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曾冰麗
摘 要: 本文從系統理論視角與角色理論視角梳理當前我國社會工作碩士實習教育模式面臨的困境,探析教育模式的提升路徑,以期用一種合理適當的實習教育模式指引高校在社會工作碩士實習教育中形成明確的發展方向和鮮明的教育特色。
關鍵詞: 社會工作碩士 實習教育 教育模式
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模式是指有關影響社會工作實習教育各要素的組織、結構與安排方式[1]。
根據國外社會工作碩士教育的經驗,要提高實習的質量、達到實習的效果,其前提是要在眾多不同的實習教育模式中選擇一種或多種行之有效的實習教育模式。合適的實習教育模式為實現教育中的各個關鍵要素建立框架、指明方向,是實現社會工作碩士實習教育整體水平提升的關鍵。
一、我國對社會工作碩士實習教育模式的探索
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模式的構建離不開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國社會工作發展的特有路徑和處境,對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產生巨大影響[2]。
第一,實習教育制度建設向規范化與系統化靠攏。以中南民族大學《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為例,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半年的專業實踐,社會工作畢業生不少于600小時,其他專業畢業生不少于800小時,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分成同步實習、集中(團塊)實習兩部分,在兩年內完成,分別計學分”。
第二,實習課程建設趨于專業化與靈活化。一些高校在課堂上融入角色扮演等形式,并對學生進行實習前的相關培訓。
第三,專業師資力量得到了質與量的提高。中南民族大學共有MSW教育教師31人。其中專職教師19人,他們中57.89%的人具有實踐經驗;另有兼職教師12人,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社會工作專業理論基礎,但是實踐經驗較為欠缺。
第四,實習基地建設呈現多樣化發展。中南民族大學通過自建與合作共建等方式,先后建立了9個實習基地和1個專業就業實習基地。基本上是與街道辦事處、戒毒所、社區矯正辦公室、青少年空間、學校等合作共建的,大多屬于政府職能部門,專業社工機構較少,通常是用于本科層次的實踐教學。
二、高校在探索社會工作碩士實習教育模式中面臨的困境
第一,學生作為實習的主體,對社會工作專業缺乏興趣和認識,認同感偏低,造成他們參加實習的積極性不高。
第二,學校作為社會工作碩士實習的組織者,存在諸多問題。從實習目標看,專業學位培養的特點及重實務的專業特質在目標定位中不突出,甚至某些高校片面強調就業率,違背了社會工作碩士實習教育目標定位的初衷;從實習形式看,當前大多高校主要以集中式實習為主,并未將同步實習有機結合;從實習時間看,同國際通用的900小時實習時間標準相比,我國大部分社會工作碩士最低實習時間標準為600小時明顯不足;從實習評估看,主要是通過結果評估,大多數高校只要求學生交一份實習日志或實習報告并附實習證明,機構與服務對象極少參加評估,評估方式、依據、主體存在較大單一性,不能客觀反映社會工作碩士的實習效果。
第三,督導作為社會工作碩士的指導者,因缺乏專業知識和實務經驗,作用很難發揮。
第四,機構作為社會工作碩士實習的載體,其性質對實習目標的實現有直接影響。由于當前我國社會工作專業機構極其匱乏,供學生實習的大多是行政性質的機構,實習內容多停留在檔案管理、文字錄入、會議記錄、打掃內務等普通事務性工作,專業社工技巧運用不上。同時,機構專業化程度低,往往把帶領實習學生當做額外的負擔而非看成實習生專業成長的過程。
第五,服務對象作為社會工作碩士實習的客體,對社會工作知曉度極低,受傳統文化觀念影響使得遇到困難往往先是求助于自身的初級群體,其次是政府。加上社會工作職業化程度低,人們對社會工作不了解,很少有案主主動表達需求。案主資源的稀缺和隱秘性,嚴重制約社會工作實習教育的發展。
三、我國社會工作碩士實習教育模式的提升路徑
(一)教育模式個別化,主體關系協調化。
社會工作碩士實習教育模式的構建應注重國際化與本土化的整合,但重點還是要在此基礎上加以內化進行創新,突出其個性化特征。
(二)課程設置職業化,實習安排科學化。
我國社會工作碩士教育的課程設置相對籠統,以領域劃分的課程比例較大,具體的高級實務技巧和方法課程相對偏少,應當加大對實習方面的課程設置。
(三)實習大綱具體化,實習管理專職化。
在制定實習大綱時應當讓各個利益相關者共同介入表達各自對實習的期望,重點考慮學生主體的意愿,如可以邀請往屆有實習經歷的學生與應屆實習學生共同參與,在達成各主體共識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不同實習階段的實習目標。
(四)實習平臺專業化,實習基地穩定化。
在遴選社會工作碩士實習機構上,應當結合實習教育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選擇標準。首先,對機構性質嚴格篩選,優先選擇那些專業的社工機構或者社會工作專業性較強的機構。其次,所選機構的實習內容應與專業相關。最后,注重機構對社會工作的認同與態度,在考察機構時尤其要注重機構及其領導或者工作人員對社會工作的理解和接納程度。
要保證學生有穩定的實習場所,建設實習基地也不可或缺。實習基地建設對于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操能力和創新性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史柏年,侯欣.社會工作實習[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