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亭方 閆海清 貴永堃 閆志新 張 平
新鄉醫學院一附院 衛輝 453100
?
氯吡格雷治療進展性腦梗死對炎性因子hs-CRP的影響
董亭方閆海清貴永堃閆志新張平
新鄉醫學院一附院衛輝453100
【摘要】目的探析氯吡格雷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療效及對炎性因子hs-CRP影響。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79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n=40)與對照組(n=39)。對照組應用辛伐他汀治療,觀察組加用氯吡格雷,比較2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hs-CRP、IL-6水平、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2組治療前hs-CRP、IL-6水平的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s-CRP、IL-6均低于對照組,提示該組炎癥因子降低幅度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7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2.5%及10.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氯吡格雷在進展性腦梗死中的應用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hs-CRP、IL-6水平,強化療效,不良反應少,有較大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氯吡格雷;進展性腦梗死;hs-CRP;IL-6;炎癥反應
進展性腦梗死為急性腦梗死其中一種類型,病情較為嚴重,在腦梗死發病率中占40%左右[1],患者神經功能缺失、局限性腦缺血等癥狀不斷加重,神經功能大幅減弱。該病致殘率、病死率較高,預后難以保證,目前臨床缺乏確切治療方案。有臨床研究提出[2],炎癥因子與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疾病進展及預后之間有重要關系。本文以我院收治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為例,探析氯吡格雷治療進展性腦梗死對炎性因子hs-CRP影響及其療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學會第4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所修訂進展性腦梗死診斷標準[3];(2)經頭顱CT確診;(3)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且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2)存在精神疾患者;(3)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者;(4)合并感染性疾病者;(5)依從性差者。
1.2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4-02—2015-02收治79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0)與對照組(n=39)。觀察組男女比例25:15;年齡53~69歲,平均(61.2±5.1)歲。對照組男女比例26:13;年齡52~67歲,平均(61.0±5.0)歲。2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2組入院后均予以降低顱內壓、改善血液循環、抗血小板凝聚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應用辛伐他汀治療,20 mg/次,1次/ d,睡前口服,治療2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療,20 mg/次,1次/d,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1)治療前后炎癥指標hs-CRP、IL-6水平;(2)治療有效率,具體應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進行評價,參照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4]評定療效:痊愈:癥狀、體征基本正常,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下降幅度>90%;顯效:癥狀、體征明顯好轉,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下降50%~90%;有效:癥狀、體征明顯好轉有所好轉,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下降15%~49%;無效:癥狀、體征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無明顯變化??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3)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牙齦出血、泌尿系出血、消化道出血、上腹部不適。

2結果
2.12組治療前后hs-CRP、IL-6水平比較2組治療前hs-CRP、IL-6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s-CRP、IL-6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hs-CRP、IL-6水平比較
2.22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4.255,△P=0.039
2.3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2.5%及10.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不良反應比較 [n(%)]
3討論
進展性腦梗死病變范圍廣且存在明顯腦水腫,目前有研究顯示[5],進展性腦梗死發病與頸動脈不穩定斑塊及顱內外動脈狹窄有重要關系,炎癥反應指標CRP水平與心腦血管疾病之間有較大相關性,積極檢測該指標可有效掌握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進而通過減輕、阻斷炎癥反應達到改善預后目的。
研究發現[6],動脈粥樣硬化早期患者有大量hs-CRP沉積于斑塊中,提示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與炎癥介質之間密不可分,也證實進展性腦梗死為炎癥性疾病,原因在于hs-CRP會促進白細胞介素IL-6等的生成,強化炎癥反應而導致血栓形成,最終引發進展性腦梗死。因此該病臨床治療過程中,抗炎以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不可忽視[7]。IL-6為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單核細胞等所產生細胞因子,可有效促進B、T淋巴細胞等的增殖并對毒性T細胞進行誘導分化,生物學效應廣泛。近年有大量研究證實[8-9],IL-6所誘導炎性反應、應激反應、免疫反應等均與腦組織損傷存在明顯關系,已經成為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之一。而觀察組中所加用氯吡格雷為血小板腺苷受體拮抗劑,可與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體發生不可逆性結合,進而發揮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等作用。國外臨床研究結果證實[10],氯吡格雷的應用對ESR(紅細胞沉降率)、IL-6(白細胞介素-6)、ICAM-1(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CRP(C反應蛋白)等炎性標記物均有一定作用,可降低其血清含量,與抗血小板藥物相比,在進展性腦梗死臨床預防及治療中具有更大應用優勢。也有動物實驗顯示[11],氯吡格雷同時具有抗炎、抗動脈硬化、抗血小板作用,在減少各炎性因子水平方面具有顯著效果,觀察組炎癥抑制效果得到強化,炎癥指標hs-CRP與IL-6水平降低幅度隨之增大。有國內動物試驗表明[12],氯吡格雷可有效抑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炎癥反應、大幅減少血清CRP水平,以使腦組織缺氧缺血狀態得到改善,減輕神經功能缺損,利于強化疾病治療效果,且安全性高。本研究使用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評價治療有效率,觀察組應用氯吡格雷后神經功能缺損明顯減輕,因此治療有效率高達92.5%,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稍高于對照組,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安全有保障。當然,也有研究認為氯吡格雷并無明顯抗炎作用[13],該研究于用藥1周后測定患者hs-CRP水平,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升高,推測原因在于進展性腦梗死炎癥反應有一定時程,病后1周左右為主要進展期,組織損傷最嚴重,因此炎癥反應也強烈,鑒于此,推薦以用藥后2周作為炎性指標觀察時間,以免治療效果受到干擾。
綜上所述,氯吡格雷在進展性腦梗死中的應用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hs-CRP、IL-6水平,減輕神經功能缺損,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鑒、推廣。
4參考文獻
[1]苗偉,宋輝,李震花,等.辛伐他汀聯合氯吡格雷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 IL-6、hs-CRP 及預后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5):27-29.
[2]徐大飛,李凱,陳海波,等.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4,20(9):1 282-1 285;1 288.
[3]任乃勇,趙康仁,張渭芳,等.依達拉奉聯合降纖酶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9,22(2):148-150.
[4]王磊,章瑩,費世早,等.血漿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水平對進展性腦梗死的預測價值[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1,24(4):308-310.
[5]吳海榮,蔡毅,蘇慶杰,等.進展性腦梗死與血清炎性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4,27(6):455-457.
[6]楊梅莉.阿司匹林、依達拉奉與低分子肝素聯合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6):1 140-1 142.
[7]張愛國,劉會英,王大力,等.奧扎格雷聯合持續泵入普通肝素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近期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4):6 890-6 891.
[8]龍海泳,崔宏建.進展性腦梗死相關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3):3 653-3 654.
[9]張江,王大力,李鳳云,等.進展性腦梗死與腦梗死分型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20(10):2 901-2 903.
[10]楊秀平,袁建新,何洪濤,等.進展性腦梗死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 387-1 388.
[11]孫慧,高亞英,王曉明,等.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的血凝和炎性因子hs-CRP檢測的臨床意義[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12):1 669-1 671.
[12]王特,孫新剛,劉運海,等.早期巴曲酶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老年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3):5 270-5 271.
[13]武鐘毅,王保愛.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有效性與安全性[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3):366-368.
(收稿2015-05-29)
基金項目:河南省衛生廳科技攻關項目,編號:2011020094
【中圖分類號】R7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2-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