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麗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孝心”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心理健康課中引導和幫助學生處理好親子關系及與父母進行良好溝通的關鍵內容之一。
一、利用心理健康課堂教學,灌輸孝心教育
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時常發現許多學生心里根本沒有父母,更不知道心疼父母,往往以我為中心,稍有不順心就與父母鬧矛盾,甚至頂撞父母。這些不良的親子關系往往導致學生性格偏激、親子溝通阻塞、情緒不良,嚴重影響學生健康成長。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孝心”教育。人世間的各個歷史朝代的無數次變遷,都體現“百善孝為先”。如《跳繩曲》活動中學生都會唱唱跳跳,活動結束后,教師給可以給學生布置有關孝敬父母的作文。讓學生就“十月懷胎,九月分娩”談談感受,想向母親說點什么?這樣,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教師的滲透教育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利用團體咨詢活動,滲透孝心教育
團體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受到學生的普遍喜愛,在團體咨詢活動中,通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能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孝心的形成與發展。為此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相關團體咨詢活動,如“孝敬父母從我做起”,提前布置讓學生寫或找《我愛媽媽》的詩歌,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聲中,團體咨詢活動開始了。通過詩歌和歌曲的播放,創設活動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角色。他們講述著父母之愛的故事:那是發生在2010年7.28那場特大洪水所發生的事情。那天深夜,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淹沒多半個村莊,人們紛紛逃往安全地帶。這時只見村中一處將要倒塌的房屋里,一位年輕的媽媽一瘸一拐地抱著一名小女孩,從房屋里出來,急忙放下她,又返回房屋里抱著另一名小男孩從屋里跑出。這位母親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先后兩次救出自己的孩子,可見這位母親的愛子之情是多么偉大。聽完故事,學生的臉上掛滿淚花。我抓住時機開始提問:1.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相信不相信當你們遇難時你們的父母同樣會為你們做出如此舉動?用不著思考全體同學異口同聲地說:“相信。”2.如果有一天年邁的父母需要你們的幫助時你們會不會也盡你們的孝心?這一問題回答者寥寥無幾。3.你們的家庭在贍養老人嗎?作為晚輩你們是怎樣孝敬長輩的?能夠回答的寥寥無幾。我接著引導大家討論,假如你們的長輩有病了,你們會怎樣去孝敬他們?在你父母過生日的時候,你有怎樣的打算?準備什么具有意義的禮物。對此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有的說:我把平時的零花錢積攢起來,為父親買上一件像樣的衣服,為母親買上一個蛋糕;有的說:我爸最愛喝二鍋頭,等他過生日的時候,給他買一瓶最好的二鍋頭;有的說:我要好好學習,把最好的成績,作為生日禮物,獻給我的父母。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達自己的感情,一定會讓自己的父母過上美好、快樂的生日,讓父母感受到——我愛您爸爸媽媽。在團體咨詢活動結束時,主持人播放《祝你生日快樂》的優美歌曲,為活動畫上圓滿句號。通過該項活動,孩子們懂事了,也變得孝順了許多,得到了家長的高度評價和贊揚。
三、抓住傳統、外來重要節日的契機,加強孝心的實踐教育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和黨的富民政策的落實,每個家庭的經濟收入都得到了極大提高,對一些傳統的、外來的重要節日也十分重視。每逢節日,孩子們都特別高興,也是他們心情最好的時刻。因此我們要抓住這個有利契機,及時對孩子進行孝心教育,效果會更好,如過《春節》。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父母就為《春節》忙碌著,這時正是對孩子進行孝心教育的大好時機。教師可以設計《我幫父母做點啥?》的主體教育活動。利用心理健康課課堂,幫助學生理解“幫助”應具備的心理品質(a.關注意志:通過慧眼觀察收集需要我的幫助的人群;b.心靈中富有善心而同情弱勢群體;c.心理決定:我去幫助他;d.立即付諸行動)。在學生中組織“你有存折嗎?”活動,讓學生制訂出《實施幫助別人的計劃》;母親節、父親節、“三、八”婦女節等節日來臨之時,要組織學生開展《我為父母盡孝心》活動,讓他們拿出平時積攢的零花錢,購置一些禮輕情重的物品,獻給父母,讓父母體會到孩子的孝心,以父母與孩子的親子之情;在“六一兒童節”、“青年節”時,“把成長展示給父母”,以次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鼓勵學生心境樂觀開朗,把煩惱置之腦外,在中秋節這個中華民族合家歡樂、幸福團圓的日子里,“把歡樂帶進家庭”;重陽節是老人們的節日,老人們的健康長壽就是子女最大的幸福,我引導學生為老人們送溫暖,“把健康送給老人”。
四、解決親情阻塞
面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親情阻塞——嘮叨”進行了多期有關青春期的孩子應如何陪護更年期媽媽的心理講座。如“察言觀色——收集媽媽的體征表現”保護媽媽平安等,即在學生中進行母子年齡調查,讓學生理解:青春期的孩子越能發揮好自己的優點,更年期的母親就越平安;使學生記住:要在自己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時,立即告訴自己“停下來”,做深呼吸、穩定自己的情緒,想好了之后再說話和行動,宗旨是不傷和氣。以此,讓母親在潛意識中感覺到對兒女的依靠感和安全感,母子連心、母子攜手,讓青春期的兒女保護母親平安度過更年期。通過這些講座,學生提高了對母親的責任意識和親情意識,從而創造一個溫馨、充滿歡樂與生機的家庭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就像一首通俗歌曲《常回家看看》那樣,當學生的心變純變綠,當孝敬——這個傳統美德深入學生心中的時候,家庭的天空就會變藍,世界就充滿著愛。人世間改朝換代無數次,但唯有一個真理從未變過,那就是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