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欣
江蘇徐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 徐州 221009
?
顱骨鉆孔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臨床護理
武欣
江蘇徐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徐州221009
【摘要】目的探討顱骨鉆孔引流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護理體會。方法選取我院行顱骨鉆孔穿刺引流術治療的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88例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優質護理,護理前后采用神經功能缺損(NIHSS)和Barthel指數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記錄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護理后NIHSS評分、HAMD評分分別為(11.26±1.62)分、(13.62±1.08)分,較對照組低,ADL評分為(86.58±5.17)分較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生癥發生率為9.09%,較對照組25.0%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行顱骨鉆孔穿刺引流術后予以優質護理,可明顯改善患者緊張情緒,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基底節區;顱骨鉆孔穿刺引流術;優質護理;并發癥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疾病,占非損傷性腦出血的90%以上。基底節區出血是高血壓腦出血常見類型,占總發病率的35%以上,預后較差[1]。顱骨鉆孔穿刺引流術是臨床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有效方式,能夠降低顱內壓,控制病情發展。研究指出,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術后的康復情況與臨床護理存在密切關系[2]。本文對比分析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對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顱骨鉆孔穿刺引流術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情緒、并發癥等影響,以改善其預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08—2014-08入院行顱骨鉆孔穿刺引流術治療的高血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88例為研究對象,均經頭顱CT確診。男54例,女34例;年齡36~71歲,平均(52.06±2.37)歲;高血壓史2~19 a,平均(11.06±2.05)a;出血量32~79 mL,平均(51.06±4.36)mL;入院時血壓>180/120 mmHg;出血部位:左側51例,右側47例。本組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凝血功能障礙者;無法耐受手術;合并其他嚴重原發疾病。采用數字隨機表將8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入院后完善常規檢查、影像學檢查,評估病情;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體征,監測顱內壓的動態變化情況,若有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加強對引流管引流速度、引流液顏色、引流量的觀察,控制引流速度;做好基礎護理工作,包括無菌環境下穿刺、做好保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常、口腔護理、術后功能訓練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優質護理,具體如下。
1.2.1心理護理:術前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及家屬交流,了解其動態心理變化,多安撫患者,緩解其緊張情緒;發放訪視單,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訪視單上的內容;介紹高血壓腦出血的特點、疾病發展、手術的目的、麻醉方式、術后注意事項、可能出現并發癥及預防方式,增加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相關知識的了解,提高預防意識。向患者介紹成功案例,交流其感興趣的話題,轉移其注意力,消除其緊張情緒,避免病情惡化。
1.2.2引流管護理:因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在出血后30 min內逐漸凝固,術后6 h內完全固化。因此,盡量于出血后6 h內引流,提高引流效果。引流期間,引流袋置于腦室平面上15 cm左右;若引流管與側腦室不相通,可低于頭部引流。輔助患者翻身期間,應注意保護引流管,放置導管脫落現象,對臨床引流效果造成影響。翻身后檢查引流管是否出現彎折、堵塞等現象,記錄引流液顏色、流速、引流量,若存在異常,及時告知醫生。
1.2.3拔管護理:引流3~7 d后,待腦脊液恢復清、澄,拔出引流管。拔管引流管前1 d先夾閉導管,檢測顱內壓,若出現處于正常范圍,且未伴隨惡心癥狀,可予以拔管;若顱內壓明顯升高,可適當延長置管時間。拔管時嚴格無菌操作程序,常規消毒引流周圍皮膚,拔管后繼續監測顱內壓變化情況,若存在異常,及時告知醫生。
1.2.4并發癥護理:①顱內感染:顱內感染與術中未嚴格無菌程序、傷口愈合情況、引流時間等密切相關。因此,術中應嚴格無菌操作程序,術后于無菌環境下更換傷口敷料和引流袋。一旦出現顱內感染,應及時告知醫生,拔出引流管。②中樞性發熱:術后定時查體溫若>39℃,且伴隨四肢發涼、顱內壓升高等癥狀時,應于患者頭上放置冰帽等,行物理降溫,若體溫持續>38℃,可于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放置冰袋,治療無效者,可遵醫囑予以電冰毯亞低溫療法,延緩機體新陳代謝速度。③肺部感染:待患者清醒后,輔助其排痰,遵醫囑予以慶大霉素霧化吸入,稀釋痰液,促使其正常排痰,減少痰液滯留時間;每天取消毒液清洗房間內地板、陳列物品,開窗通風,提高室內空氣潔凈度;每天更換吸痰器具、濕化瓶等,預防呼吸道感染。定時測量體溫,記錄痰液量,若痰液增多、體溫升高,應及時行痰培養,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并遵醫囑取抗生素治療;④腦水腫:術后腦水腫常發于高血壓腦出血術后2~4 d。因此,術后應嚴密觀察患者病情,遵醫囑行脫水治療。若術后存在殘余血腫,可經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并閉管,密切監測顱內壓;加強患者臨床體征的觀察,若出現血壓升高、心率變慢、嘔吐、意識障礙等,應及時告知醫生行針對性處理。
1.4觀察指標(1)護理前后行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評估內容包括意識水平、上肢肌力、言語、面癱等,總分為0~45分,分值越高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采用Barthel指數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評估內容包括用廁、吃飯、活動、穿衣等,總分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獨立生活能力越高;行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分值為0~46分,<7分無抑郁情緒,分值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嚴重。(2)記錄2組術后并發生發生率。
2結果
2.12組NIHSS評分、ADL評分、HAMD評分比較觀察組護理后NIHSS評分、HAMD評分均較對照組低,ADL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護理前后NIHSS評分、ADL評分、HAMD評分比較,分)
2.2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9.09%,較對照組25.0%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3.93,△P<0.05
3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疾病,以基底節區出血較為常見,具有發病急、病殘率高預后差等特點,病死率高達40%以上[3]。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發病后,顱內血腫會出現占位效應,增加對腦組織的壓迫,誘發神經功能障礙;血腫塊堵塞腦動脈,造成顱內組織缺血[4]。因此,臨床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原則為盡快清除顱內血腫,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近年來,顱骨鉆孔穿刺引流術逐漸應用于臨床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中,具有手術創傷小、操作簡便、效果顯著等特點,被臨床醫患普遍接受[5]。然而,顱骨鉆孔穿刺引流術后需持續引流,若護理不當,可能影響手術效果。
近年來,優質護理逐漸應用于我院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術后護理中,取得滿意效果。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發病迅速,致殘率高,部分生存患者仍可能伴隨殘疾。此外,多數患者對顱骨鉆孔穿刺引流術未形成系統認識,可能因擔心術后療效,易出現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6]。因此,術前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告知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疾病特點、臨床治療現狀、手術優勢等增加患者對治療方案的了解,改善其緊張情緒,不僅促使其積極參與到臨床治療中,還能夠減少緊張情緒對血壓的影響[7-8]。術后引流管持續引流是顱骨鉆孔穿刺引流術的關鍵,護理人員在定時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引流量等基礎上,還應合理放置引流袋位置,盡量放置于腦室平面,減少對腦脊液引流的影響;輔助患者翻身期間,應固定引流管,預防導管脫落影響患者預后[9]。拔管前閉管,通過監測患者顱內壓變化情況確定是否拔管,盡量縮短置管時間,預防顱內感染,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此外,還應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體溫、排痰情況等觀察,預防肺部感染、中樞性發熱等并發癥。
本研究觀察組護理后NIHSS評分、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徐秀芳[10]指出,高血壓腦出血微創血腫清除術后予以積極護理干預,能夠降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預后,與本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顱骨鉆孔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后予以優質護理,能夠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預防中樞性發熱、腦水腫等并發癥,有利于提高預后生活質量。
4參考文獻
[1]陸珊珊,陳東亮,黃子娟,等.超早期高血壓腦出血顯微手術后48h的血壓監測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5):1 396-1 397.
[2]王林華.高血壓腦出血手術后的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5):1 911-1 912.
[3]游洪,游棟,姜淑娥,等.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護理[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7(z1):12-12.
[4]錢浙英,趙于英.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清除手術的護理[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4):623-624.
[5]孫濤,蘇賀先,馬駿,等.硬膜外血腫鉆孔引流術的臨床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1,9(3):352-353.
[6]賈志慧.術前心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激狀況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7):36-37.
[7]萇菊.顱內血腫微創碎吸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觀察與護理[J].安徽醫學,2013,34(9):1 413-1 414.
[8]曾美麗.42例腦室鉆孔外引流術的護理[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8):671-672.
[9]崔惠敏,劉梅竹,李瑞彩,等.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0,11(3):119;122.
[10]徐秀芳.高血壓腦出血微創血腫清除術后的觀察與護理[J].中華全科醫學,2011,9(9):1 492-1 493.
(收稿2015-06-03)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2-0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