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琴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策略及意義
◎趙秀琴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農作物病蟲害問題比較嚴重,影響了我國農作物的收獲量。所以,人們對于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就給予了高度重視。本文分析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策略,從而有利于推動農業經濟向前發展。
農作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重大影響,因此農作物的生長狀態以及收量對農民至關重要的。目前,農作物產生病蟲害的幾率越來越高,這對農作物的生長狀態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威脅。針對這一問題,單純的靠農藥防治是不現實的,其效果并不好。我國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病蟲害的種類繁多,在防治上有一定的難度。總的來說,病蟲害綜合防治是以“綠色、健康、可持續”為核心,也就是重視農業、生物和物理防治技術,科學合理使用化學防治。當前人們越來越重視農產品質量,為了能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損失,就要綜合利用病蟲害防治措施,科學使用農藥。
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歷程回顧。上世紀60年代初,針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國外專家提出了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概念,從而明確了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目標,是將病蟲害種群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確保不危害到農作物。同時,196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也提出了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概念。從我國來看,農作物病蟲害工作涉及到了化學防治、農業防治和改變病蟲害生存環境等多個方法,在此基礎上便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防治措施和方法。1975年綜合防治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目標被正式的確定為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方針。與此同時,還強調了在工作中要堅持對化學防治、生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項技術進行合理利用,從而達到病蟲害防治的目的。
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認識。很多農民在發現病蟲害后,因沒有采取一個綜合防治方法,使得他們對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缺少一個正確認識,從而可以看到防治效果并不好。當前的一大部分農民都普遍對病蟲害的防治認識存在一定的狹隘性,他們認為只要采取一些防治技術就可以了。然而在科學技術和生產力迅猛發展的今天,對于病蟲害綜合防治又有了新的認識及要求,即:考慮到農作物的耕作規律、生長規律及生長的外部環境等多種因素,再根據實際存在的問題采取具體分析策略,使農作物能安全生長。
根據上述內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在實施全面性、綜合性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時,其出發點就是作物的生長情況,同時用具有針對性的方法來協調好不同手段及措施之間的關系,遵循自然界發展定律的要求,并不是說只要殺光所有的蟲害,作物就能生長了,而是要求我們盡量將病蟲害的危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降低病蟲害的危害,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長,這將是病蟲害防治的主要目的。
農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在過去對于生物災害的防治和研究仍是局限于單一的病蟲害。隨著發展變化,單一的防治逐漸過渡到多樣性防治和綜合性防治,同時防治規模也在明顯的擴增,彰顯出了綜合防治技術的優勢,帶動了我國農作物的增產增收,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促進農業經濟的良性發展。總之,作為農業科研人員,其自身的責任是重大的,為了保證農業的安全生產,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策略的研究就具有重要意義。

制定有針對性的病蟲害防治方案。制定病蟲害防治方案就要先統計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的主要種類、時間等,并針對農作物病蟲害的種類制定出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在該工程的開展中采取的具體方法是明確各級自身的責任,在會議上統一制定防治方針,再向各個防治小組和部門逐級的下發工作任務,分區走訪農民和農田,以便能夠全面了解農作物病蟲害情況,最終確保制定出有效性、針對性強、全面的措施。此外,還要對所有防治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的操作培訓,主要包括藥物、機器的正確使用方法等,同時做好農業的教育宣傳工作,通過具體的防治措施來解決好農業和農民的實際問題。
采取科學先進的防治技術。既要認識作物防治病蟲害的先進技術,也要學會其使用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例如:對蟲害繁殖方面的工作來說,如果等到它們大范圍繁殖后再去防治就來不及了,所以要先對它們做好監測工作,用科學的監測儀器或者機器設備對病蟲害的生長情況進行分析,并在實踐中提高監測水平,從而在根本上降低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危害。
對農藥市場加強管理。一方面規范經營行為,加大崗前培訓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農藥經營市場規范化運營,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農藥經營單位的審查培訓,使其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及其職業操守。并且對于市場上的新藥也要加強培訓,使其了解藥物的用法、用量及其適用的情況等,進而指導農民合理科學的用藥,以免農民濫用藥或誤用藥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是要加強農藥的監管力度,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一些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藥物中不乏一些禁藥和假藥。所以,必須對市場進行嚴格的監督,避免市場上出現禁藥和假藥,這樣才能保證藥物的有效性。
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對農藥的使用可以采取以下對策:一是修改偏嚴的防治指標,貫徹達標用藥;二是盡量選擇使用對天敵影響少的選擇性農藥,提倡有效低劑量,抓好挑治、兼治,減少用藥面積和用藥次數;三是盡可能最小限度的使用化學農藥,對自然天敵的作用則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從而把病蟲危害損失降低到經濟允許水平以下,最終使發生病蟲的量維持在低水平的生態平衡中。
(作者單位:平頂山市農業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