次,注重制度約束,把價值觀作為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首要任務。隨著領導干部年齡的增長和崗位的變遷,他們的價值觀也會因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都有不同的風俗和“潛規則”,為了“入鄉隨俗”,不被劃入“另類”,有的領導干部不得不調整原來的觀念和思路,逐漸改變了原來的價值觀念,有的甚至發生了扭曲。因此,根據價值觀受環境影響大、具有可變性的特點,對領導干部的價值觀必須用制度加以約束。同時,人的自律性是有限的,尤其是職位越高,監督越難,僅靠自律是不夠的,必須通過用制度約束干部的行為和作風來保證價值觀不發生偏離。一要嚴格管理。要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權力運行機制,尤其對“一把手”和管人、管錢、管工程等重要崗位干部,要通過權力分解,形成相互制約機制,防止權力過分集中。二要加強監督。領導干部的價值觀念都會自覺不自覺的融入到他的決策、講話和具體工作上,通過加強監督可防止領導干部思想和行為發生偏離,要通過完善黨務、政務公開,提高工作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來提高監督的實效。三要嚴加懲處。領導干部因價值觀的偏離而走上犯罪道路,不但給黨的形象帶來嚴重影響,而且對社會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會造成重大損失。因此,領導干部發生腐敗問題或重大責任問題,一定要嚴加處罰,不能遷就。
第三,注重全方位考察,把價值觀作為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首要標準。干部使用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有德無才是庸人,有才無德是小人,小人是絕對不能當領導的。價值觀屬于“道德”的范疇,領導干部必須要首先具備良好的道德。一個人是否有“才”比較容易考察,但是否有“德”是很難考察的,有的干部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在一段時間內工作積極,表現突出,給組織留下很好的印象,目的達到后逐漸原形畢露,因此根據價值觀具有隱蔽性的特點,進行全方位考察。一要全面考察。要廣泛發揚民主,既要了解干部的工作圈,又要了解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不但要看他如何對待工作、如何對待同事,還要看看他如何對待父母、如何對待家人、如何對待朋友,看他對父母是否孝心,對家人是否專心、對朋友是否忠心、對社會是否有愛心,在利益面前是否經的起誘惑,耐的住寂寞。二要歷史的考察。腐敗分子的價值觀不是當領導后就立刻發生變化的,他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僅憑一次任前考核,難以全面掌握一個干部的價值觀念。因此,既要考察他的現在,又要考察他的過去,既要考察現在的工作作風,又要考察過去的群眾口碑。三要在重要時機考察。“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對重要崗位的干部還需要在重要時機、重要任務等進行考核,可以有意安排其到重要崗位和艱苦地方鍛煉,考察其在重大問題面前的政治立場,危險關頭時的現實表現,緊急時刻的應變能力,從而對一個干部有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