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賀,李 朕,李 偉,劉曉東,胡文華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土木與交通學院,遼寧 阜新 123000)
?
管理工程
城市居民小區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設計
劉云賀,李朕,李偉,劉曉東,胡文華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土木與交通學院,遼寧 阜新123000)
摘要:分析造成小區停車難的影響因素,從供求兩個視角構建可資利用的治堵思路,并結合對城市居民小區的調查分析及新型停車場的設計進行闡述,論述小區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可行性,優越性。提出通過建設小區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解決問題的思路。
關鍵詞: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停車場;綠化置空
1引言
公安部交管局2014年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民用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64億輛,其中汽車1.54億輛。汽車使用數量的急劇增多導致城市擁堵日益嚴重,小區車位規劃不能滿足居民車輛日益增長的問題已經逐漸成為全國各大城市居民小區停車難的主要原因,小區停車位供需矛盾愈發突出,嚴重影響居民人居環境。建設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充分利用地上空間增設停車位并擴大綠化面積是解決本文所提問題最具可行性的方法。
2城市居民小區停車現狀調查
2.1調查小區車庫總數、地表車位、亂停車輛數對比
被調查的16個小區中,80%小區停車位不能滿足停車需求。部分調查小區車庫總數、地表車位、暫停車輛數對比見圖1。
2.2滿意度調查
每個小區調查10個業主對小區停車問題的滿意程度,其中50%的業主對所在小區的停車問題持很不滿意和不滿意的態度,30%的業主感覺一般,感覺滿意和很滿意的業主占20%。滿意度調查結果見圖2。

圖1 小區停車現狀圖

圖2 滿意度調查
3可行性分析
3.1小區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位置規劃設計分析
我國城市居民小區大部分為橫向設計,兩住宅樓間留有足夠的人行橫道和綠化帶,但隨著私家車數量的急劇增長,已經出現人行橫道和行車道并用的情況,更嚴重的甚至占用綠化帶停車。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將地面綠化抬升到二層平面,一層建停車場進行車輛的集中停放,二層建設小區綠化設計,新型停車場在停車場和小區綠化規劃設計上完全符合規范要求。
3.2小區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需求分析
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在停車位需求和居民綠化需求上體現出新穎的創造。小區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設計停車位達到30個,在原有停車位數量上增加一倍,根據調查發現在原停車位數目上增設30個停車位,可以使80%以上小區每車都擁有停車位,徹底解決小區停車亂停亂放的現象。停車場交通組織采用單行式設計理念,達到行車者最大視野便于找到空缺車位。停車場的入口位于小區的進門處,出口設計在入口對面,在交通組織中可以方便住戶的存車,取車。停車場高度規范要求凈空高度不小于2.2 m實際設計高度設計為2.5 m,對居民采光影響極小,上層由十根鋼筋混凝土支撐柱支撐,柱子尺寸設計要求500 mm×500 mm,停車位設計滿足國家規范。
綠化置空在現代城市環境設計中,不僅注重周圍的地面綠化,還探索發掘建筑的立體綠化.立體綠化是一種融建筑技術與綠化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技術,它使建筑物的空間潛能與綠色植物的多種效益得到完美的結合和充分的發揮,是城市綠化發展的嶄新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小區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主體綠化位于二層,起到增加綠化面積,增強綠化視覺的效果。新穎的綠化形式不但豐富了居民的休閑空間,而且大面積的綠化面積形成了小區綠化下的停車場。
4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設計
4.1小區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概況
某小區橫向長180 m,樓間寬22 m,綠化帶面積380 m2。樓房的中間部分為小區綠化、人行道、行車道。在小區整體長寬比較大的地理環境下,小區停車行車居民出行難度。小區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在保證小區整體設計的前提下,實現小區綠化和停車場設計的結合,解決因車輛增長而帶來的城市居民小區交通擁堵問題,同時改善小區綠化形式,增加綠化面積,營造出舒適安全的人居環境。停車場由兩部分構成,第一層為停車場,長度40 m,寬度16 m,第二層為綠化帶,長度40 m,寬度16 m。
4.2停車場設計
車位設計標準尺寸2.5 m×5.0~5.5 m,實際設計尺寸2.5 m×5.0 m,停車方式為直線式停放,每隔三個停車位設置一根支撐柱,支撐柱主要起到支撐作用,柱子尺寸0.5 m×0.5 m×2.5 m,車與車之間的距離0.5 m,車與柱之間的距離0.3 m停車位間為一條單行雙車道,車道寬度6 m。
4.3綠化置空設計
綠化區以綠化為主,休閑健身為輔。綠化置空是在保證原有綠化帶的基礎上增加綠化與居民活動區域共同設置在二層平面的新型設計理念。
上層總面積為640 m2,休閑娛樂健身面積占總面積20%,綠化凈面積512 m2。
為將綠化面積最大化,采用立體綠化方案,將二層平面進行綠化設計的同時,在支撐柱間采用拱形面綠化,拱面上均設置小型植被,綠化面積16 m2,柱上綠化采用花藍式或圓盤式設計,綠化面積10 m2。

圖3 小區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俯視圖

圖4 小區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側視圖
4.4樓梯設計
樓梯采用雙向設計,在不不影響交通組織的前提下,樓梯正下方全部綠化。
樓梯寬4 m×高2.5 m,扶手高1 m,踏步高0.15 m,踏步寬0.3 m,樓梯與綠化層銜接部分長10 m寬3.5 m,此設計符合樓梯設計規范。(樓梯設計見圖5)
4.5交通組織規劃
小區內的交通組織以交通便利,保障居民安全為前提進行設計。
(1)行車道設計
為保證行車的暢通,小區內行車道均采用單行雙車道設計,車道寬6 m,轉彎半徑6 m,行車導向箭頭等標志均按規范標準尺寸設置。車輛進入小區必須按導向箭頭指示行駛,不得跨越人行分隔線。
(2)人行道設計
人行道寬度2 m,設置在居民樓前,車輛不得駛入。行車道上規劃出人行橫道,車輛在到達人行橫道前需減速行駛,另外在靠近門10 m處設置白色分隔線以保障居民出行安全。(交通組織設計見圖6)

圖5 樓梯設計

圖6 交通組織規劃
5新型停車場與傳統停車場對比
新型停車場與傳統停車場對比。前者停車場車位容量是后者的2倍。在相同通行度下,前者所需面積占小區總面積的35%,后者所需面積占小區總面積的45%;在相同綠化度下,前者小區所需面積超過小區總面積約30%,后者綠化面積占小區總面積約40%。停車位數據對比見圖7,綠化面積對比見圖8。

圖7 停車位數據對比圖

圖8 綠化面積對比圖
6新型停車場經濟效益分析
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的開發成本由土地成本、前期工程費、設備費用、人工費、相關稅費及多種不可預見費等組成。與傳統地下停車場相比,其前期工程費、設備費用、人工費等方面均可以節約很大成本。新型停車場所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效益,更帶來了綠化效益,通過綠化面積的擴大和立體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人文環境的提高是不可估量的。
(1)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適用于原有小區改建和新型小區規劃,特別適用于原有小區改建問題,新型停車場可以在不改變小區總體布局的基礎上增建停車位,改善綠化效果。
(2)新型停車場在路面基礎上進行施工,降低了施工難度,減少施工成本。
(3)新型停車場交通組織易于管理,小區內行車擁堵現象大幅減少。
(4)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綠化面積增大,創造出綠化效果新形式,在生活上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在小區布局上成為特色建筑。
7結論
(1)新型停車場結合城市居民小區規劃現狀進行設計,完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特別適用于原有小區停車問題的解決,在不改變小區原有設計的總體布局下建立小區綠化新型停車場,并大幅度增加了小區綠化面積。
(2)設計方案綠化面積接近小區綠化現狀的兩倍,極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居環境。小區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創新了小區綠化方式,增添了立體綠化形式,二樓花園式綠化,形成綠化式停車場。
(3)小區交通組織以安全便利為前提進行設計,以人為本,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小區綠化置空停車場設計上方便居民出行,合理規劃居民日常出行路線。
(4)通過經濟效益評價可以確定新型停車場的經濟合理性,經濟帶動小區發展。小區綠化置空新型停車場在經濟上是各形式停車場建設中消耗資源最小的方式,并適用于已建小區修建和待建小區規劃。
參考文獻:
[1]陳堯三,石麗芳.停車場規劃選址新方法研究[J].交通科技,2009,(S2):142-144.
[2]劉頡,劉頤.關于我國停車場的博弈實證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2):108-109.
[3]王瑞,孫靜怡,羅錦.住宅小區停車規劃探討[J].汽車與安全,2009,(7):70-73.
[4]吳素麗,冷杰,王亞,晏克非.大城市社會公共停車場選址規劃模型研究[J]. 交通科技,2005,(1):80-82.
New parking design in green space for urban residential area
LIU Yun-he, LI Zhen, LI Wei, LIU Xiao-dong, HU Wen-hua
(School of Civil &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Liaoning 1230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which influence residential congestion, puts forward ideas to solve traffic blocking, from both supply and demand views. Combined wi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and design of new parking lo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and superiority of new parking design in green space. And proposes the idea which builds new parking lot in green space to solve the block.
Keywords: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control; parking lot; green space
收稿日期:2016-01-07
作者簡介:劉云賀(1992-),男,本科。
中圖分類號:U49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3383(2016)05-01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