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織金縣現有煤礦絕大多數為規模45萬t / a以下的小煤礦,為完善煤企的安全管理系統,消滅安全事故,實現其安全生產,本文對煤炭安全生產發達地區的成功管理經驗進行了深入分析與討論,并從織金縣實際情況出發,找出現今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然后以安全監察、安全投入流程、安全文化等方面為切入點總結了安全管理的解決措施及建議,為安全管理系統的建立提供了現實意義。
關鍵詞:安全管理;對策建議
一、織金縣煤炭企業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一)簡單化的管理
1.由于織金縣絕大數煤礦規模較小,投入較少,管理缺乏系統性,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往往表面上的口號很響亮,但缺少實際行動。
2.作業時沒有一套標準化、定量化的操作程序,這樣一來就容易讓員工養成粗放式操作的習慣,做事不講究,不追求精致,甚至辦事毫無紀律性、喜歡拖拉。顯然,這種作業方式及態度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安全隱患,導致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產生。
(二)安全監察部門不獨立
煤炭生產部門與監督部門沒有完全的獨立開,不但緊密聯系,甚至有些煤企生產與監督全權交給一個部門,監督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對一個企業而言,追求高產量高利潤始終是其發展的根本,這樣就導致片面的追求自身利益而對生產安全棄之不顧。有些煤企安全監督形式及方法較為單一,且不從源頭杜絕而是注重結果。此外,重懲罰輕獎勵,沒有充分的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
(三)安全管理工作缺乏超前預控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為安全生產指導方針。但是,有些煤企卻違背這樣的原則,不能正確的處理好預防、生產與治理幾者間的關系。對于有些安全設備,一旦投入后,短期看不到直接的經濟回報,就對此置之不理。
(四)企業部門責任權限不清
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煤企而言,部門管理職的劃分及基礎設施建設都不足夠成熟。對于職能劃分,是以專業為依據的,并使企業內部變成了一個個的利益群體,部門間具有明顯的界線,每個部門只管內部的工作,一旦出現工作交叉,就需要得到上級領導的授權或是企業老總的批準才能完成,無形中使業務流程變得繁雜化,如果有些工作需要幾個部門相互配合完成的,就會出現“踢皮球”現象,誰也不愿承擔責任,從而增加安全事故的發生頻率。
二、織金縣煤礦安全管理的對策建議
通過對煤炭業發展較好的地區的管理經理的分析與研究,可以發現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安全管理部門具有獨立性;從業者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完善的法律法規;職權劃分清晰而又統一等。
(一)缺乏有效的精細化管理是事故發生的最根本原因。煤炭企業采取精細化的管理勢在必行。一,確立正確的精細化管理觀念,大力宣傳及推廣,消滅陳舊片面思想,細化管理體制并制定完整的系統性方案,建立明確的標準;二,組織機構重新劃分,做到職能分工明確,避免部門間互相推諉現象;三,作業流程形成規范化,定崗定責制,將工作目標、責任細化及量化,實行考核與評估體制,做到客觀公正、目標明確、獎懲得當。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并在安全監察工作中,制定自上至下的縱向監管流程。企業內部必須成立獨立的安全監督部門,關注涉及職工生命健康及安全的一切安全問題,一旦發現將會危害到職工生命安全的重大安全隱患存在時,應立即向企業匯報,而且積極的提出良好的解決辦法及對策。
(三)安全風險進行有效預控,加大安全防范的投入力度,清楚的知道事故關鍵點擊突發事件解決措施。首先,對于危險系數高的工作,加強安全防控管理,重點抓好監督人,領導人,對交接班、中夜班等易放松警惕的環節需要特別關注,通過培訓強化相關領導人的安全風險預控意識,改變他們對安全投資的片面認識。對礦井資源進行整合,達到合理配置。由于各部門將流程作為管理控制的目標,因此在設置工作組織構架時,需要在流程的指導下進行。強化安全文明構建,其是全體員工在長期實踐中建設成的,且共同擁護與堅守的安全價值觀、理念、行為準則等的總和。安全文化建設側重于人內在要素的探索,通過安全文化啟發人,采用能最大程度挖掘人潛能的手段,保持人機系統關系的高度統一,實現煤礦生產“零”事故。作為煤炭業,人的心理狀態、觀念、態度等精神層面的因素不容忽視,使全體成員在安全文化建設中強化安全意識,規范自身行為,養成安全習慣,提升安全素養,從而塑造時刻將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本質型安全人。
三、結論
煤炭企業要想長治久安,完全依賴于科技力量是不可取的,同時需要學習成功的安全管理經驗,并從我縣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一套與煤企發展相適應的安全管理體制,才能預防及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才能確保煤企安全高效的生產。
參考文獻:
[1]張彥麗,王峰.美國煤礦安全生產發展歷程及其經驗總結[J].中國礦業,2007(6).
[2]王振平,陳安明.澳大利亞煤礦安全管理方式[J].煤礦安全,2009(12).
[3]聶啟勝.結合德國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經驗淺析如何提高我國煤礦安全管理水平[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
作者簡介:張仕民(1988–),男,助理工程師,現任織金縣工業經濟和能源局生產股副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