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珈翊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面臨的挑戰與發展
臧珈翊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100024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主體多元化,信息傳播呈現即時化特征。相比較而言,電視新聞傳播的相對滯后無法即時跟進信息的傳播,在傳播上要面對大眾缺少個性化色彩。電視新聞的挑戰既是新媒體的環境所帶來的,同時也是電視新聞本身的問題所致。面對挑戰,電視新聞可以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實現轉型發展。文章結合“挑戰與回應”模型來探討電視新聞的發展。
新媒體;電視新聞;信息傳播
信息技術的提高,特別是網絡的發達給人提供了多樣化的信息溝通工具,從而幫助人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與此同時人也從信息的接受者轉變為信息的發布者,人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及時地通過網絡向外擴散開來,信息的主體轉換加速了信息的交流,網絡無邊界的空間促進了信息的互動,而電視新聞則在這種技術背景下面臨著尷尬的境地。電視新聞一般對社會上事件的報道具有滯后性,很多細節性的東西早已經被人熟知,因此在新聞的播放中往往是在回放事件,收視的效果必然不會很好。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主體切換到接受者上,接受者可以根據信息的擁有量隨時的更換信息,電視新聞在制作的時效性上遠遠落后于新媒體,其發展要接受技術所帶來的各種挑戰。
1.1電視新聞傳播信息滯后
電視新聞在傳播前需要對信息進行采集,根據信息內容進行制作,根據節目風格選擇固定的表達方式,一般而言電視新聞的信息傳播落后于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新媒體帶來的技術變革使得掌握新媒體技術的人能夠根據自己的經歷及時地將信息傳遞到互聯網空間中,在新媒體環境中人獲得信息的時效性更短[1]。相較于電視新聞,新媒體帶給觀眾的是全新的現場轉發,在獵奇心理的作用下,觀眾可能會提前對事件進行了解,所以電視新聞所傳播的信息早已經被觀眾所了解,傳播的時效性落后導致電視新聞傳播的存在性受到弱化。
1.2電視新聞傳播的個性化色彩不強
電視新聞傳播根據節目的定位以及節目的主要受眾特征來安排節目,一般都具有中立客觀的態度,并且在電視新聞傳播中感情化色彩不是很濃。從電視新聞傳播的主要表達方式來看,電視新聞通過信息的采集來制作節目,直接以單向的方式向觀眾表達電視新聞內容,觀眾在接收信息時一般都是被動的,也就是說觀眾沒有對信息的選擇權,而且電視新聞傳播的固化形象無法滿足人的多元化需求,在新媒體的廣泛傳播中,人們更喜歡根據自己的偏好來獲得信息。
1.3電視新聞互動性不高
電視新聞從信息的收集到制作過程一般都是按照標準程序進行的,在新聞的制作過程中媒體內部的成員參與其中,而處于媒體外的觀眾完全不知道操作的流程,而且電視新聞傳播只是將其作為一個傳播的媒介,也就是說傳播成為了一種自上而下的發布,電視新聞傳播主體與觀眾缺少互動,而在信息交流媒介繁多的信息化時代,信息實現交叉傳播,人們更樂于在社交空間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主要是對新聞事件的事后參與[2]。電視新聞自身的特性無法實現這一點,因此受眾數量也會逐漸減少。
新媒體改變了信息傳播的環境,信息的傳播即時化,在信息的傳播中更加注重對信息的互動,人與人之間密切地聯系在一個公共空間內,在新媒體環境中,信息能夠擴散放大,突破了電視新聞的地域性特征,當然電視新聞作為信息傳播的一種媒介也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在新媒體環境下關鍵是要根據面對的挑戰及時尋找發展策略實現轉型發展。
2.1增強新聞的時效性,及時向公眾傳播
在電視新聞媒體中,新聞的傳播程序延緩了信息的傳播,在新聞的傳播過程中電視新聞無法及時的跟進,相比較新媒體,電視新聞缺少時效性,因此在滿足觀眾對新聞的現場情境溯源方面就存在一些不足[3]。電視新聞在制作中需要盡快的減少時間上的誤差,在第一時間將新聞推送給觀眾,特別需要在網絡時代下能夠根據網絡信息平臺來傳遞信息,減少觀眾對信息等待的時間。
2.2挖掘信息的深度,提高新聞傳播的價值
新媒體雖然在信息的即時性上有優勢,但是它無法實現對信息的深度挖掘,而在多元化的社會中因為對信息的挖掘可以探索信息所負載的各種價值,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提高新聞傳播的價值,這也是電視新聞所不同于新媒體的一個重要方面,它重視信息的質量而不追隨于對信息的簡單性報道。電視新聞傳播的這一方式將幫助新聞獲得更大的價值空間。而對電視新聞的深度報道也會吸引更多的觀眾來了解新聞背后的邏輯與價值。
2.3提高電視新聞互動性,加強與觀眾間的黏性
電視新聞的傳播采取的是單向的模式,觀眾屬于被動的信息接收者,對信息的反應狀況取決于信息與生活的聯系程度,一般而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能夠受到關注,而與自己生活不相關的信息在不了解其價值的情況下受到忽視。電視新聞對于觀眾的關系維護也不很重視,這就導致了與觀眾的粘性不高。電視新聞在發展中需要緊密結合觀眾的生活,積極的與觀眾在電視新聞傳播后進行互動,實現從生活中挖掘素材,推進電視新聞的發展。
電視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中面對著多方面的挑戰,新聞的滯后性使得電視新聞節目在收視上下降,新聞無法滿足觀眾的需求,在新媒體的信息沖擊過程中需要將自己的信息進行深度挖掘,發揮新媒體所不具備的優勢才能夠實現對電視新聞的發展。電視新聞的傳播方式在輿論場中一般都具有權威性,在發展中需要緊密地把握這一點,特別是要對新聞的真實度以及新聞的深度進行嚴格把關,只有這樣電視新聞才能在多元化的信息傳播主體中成為一枝獨秀。
[1]趙娜.全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的創新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4(3):6.
[2]蔣茜悅.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傳播路徑選擇[J].新聞研究導刊,2016,6(6).
[3]陳小兵.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策略——以央視的新聞節目為例[J].新聞世界,2015(3):30-31.
作者簡介:臧珈翊,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播音主持,新聞傳播。
G2
A
2096-0360(2016)14-0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