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慧 孫 偉 李素敏
河北蠡縣醫院內五科 蠡縣 071400
?
舒血寧聯合依達拉奉治療出血性腦梗死效果觀察
耿慧孫偉李素敏
河北蠡縣醫院內五科蠡縣071400
【摘要】目的探討舒血寧聯合依達拉奉治療出血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腦梗死患者12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60和對照組60例,對照組給予神經內科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舒血寧聯合依達拉奉輔助治療,觀察比較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情況、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2組治療后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率(8.33%)和對照組(6.6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血寧聯合依達拉奉治療出血性腦梗死,能明顯提高患者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療效顯著且安全。
【關鍵詞】舒血寧;依達拉奉;出血性腦梗死
出血性腦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指腦梗死期間缺血區血管重新恢復血流灌注,導致梗死區出現繼發性出血,CT掃描和MRI檢查可見原有的低密度區出現散在和局限性高密度陰影[1-2]。由于該病成因復雜,危險系數大,直接影響患者生命安全,及時有效治療是良好預后的保障。本文采用舒血寧聯合依達拉奉治療出血性腦梗死,取得一定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01-2014-12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腦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47~75歲,平均(54.68±4.95)歲;病程19 h~18 d,平均(2.98±0.52)d。大面積梗死39例,腦栓塞21例。臨床癥狀:嘔吐16例,眩暈18例,惡心14例,失語8例,意識障礙2例,昏迷2例。出血類型:塊狀出血30例,小斑片或點狀出血19例,條狀及腦溝樣出血11例。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45~74歲,平均(55.03±5.13)歲;病程21 h~21 d,平均(3.05±0.48)d。大面積梗死33例,腦栓塞27例;臨床癥狀:嘔吐18例,昡暈14例,惡心15例,失語7例,意識障礙3例,昏迷3例;出血類型:塊狀出血32例,小斑片或點狀出血17例,條狀及腦溝樣出血11例。2組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癥狀和CT掃描、MIR檢查為出血性腦梗死確診病例,均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的診斷標準[3],無心、肝、腎等嚴重合并性疾病。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權,與患者或家屬簽訂知情通知書,自愿參加本研究,并報請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1)對照組給予神經內科常規治療:①停止使用抗凝、溶栓、擴血管藥物;②6-氨基乙酸或止血環酸、20%甘露醇250 mL靜滴,降低顱內壓,防止腦水腫;③同時給予靜脈補充血漿、白蛋白、吡拉西坦、維生素C、地塞米松、維生素E等,以促進神經元的修復;④密切關注患者血壓、血糖變化,維持血壓保持在正常水平值的85%左右。(2)觀察組在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舒血寧聯合依達拉奉進行輔助治療:①舒血寧(上海新先鋒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3734)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釋后靜滴;②依達拉奉(昆明積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495)30 mg加入9%生理鹽水100 mL稀釋后靜滴;2次/d,15 d為一個療程。
1.3觀察指標觀察比較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處理能力恢復情況以及整體治療效果和用藥不良反應。觀察比較2組發生情況。(1)神經功能評定標準: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評定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量表評分為標準,NIHSS量表共分15個選項,125個分值,0分為無癥狀,得分累計相加,分數越低,神經功能越好;ADL共分兩部分14個內容,共56分,≥20分為生活能夠自理,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強。(2)治療效果評定標準: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病殘程度0級,CT掃描或MRI檢查顯示血腫腫塊完全消失;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病殘程度1~3級,CT掃描或MRI檢查顯示血腫腫塊明顯減小;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CT掃描或MRI檢查顯示血腫腫塊仍然存在;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消失或有惡化趨勢;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結果
2.1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2組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明顯恢復,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NIHSS、ADL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22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5.5511,*P=0.018 5
2.32組不良反應比較2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不良反應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0.1201,*P=0.728
3討論
出血性腦梗死是腦梗死的一個特殊類型,指患者在腦梗死期間,由于梗死區動脈血管壁因缺血損傷或壞死,當血管內的血栓溶解使血管重新恢復血液灌流或側支循環發生開放等原因,導致的繼發性梗死區出血,是腦梗死患者的嚴重并發癥,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國內報道發病率為腦梗死的3%~5%,并逐漸有上升趨勢[4-5]。出血性腦梗死的發病機制主要有:(1)閉塞血管再通;(2)側支循環開放;(3)大面積腦梗死或因腦梗死而出現的大面積水腫;(4)高血糖、高血脂或血壓的波動。出血性腦梗死除去一般腦梗死臨床癥狀外,還伴有顱內壓增高、意識障礙、昏迷等癥狀,具有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常繼發于腦梗面積較大的患者,由于終末動脈閉塞,完整性受到破壞而導致動脈通透性增加,梗死解除后,灰質體水腫壓迫周圍組織毛細血管,出現出血或滲血現象[6]。在常規神經內科治療中,主要以脫水減壓為主要治療手段,通過快速脫水來降低顱內壓力,使腦水腫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再運用營養腦神經的藥品,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可是由于出血性腦梗死是腦梗死的自然轉歸過程,傳統神經內科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7]。舒血寧是銀杏葉提取物,其有效成分黃酮苷類和白果內脂具有改善和保護腦細胞,增加神經遞質的含量,減少神經細胞損傷,改善缺氧腦細胞能量代謝和營養的作用[8]。在出血性腦梗死患者中使用舒血寧可迅速吸收血腫,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作用改善血腫區微循環,縮小梗死病灶,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腦細胞的耐缺氧能力,抑制細胞膜質過氧化。依達拉奉是一種強效自由基清除劑,其化學名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其主要作用是通過清除自由基而非纖溶作用來保護神經系統[9],在出血性腦梗死中使用依達拉奉能有效減輕腦出血后腦水腫和腦細胞死亡,根據Onodera等[10]進一步研究發現依達拉奉還可通過抑制單核粒細胞趨化蛋白-1(MCP-1),達到降低血管內皮細胞通透性,增加細胞緊密聯合的作用,減輕氧化應激和軸突損傷,對腦出血患者的神經系統進行保護。本研究觀察組在傳統神經內科治療基礎上運用舒血寧聯合依達拉奉輔助治療,神經功能恢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整體治療效果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出血性腦梗死患者中應用舒血寧和依達拉奉進行輔助治療,能夠降低腦出血后水腫,縮小梗死病灶,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有效增加治療效果,臨床應用具有指導意義。
4參考文獻
[1]羅建寧.急性腦梗死治療新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10):1 546-1 547.
[2]肖紅.64例出血性腦梗死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7):72-73.
[3]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1.
[4]劉旭,匡濤,雷琳,等.出血性腦梗死發病機理及治療探討[J].當代醫學,2011,17(16):12-13.
[5]劉斌.出血性腦梗死5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9):52.
[6]陳化,王忠安,黎開谷,等.依達拉奉聯合尼莫地平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研究[J].重慶醫學,2014,43(17):2 197-2 198.
[7]盛文利,黃如訓.重視腦梗死的出血轉化[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2,38(2):126-128.
[8]仲旭東.舒血寧配合依達拉奉治療出血性腦梗死50例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5,12(1):66-67.
[9]郭英英,李婷婷,張磊,等.依達拉奉在神經系統疾病應用研究[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5,23(1):75-77.
[10]Onodera H,Arito M,Sato T,et al.Novel effects of edaravone on 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revealed by a proteomic approach[J].Brain Res,2013,1 534:87-94.
(收稿2015-04-12修回2016-05-30)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2-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