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技術要點
氮肥利用率是指作物對氮肥中養分吸收的數量占施用氮肥的百分數。當前,我國氮肥的有效利用率普遍很低,水田一般為20%~50%,旱地為40%~60%,提高氮肥利用率是農業生產中普遍需要解決的問題。提高氮利用率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需氮量較多的作物(如葉菜類及以葉為收獲物的作物),需多次補充氮肥使得氮素均勻地供給作物生長需要,不能把全生育期所需的氮肥一次性施入。需氮較少的作物如豆類只需在生長初期施用一些氮肥。谷類作物要根據其需氮特點選定最佳施肥時期才能使谷物高產。對于生長期長的作物,除施用基肥外,還應根據作物的需氮特點追施一至數次氮肥,以滿足作物生長需求。
沙質土有機質礦化快,保肥性差,施用氮肥應少量多次,粘質土有機質礦化慢,保肥性能強,施入土壤的肥料可以很快被土壤吸收、固定,每次施用量應適當多些。另外,銨態氮肥要深施,特別是堿性土壤用銨態氮肥要深施覆土。酸性土壤宜選擇生理堿性肥料或堿性肥料,如施酸性肥料應結合有機肥料施用或先施石灰后施氮肥。
由于我國土壤普遍缺氮,長期投入氮肥,而磷鉀肥相應不足,作物養分供應不均勻,影響了氮肥肥效的發揮。氮肥與有機肥、磷鉀肥配合施用,既可滿足作物對養分的全面需要,又能培肥土壤,使之供肥平衡。
加強水肥綜合管理也能起到部分深施的作用,水田中施用基肥應無水層混施,施用追肥應以水帶氮;旱地中撒施氮肥要隨即灌水,也有利于降低氮素損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施用長效肥料可使其可溶性氮肥逐漸釋放出來,供作物吸收利用,減少氮素損失和生物固定。使用脲酶抑制劑,是抑制脲酶對尿素的水解,從而使尿素能擴散移動到較深的土層中,從而減少氮素損失。目前常用的脲酶抑制劑主要有O-苯基磷酰二胺、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和氫醌。硝化抑制劑的作用是抑制硝化菌使銨態氮向硝態氮轉化,從而減少氮素的反硝化損失的硝酸鹽淋溶損失。
674205云南省永勝縣濤源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雷樹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