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鶴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不斷加快,航運港口對一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國航運港口在國際上占據重要地位,但是總體來看大而不強,如何將我國航運港口打造為世界一流強港,是當前相關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分析國際航運港口發展趨勢發現,國際航運港口業態逐步升級,功能不斷完善。我國應借鑒國際航運港口發展經驗,從管理體制、運營模式等方面入手,以期推動我國航運港口向現代化發展。
一、國際航運港口發展趨勢分析
(一)航運港口建設向集群化、深水化發展
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促進了國際航運業的激烈競爭,推動了航運港口集群化以多種形式的發展。目前,世界上較出名的航運港口群有紐約—新澤西港口群、西歐港口群、東京灣港口群、長江三角洲港口群等,航運港口集群化運作已成為應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重要選擇。各國對港口泊位、航道、場地建設和內陸集疏運系統規模的擴張,也均有更高提升,客觀上推動航運港口建設向深水化發展。目前,國際上15米以下深水港有韓國釜山港和光陽港,中國臺灣地區高雄港,荷蘭鹿特丹港,德國威廉港,美國洛杉磯港、南路易斯安娜港和奧克蘭港,日本東京港、橫濱港,馬來西亞丹戎佩萊帕斯港等。各國都在積極開展深水港建設,提高航運國際競爭力,如中國2015年開始建設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2016年印尼交通部邀請日本參與總投資額30.9億美元的Patimban深海港項目等,都體現了航運港口建設向集群化、深水化發展的趨向。
(二)航運港口服務向高端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隨著航運港口向第三、四代演變,運輸、倉儲、裝卸等傳統服務已經不能滿足經濟活動、物流需求日益多樣化的需要,航運金融、海事法律、保險、信息服務等高端服務業快速發展,成為衡量航運港口服務質量、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重要標準和吸引貨源的關鍵因素。如新加坡引進一系列有關航運貿易的公司,包括私募股權基金、船舶融資咨詢等,推動近岸航運服務業發展。2015年波羅的海交易所統計排名中,新加坡在航運港口和海事服務的整體表現中越過倫敦處于榜首,成為全球重要金融、航運港口和航運服務中心。目前,航運港口競爭力的提升,比較集中體現在高端服務、高價值服務方面,這將是實現航運港口跨越式發展、提高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三)航運港口競爭向智慧化、自動化方向發展
目前國際航運港口大量應用智能化技術和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實現電子單證在貨主、承運人、航運港口、海關間快速傳播,航運港口散貨堆存管理和汽運疏港、鐵路疏港等流程與互聯網成功對接,極大地提高了航運港口作業效率。與此同時,航運港口自動化趨勢勢不可擋,應用物聯網技術加強,以實現航運港口低碳化發展,例如荷蘭鹿特丹港已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零排放、全自動化貨物裝卸設備的碼頭;中國也預計2017年建成洋山深水港區“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四期工程,總投資約139億元;2016年美國洛杉機航運港口自動化技術TraPac公司推出自動化終端技術,擬耗資10億美元,屆時自動化碼頭可以提高裝卸效率30%,排放減少50%。各國航運港口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步伐越來越大。
(四)航運港口企業經營向規模化方向發展
為應對國際航運港口集群化競爭局面,世界各地航運港口企業普遍采用整合、聯盟理念,實現企業經營規模化,將規模效應轉化為競爭能力。一是航運港口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或組成聯盟,形成有效的規模優勢,如2015年,中國最大的航運企業遠洋運輸集團與中國海運集團重組,形成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以此適應國際層面的競爭。二是船舶大型化,無論是集裝箱船還是干散貨船,都進入了大船舶時代,以此降低運營成本,如目前全球最大的 “中海環球”號19100TEU集裝箱船,油耗降低約20%。實現船舶發展大型化和節能減排低碳化,提升了港口的運營效率和發展質量,成為航運港口企業提高競爭能力的重要舉措。
(五)航運港口管理向綠色環保、節能低碳方向發展
世界各國航運港口越來越強調綠色化管理,采取航運港口國監督等國際通行做法,將綠色化理念落到實處。如歐盟率先推進二氧化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MRV)機制,將從2018年起將對停靠歐盟航運港口的5000 噸級以上船舶進行碳排放監測,對不符合要求的船舶,將采取懲罰措施,超過1個以上報告期不執行該規則的船舶將被驅逐出歐盟航運港口或被拒絕掛靠。2016年3月8日《亞太綠色航運港口獎勵計劃實施方案》(GPAS)正式啟動,同時通過開展國際綠色航運港口認證體系,如歐洲航運港口組織(ESPO)與生態港(Ecoports)體系、北美Green Marine體系、亞太航運港口服務組織(APSN)體系等,以越來越嚴密的碳排放管理以及相關市場減排措施,促使航運港口向低碳化發展。
二、國際航運港口發展經驗分析
(一)完善的綜合集疏運網絡為航運港口發展提供保障
發達的集疏運網絡是航運港口發展的重要保障。國際先進航運港口都有非常先進的集疏運網絡系統。例如,鹿特丹港是歐洲區域內最大的集裝箱航運港口,作為西歐的商品集散中心,其擁有極發達的綜合集疏運網絡系統,交通運輸以鹿特丹為中心,服務面積輻射周邊500公里范圍,1天之內能將貨物運送到德國、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等地。并且從鹿特丹到歐洲各大城市都在特定時間設有集裝箱列車,為鐵路和公路間的集裝箱聯運提供便利。水上交通方面主要將萊茵河和馬斯河作為日常通道,憑借較完善的內河水路網能夠開展駁船運輸。鹿特丹港所在地荷蘭盡管地域非常狹小,但是因為其擁有極發達的集疏運網絡體系,所以歐洲一半以上地區都成為其直接經濟腹地。
(二)完善的國際化經營策略能增強航運港口國際影響力
完善的經營策略是航運港口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之一。國際先進航運港口都非常注重提高自身航運港口經營管理水平,運用國際化經營策略,進而能夠增強國際影響力。例如,新加坡港運營商--新加坡港務集團大力開展和其他地區航運港口管理部門以及跨國公司合作,和全球200家船運公司和600個航運港口建立密切聯系,有利于新加坡航運港口物流和相關業務遍布到全世界。香港和記黃埔通過利用參股、控股等方式,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各地航運港口發展,2015年香港通過直接經營或者參與經營共完成約6600萬標準箱。上海港主要通過參股或者業務合作等方式,先后參與武漢、南京、重慶、蕪湖、南通和鎮江等航運港口建設與經營管理。由此可見,完善的國際化經營策略對增強航運港口國際影響力有重要作用。
(三)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能提升航運港口軟環境
政策支持是提高航運港口軟環境的重要手段,國際先進航運港口通常都具備較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例如,香港港自建立以來一直采用“積極不干預主義”的政策,對于進出口貿易不設管制。香港港不設有嚴格的關稅壁壘,普通商品僅僅征收極低的從價稅,且進出口手續極其簡便。通常情況下,商品進出口免去報批程序,只要在14天內向香港海關提交報關表即可,這極大地方便了貿易來往。此外,韓國政府于2001年將釜山港定義為關稅自由地區,為吸引中轉貨源,采用低價競爭策略。同時,為加強與我國以及日本的中小航運港口協商力度,專門開設了支線中轉貨箱定期航線,這方便了韓國搶占我國北方腹地以及日本貨源。由此可見,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對提升航運港口軟環境有重要意義。
(四) 優質高效的現代化服務能提升航運港口服務水平
提升服務水平是航運港口發展的關鍵。現階段,各大航運港口均致力于建設高效低耗的現代化碼頭,配備國際最先進的裝卸設施設備,爭取打造一流的信息服務平臺。例如,紐約-新澤西航運港口自1986年啟用“信息港”開始,如今已成為國際首個高科技企業園區和通訊中心。在2001年建成了“實時貨運信息系統”,以便為碼頭、海關、海岸警衛隊服務。由此,航運港口服務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高。新加坡航運港口憑借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綜合碼頭營運系統和覆蓋全國的海港網絡電子商務系統后,管理經營水平得到極大提高,航運港口服務水平聞名世界。由此可見,優質高效的現代化服務能提升航運港口服務水平。
三、提升我國航運港口國際競爭力的對策措施
(一)優化我國航運港口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提高航運港口物流效率
提升我國航運港口國際競爭力,應該加強對航運港口碼頭的建設力度,重點是加強航運港口碼頭岸線及航運港口生產用泊位以及萬噸級泊位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由于航運港口設施的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對外貿易的能力,因此航運港口物流的改造升級投資,最重要的是航運港口擴容,務必加大對專業化、大型化深水泊位的建設投入,來滿足我國不斷增長的對外貿易和國際物流運輸船舶大型化發展需求。此外,應該加大對航運港口設備設施的升級改造。這是決定航運港口物流“質”的關鍵因素,要合理利用當前資源,優化基礎設施,引進國際航運港口物流中比較常用的先進設施設備,進而提高航運港口物流效率。
(二)完善激勵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政府和企業應該加大力度關注航運港口建設與發展領域,并且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和航運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該積極爭取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更多的支持,為各航運港口設立專門的節能減排、環保資金,充分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扶持作用,制定能促進航運港口發展的稅收優惠以及財政補貼政策。各航運港口企業應該充分發揮航運港口建設和發展的投資主體作用,維持好日常工作、科技研發、技術改造等資金鏈,同時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對航運港口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形成政府有效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的航運港口投資長效保障機制。
(三)加大航運港口信息技術應用,提升航運港口綜合軟實力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普及,航運港口競爭力逐漸在大泊位、大堆場、集疏運體系等硬件基礎上打造柔性、綠色的智慧型航運港口。我國應大力推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建設港務集團云計算數據中心、港務集團虛擬園區網、航運港口碼頭室外無線網絡,盤活航運港口大數據,逐步引導航運港口生產從勞動密集型管理向集約型管理轉型。港務集團云計算數據方面,如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針對航運港口EDI、ERP、物流、調度等業務提出云計算解決方案,為航運港口物聯網應用提供計算支撐平臺,為港務集團及各碼頭分公司提供靈活、彈性的信息服務。港務集團虛擬網園區建設方面,依托網絡虛擬化技術,實現港務集團園區網虛擬化發展,應用IRF3、IRF2、MDC等技術整合港務集團園區內的網絡資源,實現網絡資源再分配。航運港口碼頭室外無線網絡方面,建設IP66等級,能夠穩定工作于零下40~65度環境,適用于航運港口室外復雜環境,為航運港口堆場、碼頭室外作業區手持終端、車載終端、RFID讀寫器、無線監控、等提供無線WIFI接入。推進航運港口信息化、網絡化功能,提升航運港口軟實力。
(四)推動航運港口高品質增值信息服務業態
在信息化背景下,要使航運港口充分發揮物流要素集聚方面的優勢,必須擴展航運港口物流服務鏈,構建以航運港口為核心的現代化物流體系。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對航運港口服務供應鏈上的各種信息進行傳遞、歸納,以此提高航運港口物流信息流動的效率與處理功能,提高服務質量與水平,完善其航運港口貿易、信息、金融等方面的增值服務。盤活航運港口大數據的同時,推動發展航運港口高品質增值信息服務業態,并逐步深入到整個航運港口物流服務產業鏈中。此外,充分發揮現有信息基礎設施條件,實現資源集中管理與大集成應用,沉淀積累航運港口數據,全面提升航運港口物流供應鏈一體化服務質量與能力。嵌入品牌影響力,推進航運港口功能、口岸功能、綜合保稅服務功能,向國際市場、內陸腹地延伸。實現集物流協同作業支持、物流集散服務、金融服務、監管信息服務、增值信息服務等于一體的智慧型高品質航運港口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