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眾



康老師在上海市青浦區(qū)金澤鎮(zhèn)岑卜村包了10畝地。今天,我走進這片實踐田,從她那里了解了怎樣做不用化肥和農(nóng)藥的有機農(nóng)業(yè)和生態(tài)農(nóng)業(yè)。
不使用農(nóng)藥,好處多多,可以防止污染、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保護生物多樣性。那么問題來了,不打農(nóng)藥,怎樣才能有效控制病蟲害呢?康老師有辦法,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法、昆蟲信息素、部分生物藥劑,或者通過輪作、間作、混作等科學的耕作方式,恢復農(nóng)田的生物多樣性、控制雜草等等。短短一晚,我對通過恢復生物多樣性來防蟲有所感悟。
田邊有防蟲網(wǎng),可以有效攔截為害作物的昆蟲。由于被催促著去吃晚飯,我沒親眼見到防蟲網(wǎng),但看到了防鳥網(wǎng),它們被罩在西紅柿架上。很多成熟后顏色鮮艷的果實備受鳥兒的青睞。雖然它們也是除蟲小能手,但也會禍害成熟的作物,比如地里的西紅柿,大多會在七八成熟時就得采摘走,否則就會招來以白頭鵯為首的鳥兒的啄食。
為留住螳螂,康老師在地邊種植了一排木槿。秋天時,木槿枝條上滿是螳螂的螵蛸。可想而知,第二年會多出多少田間小衛(wèi)士。
康老師侍弄田地必開溝渠。溝渠里可以種水生植物,比如香蒲、茭白、荷花等,還可以吸引來眾多親水小動物,其中的蛙類更是捕蟲小能手。但不可避免的,水渠也引來了入侵物種小龍蝦。小龍蝦被擺在餐桌上時是令人垂涎的美味,但它們在水渠里橫行真真是個令人頭疼的主兒。它食性很雜,從浮游生物、藻類、水生植物,到小魚、小蝦、小蝌蚪等,無一不在它的食譜上。甚至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它們還會自相殘殺,可見其食性兇猛。康老師田里的作物深受其害不說,最心疼的是今年在小水塘中種下的荷花,被小龍蝦屢屢咬斷莖葉,竟沒有一棵幸免于難。因此,田間的每條溝渠里都下有地籠,有專人定時來把它們清出溝渠。即便有這樣得當?shù)拇胧€是會出現(xiàn)意外。前些天的一場特大暴雨后河湖漫灘,小龍蝦們又肆意擴散開來,于是農(nóng)莊召集天下食客來釣小龍蝦。姜龍老師說了:這些小龍蝦可用來喂雞、喂鴨、喂貓、喂狗、喂刺猬、喂人……
我在花椰菜殘破的葉背后發(fā)現(xiàn)了一只菜粉蝶的蛹。為觀察羽化,我決定把它帶回家。蛹已成褐色,同行的老師根據(jù)經(jīng)驗都覺得這只蛹可能當晚就會羽化。這一夜我還真惦記得夠嗆,第二天很早便起來看它,但沒動靜。這一惦記竟就是兩天,我雖百思不得其解,也沒多想。16日夜里10:30左右,我無意中又往小盒子里瞅了一眼,一陣驚懼感猛然襲來,蝶蛹中正烏烏泱泱地涌出團團的寄生蜂,70余只……寄生蜂的習性總讓我想起電影《異形》中的場景,會覺得害怕。但我也知道,寄生蜂是消滅蝶蛾等幼蟲和蛹主要的自然手段,在被頻繁打藥“照顧周到”的環(huán)境里是沒有它們的蹤跡的。
晚飯后出門,天色已暗下來,正西方半空中金星像顆鉆石樣閃著璀璨的光,布瓜老師說金星代表著浪漫。果然,之后我們便開始了一段浪漫的夜游之旅。
路邊的樹干上有很多擬步甲,草叢里一只碩大的天蛾被驚飛,沿途柵欄上,蜘蛛布下了嚴密的防線。趁黑漆漆的夜色,數(shù)只小龍蝦在村道上游逛。我們還看到房檐下金腰燕的空巢和家燕的4只雛鳥。就在這期間,路旁的田里,柴草垛里,已有黃脈翅螢的點點蹤跡,吸引我們的正是它極微弱的、明滅不定的光亮。
走到一片較寬的水域邊,仿佛闖進了奇幻精靈的領(lǐng)地。千百只條背螢拖帶著短短的光軌,在河面上方飄忽著悠悠的光,那如此真切卻又令人恍惚的黃綠色,時疏時密,時明時暗,仿佛沿河流動著的翩翩樂章。明明夜很靜,但我卻好像聽到精靈們喧鬧的聲音。
如此美妙的場景是近兩年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所改善才出現(xiàn)的。但要保護這種場景也不易,螢火蟲很脆弱,有一年因噴灑了大量除草劑,當年螢火蟲數(shù)量便急劇減少。化學武器的殺傷力可不是獨對人類為自身利益而定性的“害蟲”有效啊。
我的相機無法記錄下當時的場景,但美妙的瞬間早已刻在我的腦海里,回來便用畫還原了當時的情景。
黑暗中,隱約看到田埂邊大塑料布蒙住的一堆什么東西,康老師說那是在堆肥。就是將日常廚房所余的瓜菜皮、蛋殼等自然分解。農(nóng)作物使用堆肥,既可以改善土壤肥力,還能避免長期使用化肥而造成的土壤板結(jié)等問題。塑料布邊沿有深棕色浸出液,那就是最有效力的肥料。我暗自偷笑,原來我一直有個錯誤的認知,以為堆肥僅是指漚家禽、家畜、人類的糞便使之發(fā)酵呢。改善土壤質(zhì)量的另一個措施,是康老師在實踐田里種下的大片紫云英,那是天然的綠肥。
許是我們夜游的時間還偏早(晚8:00前),夜里常常光顧的赤練蛇和短尾蝮都沒有出現(xiàn)。溝渠里最多的還是蝌蚪和青蛙。在手電光的照射下,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密密挨挨地在躍動。這種低等微小的生物也正是層層遞增的高階生物的基礎(chǔ)。
作為一個觀察者,這一晚收獲滿滿,卻又是有限的。但窺一斑而知全豹,至少今晚我加深了這樣的理解:增加物種(包括動植物)的多樣性,恢復自然本來應有能量良性循環(huán),便可以從宏觀上把握物種間的平衡。構(gòu)成食物鏈的哪一階段都不能缺失,只有它們保持連貫,才能順暢發(fā)展,而自然物種越多,食物鏈的金字塔就越穩(wěn)定,物種間才能更好地互相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