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圣,黃 翔,彭琳琳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蕪湖 241000)
?
QTZ250 t.m塔式起重機在S332皖河大橋的應用
楊榮圣,黃翔,彭琳琳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蕪湖241000)
摘要:介紹了皖河大橋寬橋面、窄間距、深水環境塔式起重機的選擇和應用情況,通過合理選型、布設,實現了起重設備的高效利用,采用格構式鋼管樁基礎使起重設備適應了深水區環境,通過多階段試驗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關鍵詞:塔式起重機;選型與應用;格構式鋼管樁基礎;多階段試驗
1塔吊相關參數選擇
(1)塔吊位置
主橋全寬60 m,為超寬橋面。塔吊位置選擇在橋位一側時塔吊僅一半輻射區域為有效吊裝區,塔吊吊幅偏大、利用率較低,因此考慮塔吊布置在橋梁中心線上,即四幅橋的中間。主橋橫向為四幅分離式橋,其中左右幅箱梁間距50 cm,塔吊布置在懸臂澆筑梁段位置處時標準節與掛籃橫梁及側模沖突,掛籃無法行走。
結合橋型布置及掛籃、模板、施工棧橋等設計,并充分考慮塔吊利用率及安裝、拆除便利,因此塔吊布置位置選擇在橋梁中心線、0#塊箱梁中間。
(2)塔吊型號選擇
S332皖河大橋主橋橫斷面全寬60 m,單懸臂最大為44 m。主橋南北岸各配置一臺主塔吊,主橋塔吊考慮主墩及次邊墩墩柱、墩頂0#塊、掛籃懸臂澆筑施工涉及的支架搭設、鋼筋綁扎、模板安拆、混凝土澆筑、預應力施工、掛籃安拆等所有起重施工要求。結合橋型布置及現場臨時措施設計,要求塔吊吊幅大于60 m、相應吊重大于3 t。選用公司設備站現有空閑QTZ250(TC7035B-16)型號的塔式起重機,臂長70 m。另南北岸給配置一臺80 t·m塔吊用于邊跨現澆段施工,可實現主橋施工區域全覆蓋,滿足全橋的吊裝要求。

表1 250 t·m塔吊起重特性表
(3)塔吊高度選擇
塔吊基礎考慮為鋼管樁格構式基礎,頂標高為+14.0,考慮南北岸塔吊輻射區域平面交叉,2臺塔吊高度方向錯開6.5 m,并超過掛籃 10 m以上,確保足夠的吊裝空間。塔吊標準節不設置扶墻。塔吊配置見表2。
(4)窄間距干擾處理
因主橋250 t·m塔吊布置在內側箱梁中間,箱梁間距僅50 cm,塔吊標準節200 cm×200 cm,通過在0#塊中間翼緣板開240 cm×95 cm方孔,實現翼緣板距塔吊保持20 cm間距,以適應塔吊工作期間標準節自由擺動。

表2 主墩250 t·m塔吊配置表
2塔吊基礎施工
塔吊標準節平面位置為主墩承臺區域,水下環境,為確保塔吊底座焊縫及標準節連接情況施工過程可查,并減少塔吊自由高度,在34#、35#主墩承臺上方設置剛度及強度均較大的鋼管樁格構基礎,基礎在承臺施工鋼板樁圍堰拆除前出水,自下而上依次為Φ800×10 mm鋼管樁;Φ630×8 mm、Φ426×6 mm平聯、雙槽30a斜撐;2HM588×300、HM588×300基礎梁。
本工程采用250 t·m的塔吊。根據塔吊廠商所提供的塔吊支座反力數據,得到作用于塔吊支座的最不利工況有兩種:工況1:正常工作期;工況2:空載期。承載力計算采用基本組合,恒載分項系數取1.2,活載取1.4,位移計算采用標準組合,荷載分項系數均取1,結構重要性系數取1。采用梁單元建立邁達斯模型計算。經驗算,兩種工況下基礎均滿足要求。
(1)正常工作工況1計算
工況1基本組合下整體模型結構最大組合應力為102.2 MPa (2)空載工況2計算 工況2基本組合下整體模型結構最大組合應力為125.0MPa 塔吊工作期間鋼管樁基礎位于水下,基礎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后期塔吊使用。塔吊基礎設計時考慮足夠的安全系數,同時需加強施工過程控制?;A施工進行了嚴格的技術交底工作,把“三檢”制度落實到各個工序施工中,從原材料選擇、鋼結構加工、預埋件埋設、焊接質量、安裝精度等各方面層層把控。 3塔吊安裝 (1)吊裝內爬基節 支腿組件平面位置、標高控制合格后與基礎梁焊接牢固。吊起預先組裝好的內爬基節,安裝到預埋支腿組件上,用吊線法檢查其垂直度,主弦桿四個側面的垂直度誤差應不大于1.5/1000。 (2)吊裝內爬標準節及爬升架 吊一節內爬標準節(可先將內爬標準節的平臺組裝好),安裝到已安裝好的基節上,吊裝爬升架。 (3)安裝回轉支承總成及回轉塔身、塔頂 回轉支承安裝順序為下支座、回轉支承、上支座、回轉機構,回轉塔身安裝時注意用于安裝平衡臂和起重臂支耳的方向,使靠近起重量限制器一邊的支耳與上支座起重臂方向一致。 (4)安裝平衡臂總成 在地面上根據起重臂長度組裝好相應的平衡臂,將起升機構、扒桿、電控箱、電阻箱、平衡臂拉桿裝在平衡臂上,并固接好。將平衡臂逐漸抬高到適當位置,便于平衡臂上拉桿和塔頂上平衡臂拉桿順利相連。吊裝一塊4.0 t重的平衡重安裝在平衡臂最前面的安裝位置上。 (5)安裝起重臂安裝 起重臂總成包括起重臂、起重臂拉桿、載重小車、牽引機構,起重臂拉桿安放在起重臂上玄桿的拉桿固定架上。塔吊起重臂根據現有的棧橋及支棧橋位置選擇80 t履帶吊提升安裝,通過多次試吊確定大臂中心距尾端29 m位置處,確保大臂安裝時保持水平狀態。大臂安裝完成后添加平衡配重。 (6)起升機構繞繩系統 吊裝完畢后,進行起升鋼絲繩的穿繞。根據現場吊裝重量,及起吊效率選擇2倍率纏線。 (7)頂升加節 通過塔吊自身提升安裝標準節至設計標高。所有標準節之間均是用8根Φ60的標準銷軸連接,最頂部標準節與下支座之間是用8根Φ60無軸肩的銷軸連接。 4塔吊性能試驗 (1)塔吊尺寸、參數測量 ①在空載狀態下測量工作幅度和起升高度;②側向垂直度在最大獨立安裝高度、空載狀態、臂架相對于塔身0°和90°時分別沿臂架方向測量,標尺貼靠在塔身結構中心的最低處和最高處,用經緯儀測量兩處的值,要求誤差≤4/1 000;在內爬工況時候,要求垂直度≤2/1 000。 (2)試吊前塔吊的檢查 ①塔吊安裝完畢,應進行認真檢。 ②檢查各處滑輪是否轉動靈活,有無卡滯現象。 ③檢查鋼絲繩在卷筒上是否排列整齊,有無亂繩現象。 ④檢查各處銷軸是否安裝到位,擋圈是否安裝齊全。 ⑤檢查各處連接螺栓是否擰緊,是否達到安全要求。 ⑥檢查電路控制電路絕緣電阻值是否大于0.5 MΩ,塔身與接地電阻是否小于4 Ω。 ⑦檢查各處限位是否安裝齊全。 ⑧檢查各處潤滑及液壓油是否按要求加到位。 ⑨檢查和調整卷揚的制動器,是否符合要求。 ⑩檢查鋼結構是否扭曲變形。 (3)試運轉 ①先對起升機構進行試車,將吊鉤上下運行三次; ②對動臂變幅機構進行試車,讓起重臂從15°~85°運行三次; ③對回轉機構進行試車,讓回轉部分左右旋轉三次。 ④試車完畢后,看各部分的動作是否正常,如一切正常則進行下一步工作。 (4)空載試驗 接通電源后,進行塔吊的空載操作實驗,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 將起重吊鉤起落三次,檢查限位器是否靈敏可靠,起升機構各運動部件是否靈活無干涉現象。 將變幅系統在最小工作幅度和最大工作幅度處各運動三次,檢查限位器是否靈敏,變幅機構各運動部件是否運轉靈活無干涉現象。 將塔吊向左及向右方向各回轉三次,檢查回轉機構各運動部件和剎車是否運轉正常,無異?,F象。 (5)額定載荷試驗 額定載荷試驗按照下表進行,每一工況試驗不 少于3次。各參數的測定值取為3次測量的算術平均值。 工況一:最大幅度相應的額定起重量為2.72 t。 工況二:最大額定起重量16 t對應相應的工作幅度為17 m。 (6)動載試驗(110%額定載荷試驗) 額定載荷試驗按照下表進行,每一工況試驗不少于3次。每一次的動作停穩后再進行下一次啟動。 工況一: 最大幅度70 m相應額定起重量的2.72 t×110%=2.992 t 工況二:起吊最大額定起重量的16 t×110%=17.6 t,相應的最大幅度17 m 工況三:在40 m幅度處,相應額定起重量的6.16 t×110%=6.776 t (7)靜載試驗(125%額定載荷) 125%額定載荷靜載試驗按照下表進行,試驗時臂架分別位于與塔身成0°和45°兩個方位。 工況一: 最大幅度70 m相應額定起重量的2.72 t×125%=3.4 t; 工況二:起吊最大額定起重量的16 t×125%=20 t,相應的最大幅度17 m; 工況三:在40 m幅度處,起吊相應額定起重量的6.16t×1.25%=7.7 t。 5結語 目前S332皖河大橋已進行上部結構掛籃懸澆施工,經實踐驗證塔式起重機設備型號、平面位置及高度的選擇均非常合理,設備格構式基礎安全穩定。250 t·m塔吊適應了皖河大橋大跨徑、超寬橋面、窄間距、深水區等特殊環境,可滿足主橋墩柱及上部結構全部的吊裝要求。 參考文獻: [1]公路橋涵鋼結構及木結構設計規范(JTJ 025-86)[S]. [2]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S]. [3]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2004)[S]. 收稿日期:2015-09-11 作者簡介:楊榮圣(1971-),男,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U445.32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8-3383(2016)05-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