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錦春
(中央財經大學,北京 100000)
?
股權眾籌的差異化監管研究
馬錦春
(中央財經大學,北京 100000)
摘要:股權眾籌行業迅速發展,逐漸在資本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形成了股權眾籌平臺、投資者、行業發展的差異化特征。我國對股權眾籌監管應該針對這些差異化特征,建立我國股權眾籌差異化監管制度框架,從準入制度、第三方資金托管、設置冷靜期制度、建立股權流通機制、從業者誠信數據庫建設、合理確定監管強度等方面對股權眾籌進行監管,合理的配置股權眾籌監管資源,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監管體系,推進我國股權眾籌行業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股權眾籌;差異化;監管;投資者保護
股權眾籌是踐行市場型間接金融理論的積極探索,是金融市場發展實現從間接金融轉向直接金融過渡的重要過程,是連接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的通路。[1]在人民銀行等十部門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股權眾籌融資的合法性并由證監會負責監管。首次明確其合法性,明確股權眾籌融資的監管機構,并提出按照“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監管原則,健全制度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秩序,將有助于股權眾籌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投資者差異化
互聯網金融以普惠金融為理念,面向的是普通大眾或是天然地服務于中小企業。股權眾籌積少成多的力量顯而易見,通過互聯網將龐大的互聯網用戶的投資需求挖掘出來形成強大的資本力量,促進中小企業資本形成。在“領投+跟投”的模式中,領投人一般是專業投資者或者是資本實力雄厚的投資者,但是在一個項目中占絕大多數的“跟投人”是普通大眾,投資者保護同樣重要。金融市場中的投資者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各類主體的理性都是有限的,在信息不對稱、外部效應等市場失靈因素普遍存在的情況下,投資者認知能力、信息能力等相差甚多,投資者之間的差異性是一個特別需要考慮的問題。[2]在互聯網金融中投資者年齡跨度較大,下至青年上至老年,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雖然大眾具有巨大的投、融資需求,但是對于金融風險的理解水平有限,在股權眾籌發展過程中如何保護不同的投資者是監管者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二)股權眾籌融資模式的差異化
因投資者參與股權眾籌項目的方式不同,出現了以下三種不同的融資模式:
1.個人直接股東模式。投資者通過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在眾籌平臺上選擇認為可以投資的項目進行直接投資,籌資企業融資到位后以一定的方式確認投資者權益,比如股權憑證、轉讓協議書等,使投資者直接成為投資企業的股東,并享有相應的權利。
2.基金間接股東模式。投資者投資眾籌項目并不是直接投入融資者企業或者項目,而是投入風投基金,再由風投基金匯集資金投入項目公司,投資者持有風投基金的基金份額,風投基金作為項目公司的直接股東,投資者只是間接股東。
3.“領投+跟投”模式。眾籌平臺在融資過程中指定具有一定資金實力、投資經驗和資源、較強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擔任領導者或者協調者(類似于VC中的GP),其他的投資者作為跟投人。雖然領投人和跟投人都是融資企業的股東,但是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不同。跟投人一般不參與融資企業的管理事務。
(三)股權眾籌平臺運營模式的差異化
在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下,形成了以下三種不同的運營模式:
1.憑證式眾籌。通過在互聯網購買憑證實現股權投資,投資者獲得憑證以及附著在憑證之上的股權,融資者獲得相應的資金,但是投資者并不當然成為股東。美微傳媒和“花草事”采取過類似的做法,但是很快被相關機關叫停。
2.會籍式眾籌。由不超過200人的股東組成,每人認購一定的股份投資于融資項目,主要目的在于獲得一定的資格或者身份。最典型的就是眾籌咖啡廳或者會所,主要目的在于線下交流和溝通,為股東之間更多的合作提供交流媒介。
3.天使式眾籌。通過投資于融資企業而直接或者間接成為企業的股東。主要目的在于獲得資金或者其他形式的回報,國內大部分的股權眾籌屬于這種類型,通過投資眾籌實現理財的效果。
從以上三種形式的股權眾籌可以看出,經過創新發展,形成了不同的股權眾籌模式,其運營目的和方式各不相同,投資者追求的目標不盡相同,運營模式的差異性服務于不同的市場需求,相應的監管理念也應因地制宜。
在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下,股權眾籌應適用《證券法》、《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嚴厲打擊非法發行股票和非法經營證券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在監管層次方面,主要以政府監管為主,政府監管又分為中央政府監管和地方政府監管,但是在具體職能分工方面還沒有任何規定。在監管目標方面,《證券法》以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為宗旨,而其他的規定主要以維護金融秩序、金融安全和保護社會公眾利益為目標,鮮有提及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更忽視了資本形成的功能。在監管具體方式方面,除了經過核準的以外都是要被取締、清退或者嚴厲打擊的,這種市場準入的限制與股權眾籌的發展邏輯是背離的。在監管效果方面,股權眾籌發展勢頭迅猛,但是金融監管當局監管不足,無法及時有效地掌握金融市場動態,每當發生擠兌、“跑路”事件時監管機關才浮出水面,行政中心主義的執法模式弊端暴露無遺。在沒有準確掌握市場行為的前提下就會導致執法機關采取選擇性執法,增加法治的不確定性。
不同的股權眾籌平臺經營戰略、目標定位不同,不同的平臺對投資者和融資者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發展策略是為了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對于差異化的發展沒有深刻的理解將導致監管導向趨同,小無關照,大無約束,監管指標統一,不利于股權眾籌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股權眾籌的監管需要差異化。
(一)股權眾籌具有草根的特征
股權眾籌是正規金融體系之外進行直接融資的方法,具有小額、分散和多人的特點。股權眾籌主要面向草根階層或小微企業融資,而非機構投資者或者專業投資者,當然專業的投資者依然存在于股權眾籌市場。因為金融抑制和投資渠道有限,民間資金充裕,投資熱情高漲。在股權眾籌監管中必須考慮到多人、小額和開放的信息交流特性,以此來考慮股權眾籌監管的設計。[3]
(二)股權眾籌監管的目標分析
股權眾籌是眾籌的一種,是金融創新的產品,自然涉及到金融監管中普遍關注的焦點即投資者保護和信息披露。
一是投資者保護。參與股權眾籌的投資者在投資知識、信息交互等方面與股權眾籌平臺具有較大的差距,信息不對稱較為明顯。一方面,對于股權眾籌我國法律還沒有強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商業的逐利性驅使網絡平臺積極促成交易,借款人急于獲得融資,大都想對股權眾籌項目和產品中的風險加以回避;另一方面,金融消費者保護領域內已經相對成熟的說明義務、適當性要求、后悔權設置、FOS糾紛解決機制、金融ADR機制等制度,在我國互聯網金融交易領域內并未建立,消費者權益受損容易發生但不容易解決。[4]現有制度無法為投資者提供公正、便捷、高效的權利救濟渠道,所以在股權眾籌監管中加強投資者保護亟待解決。
二是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解決金融領域信息不對稱的基本機制。雖然存在理性的集體行為即所謂的“集體的智慧”,在互聯網空間中投資者可以對投資項目進行學習并主動獲取相關信息。但是海量、虛假的信息為投資者帶來了新的困難,如何甄別和利用企業披露信息做出投資決策又是新的難題。根據《證券法》修改建議稿,股權眾籌豁免核準或注冊,并不是指發行人可以不披露任何信息,而是要披露簡化的信息,有針對性、差異化地突出項目風險。而且還要建立虛假披露的法律責任,沒有相應法律責任的信息披露制度沒有任何意義。
(三)股權眾籌監管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股權眾籌平臺在資產規模、業務品種風險復雜程度、內部管理層級上都各具特點。投資者包括機構與小額和分散的個人投資者,層次不一,利益訴求各異。對所有的股權眾籌平臺進行統一標準的監管,在財務投入、人力資源、技術支持上難以承受,而且與其所面臨的風險并不匹配,從成本收益來說極不劃算。一方面,股權眾籌因所處的地域差異、發展目標的差異、金融要素稟賦的差異、社會環境的差異,形成了差異化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組織架構、客戶群體、成長階段、風險控制等要素發展的差異化,要求對股權眾籌項目和平臺的監管目標賦予不同的風險權重。股權眾籌監管要考慮對各種監管要素進行合理的配置和調整,以達到監管收益的最大化和公平性。
(四)市場直接融資的需求與供給分析
在資本市場中企業可以通過主板、創業板和新三板進行融資,也可以向小額貸款公司進行借貸,亦可以通過銀行借款籌措資金,還可以通過民間借貸實現資金集中,但是這些方式要么門檻較高、成本巨大,要么風險較大。這些融資方式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只能“望梅止渴”,股權眾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融資難度低的渠道,可以有效解決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雖然股權眾籌融資在我國起步時間較晚,但是發展勢頭迅猛,加上我國金融市場企業融資需求巨大,投資者投資熱情很高,使股權眾籌成為投資者投資的便利渠道。
我國正規金融體系發展較為完善,無論是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還是新三板都有成熟的治理監管體系,形成以證監會到地方證監局的縱向監管體系和交易所或者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自律監管。相對于這些正規金融體系之外的民間金融,非法集資類罪名則成為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雖然各地都在探索規范民間金融的發展路徑,但是尚沒有體系化的監管規則。對于股權眾籌,在《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確定了相應的監管機關,但是并沒有相應的監管法律法規。一方面,監管真空使得包括股權眾籌在內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獲得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導致各種“跑路”、詐騙頻頻上演。因此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既要發揮股權眾籌便利融資的作用,又要建立適度差異化的監管體系,使得股權眾籌乃至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得以規范發展。
(一)建立健全股權眾籌法律法規體系
現階段,僅僅明確了股權眾籌行業由證監會進行監管。2014年12月1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了《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其中對股權眾籌的規范進行了嘗試,將股權眾籌發行行為界定為非公開發行,并就股權眾籌平臺的定位、融資者與投資者的權利義務、備案登記、信息報送和自律管理方面等做出規定。但是存在私募與眾籌邏輯上的矛盾與沖突,更有學者發出私募何以眾籌的批判。[5]還有投資者保護、差異化信息問題和信息安全監管等等諸多問題沒有進行規范。
在《證券法》(征求意見稿)中也對股權眾籌的監管進行了嘗試,其中規定“通過證券經營機構或者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機構以互聯網等眾籌方式公開發行證券,發行人和投資者符合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條件的,可以豁免注冊或者核準。”嘗試將眾籌作為證券發行的一種方式,規定在一定的條件下豁免眾籌的注冊,同時在授權條款下授權證券監管部門制定具體的監管細則。這一監管思路符合國際上對股權眾籌的監管規定,值得我國在設計股權眾籌監管制度體系時借鑒。
我國制定股權眾籌法律法規既要根植于本土行業發展實際,又要借鑒國外先進、成熟的制度理念,融合共性,突出差異。
(二)重塑監管理念
現階段我國監管體制仍是分業經營下的機構監管,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化,單純的機構監管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互聯網金融的全面發展正在改變金融的生態,促進了資本流動的效率,推進了利率的市場化,改變了金融發展模式,迫使銀行更加開放。互聯網金融的哲學即開放、合作、整合、信任、共同體、云、普惠、解構、創新。[6]在新的金融發展模式和背景下,無論是功能監管還是機構監管,單一的監管框架都不能實現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風險監管的全方位覆蓋,因而二者的相輔相成,才是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的未來發展趨勢。
在我國的既有模式下,應該建立以機構監管為主、功能監管為輔的模式。首先,機構監管在我國金融監管領域發展多年,存在監管路徑依賴,這也有利于監管機構積極有效地實現監管目標。其次,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化,各種金融產品層出不窮,只有改變監管思路,加強功能監管,才能兼顧金融領域的新產品。根據不同的風險屬性采取適當的監管策略,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惡性循環。
(三)差異化的監管框架具體設計
1.準入制度
(1)投資者分層管理制度
股權眾籌與傳統投資渠道不同,其門檻應該更低,能使大量民間資本搭上互聯網“快車”進入金融領域,通過投資于中小企業實現資本的保值增值。如果投資者門檻定得過高,不僅違反了股權眾籌普惠金融的理念,而且將投資者僅僅局限于那些“輸得起”的人,不利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構建。美國《眾籌規則》并沒有對投資者設定準入門檻,但是對年收入10萬美元以下的投資者設定了年投資額不高于2000美元或年收入、凈資產5%的限制。風險承擔能力和對風險具有充分認知和接受度是合格投資者的必備條件,即要求投資者能夠承擔投資風險。JOBS法案規定單個投資人一年的股權眾籌投資不能超過2000美元,使投資者成為“輸得少”的人,最大限度地減少投資者損失的風險。這就符合了股權眾籌面向小企業、小融資額、普通老百姓的特點。
筆者不建議僅面向成熟的投資者,對于成熟的投資者在現實中還沒有具體的標準,如果僅僅與投資者的收入和凈資產作為標準,也很難知悉投資者的真實風險承受能力。建議將投資者進行分層,進行差異化的投資標準限制,迎合投資者投資需求。資本市場既需要“輸得起”的人也需要“輸得少”的人,這樣才能符合普惠金融的理念,才能保障大眾參與金融市場的權利。
(2)股權眾籌平臺準入制度
股權眾籌平臺作為中介機構,在股權眾籌融資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從國外對股權眾籌平臺的規制現狀來看,設立股權眾籌平臺要經過金融監管機關或者證券監管機關的注冊或者許可。實行注冊制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實行許可制的國家有英國和新西蘭等。實行注冊制抑或是許可制都要求股權眾籌平臺具備一定的條件,比如注冊資本、運營基礎設施、管理人員資格和業務管理制度等。對于我國的股權眾籌平臺,應該定位于信息中介機構,嚴格規定在相關機關的許可下才能運行,還要要求平臺對眾籌項目進行審核和盡職調查,明確項目發布人的資質和責任,防止虛假項目進入金融市場,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2.第三方資金托管機構
融資活動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資金托管,如“大家投”等眾籌平臺先由投資者通過有限合伙的形式將資金匯入投付寶賬戶形成資金池,而平臺無法保證資金的安全。在《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規定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實現客戶資金與從業機構自身資金分賬管理。客戶資金存管賬戶應接受獨立審計并向客戶公開審計結果。人民銀行會同金融監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管,并制定相關監管細則。股權眾籌中很多平臺以各種形式產生資金的沉淀形成資金池,增加了投融資者資金的風險。進行沉淀資金的第三方托管有利于風險隔離,保護資金安全。
3.設立冷靜期制度
建立投資者冷靜期制度,即賦予投資者在一定時間內解除合約的權利。從國外來看,意大利的冷靜期是7天,美國和韓國的投資者都有在募資截至日前取消投資的權利。設置冷靜期制度可以防止投資者因沖動或者不了解產品信息而進行投資帶來的不利后果,更大程度地保護投資者。在我國,設立冷靜期是有先例可循的,例如我國保險領域的猶豫期相關制度和規定。保監會2000年頒布的《關于規范人身保險經營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和2006年發布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中都有關于猶豫期的規定,這些都是在股權眾籌領域可以借鑒的。筆者建議參考我國已建立的冷靜期制度,在股權眾籌領域設立此類制度。
4.股權眾籌份額的流轉退出機制
股權眾籌投資人能獲取的回報一般有三種:一是通過轉讓股權獲得利差;二是從公司分配紅利;三是持股至上市轉讓股份獲利。這三種方式都表現出回報周期長、流動性差的特點,抑制投資者投資興趣。因此,需要建立集中股權交易的二級市場,方便投資者交易股權,增強流動性,這個二級市場可以仿照私募股權基金份額報價系統或者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另外一種流轉方式就是通過新三板與股權眾籌的對接。新三板作為當下比較成熟、完善的資本市場,有助于股權實現溢價。其投資形式包括基金公司設立新三板領投基金、股權眾籌平臺發行投資新三板的基金產品和擬掛牌新三板企業或者已掛牌新三板企業到股權眾籌平臺上轉讓股權或者發行定向增發項目。股權眾籌平臺與新三板的結合既能給基金公司創造新的融資渠道,又能實現股權眾籌投資的流動,使投資者能在流通中實現投資的保值增值。
對于股權眾籌這種投資行為,只有通過較為便利的方式變現才能體現出其收益預期。只有讓股權眾籌的股權流通起來,才能加強市場上資本的自由流動,降低信息不對稱和不完備,降低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可能,增加投資者的資金退出渠道。只有解決股權流動性問題,才會有更多的投資者投資于股權眾籌,才能充分激發股權眾籌市場的活力。
5.建立股權眾籌數據庫
(1)建立股權眾籌核心數據信息
證監會應當建立股權眾籌監管核心數據庫(包括眾籌平臺和融資企業基本情況、企業文化、風險偏好、經營和外部環境等)和關鍵檢查指標以及風險評估體系。這一核心數據庫的設計,應當與股權眾籌業務和風險的復雜程度相適應,并降低數據標準化成本。通過監管核心數據庫,監管人員可以更加協調一致和有效地記錄和探討關鍵數據信息,從而建立與風險適當的監管機制。
(2)建立股權眾籌平臺及其融資方誠信數據庫
國家正在大力建設和完善征信體系建設,未來個人誠信記錄必將在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建立誠信數據庫及時公布相關經營者的誠信數據,作為投資者投資的參考依據。征信體系是現代金融體系運行的基石,是金融穩定的基礎。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必須按照金融的發展規律運行。[7]信用在互聯網金融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股權眾籌依賴每一個參與者的良好信用,尤其在“跑路”甚囂塵上的背景下,股權眾籌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這不僅是經營決策的戰略問題,更是對每一位投資者負責的信用問題。當前股權眾籌發展乃至整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在于金融征信,只有形成完善的金融征信體系,才能實現股權眾籌的可持續發展。構建股權眾籌行業誠信數據庫可以參照我國《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第三十二條的規定:“中國證監會將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及其他私募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誠信信息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根據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用狀況,實施差異化監管”。
目前央行的征信系統主要覆蓋商業銀行和部分小貸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相關的信貸信息,并未覆蓋到股權眾籌領域,而央行征信都要經過信息主體同意才能征集相關信息,現實中很多信息主體不愿意將個人征信信息錄入央行征信系統。對于股權眾籌征信信息系統建設應該由監管機構即證監會來進行,這樣有利于及時有效地進行信息的征集和完善,統一征信標準,創新監管措施。根據我國《征信業管理條例》的規定,監管機構有權推進本行業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所以證監會有權根據股權眾籌平臺和投融資方的誠信信息建設誠信信息數據庫,并根據誠信信息進行差異化監管。
6.簡易信息披露機制
高水平專業化和計算復雜的財務信息和模糊不清的風險信息,使眾多的投資者無所適從。因此對于股權眾籌面臨的風險應該以簡單易懂且能夠反映實際風險水平的指標代替。對不同資產規模、不同業務復雜程度的股權眾籌制定不同的監管報告內容要素和報送頻率。監管機構可在識別股權眾籌主要風險類別的基礎上,對監管報表和報告內容進行增刪,并對報送頻率進行調整。
股權眾籌的信息披露義務人包括股權眾籌平臺和融資者。融資平臺作為信息中介一般被賦予更重的信息披露義務,融資者提供關于融資項目的相關信息,投資者可以依據披露的有效信息做出是否投資的決定。在股權眾籌領域信息披露的要求應不同于證券市場,否則高成本的信息披露機制將使股權眾籌失去存在的價值,所以應該建立股權眾籌行業的簡易信息披露機制。
7.合理確定監管強度,實行彈性監管
監管機構對股權眾籌平臺的監管,應該根據其誠信評級結果采取差異化監管策略。適當減少全面審查,減少對企業的不必要“騷擾”,加強對薄弱領域的專項檢查。督促其加強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改善財務狀況。監管機構對股權眾籌行業風險要有一定的容忍度,為創新留出足夠的空間。擺脫金融行業“一管就死”和“一放就亂”的困境。當然彈性監管也不是完全的放任自由,必須要防止模式創新風險、法律風險和道德風險以及系統性風險,在此基礎上實現行業自由可持續發展。
8.建立股權眾籌監管政策溝通和評估機制
建立監管對話機制,建立由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人民銀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組成的咨詢委員會,并在地方設立本地委員會。各本地委員會要對本地區設置特有的監管要求、金融基礎服務、財政稅收政策等,對股權眾籌的影響和適用性進行討論并予以明確,增強監管規則的適用性。股權眾籌平臺還可以通過對話,建議監管機構修改不適當的監管規則和政策,協調在監管過程中需要改善的措施,提高監管規則的透明度。建立監管政策預告和評估制度,每項監管政策和指引出臺前,應充分征求相關企業的意見,并對執行成本進行預評估,及時廢止不適宜的監管規則并予以公告。加強法律法規的實用性和操作性,促進股權眾籌行業的健康發展。
(四)股權眾籌監管資源配置
1.建立證監會和證監局自上而下的監管框架
《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規定,股權眾籌由證監會監管,這使股權眾籌有了相應的監管機構,但僅僅由證監會監管可能力不從心。同時,股權眾籌發源于民間,根植于地方,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因此股權眾籌的監管應該緊緊跟隨股權眾籌發展的差異性,不宜采取一直沿襲的對傳統金融機構的集中式統一監管模式,應該構建從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多層次監管體制,因地制宜,實現股權眾籌行業多元化的發展。
2.加強股權眾籌行業自律
加強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管可以填補行政監管和機構監管的弊端,使監管方式更加多元化,實現行政機關監管和行業協會監管的結合,從而構建差異化監管路徑。與行政監管相比,行業協會具有以下兩點優勢:首先,行業協會的自律有利于軟法治理機制的形成,樹立“廣泛參與、協商共治”的互聯網思維:其次,行業協會作為監管機關和股權眾籌行業之間的中介,在二者之間起到信息傳遞、溝通協調的作用。
3.證監會、證監局和地方政府等相關部門的監管協調
股權眾籌等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是完善多層次金融市場的一部分,因此需要由證監會和人民銀行等中央部門以及各級地方政府構建一個職責清晰、功能互補、信息共享、協作緊密的審慎監管與政策支持框架和協調運行機制,使財稅政策、貨幣政策、監管政策及法律體系建設能夠更好地融合起來。
參考文獻:
[1]楊東,黃超達,劉思宇.贏在眾籌[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25.
[2]張守文.經濟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35-137.
[3]彭冰.股權眾籌的法律構造[J].財經法學,2015(3):11.
[4]徐孟洲,殷華.論我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J].財經法學,2015(5):48-50.
[5]萬國華,王才偉.“私”募何以“眾”籌——評《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J].證券法律評論,2015:435.
[6]王曙光.互聯網金融的哲學[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3(6):53-59.
[7]袁新峰.關于當前互聯網金融征信發展的思考[J].征信,2014 (1):39.
(責任編輯:李丹;校對:龍會芳)

Research on Differentiated Regulation of Equity Crowd Funding
Ma Jinchun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00,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quity crowd funding industry has enabled it to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apital market.Differentiated characteristics have formed in equity crowd funding platform,investors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These differentiated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utilized in the regulation of equity crowd funding so as to establish China’s differentiated regulation policy framework of equity crowd funding.We should regulate the equity crowd fundin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market access,third-party fund management,establishment of a cooling-off period system,establishment of equity flow mechanism,establishment of participants’credibility database and reasonable regulation intensity.We should appropriately allocate the regulation resources of equity crowd funding and set up a regulation system from central to local level so as to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quity crowd funding industry.
Key words:equity crowd funding;differentiated;regulation;investors’protection
中圖分類號:F8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6)03-0011-07
收稿日期:2016-04-27
作者簡介:馬錦春,男,回族,甘肅臨夏人,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為金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