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 510006
?
中國夢視野下的“一帶一路”戰略
袁曉聰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510006
【摘要】中國夢由國家、民族、人民三個維度構成,它不僅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口號,更是一個宏大的發展目標,中國夢的提出凸顯了中國的國際責任,也要求中國要優化發展道路?!耙粠б宦贰弊鳛橐粋€大戰略,與中國夢的目標相契合,是實現中國夢的路徑選擇,它的實施將進一步優化改革開放的格局、提升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作用,它在現實與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間架起了一道橋梁。
【關鍵詞】中國夢;“一帶一路”
2012年12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了中國夢:“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F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雹?/p>
此后,在國內外多個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夢的實質、奮斗目標等進行了闡述。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訪問俄羅斯期間,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了演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雹?/p>
目前,學界上對中國夢的內涵有著不同的看法,分別有“本意說”、“人民主體說”、“兩層內涵說”、“三層內涵說”、“多維度說”等幾種界定③。但筆者認為,無論如何界定,中國夢最終還是以國富民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核心。由此,我們認為,中國夢由三個維度構成: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中國是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自從近代以來,積弱積貧,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經成為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中國夢把國家、人民、民族三個維度有機統一起來,找到了凝聚中華民族的最佳支點,它不僅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口號,還是一個宏大的發展目標,既立足于現實,又超越現實。
(一)中國夢凸顯中國的國際責任
當今,國際體系處于轉型時期,國際秩序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國際安全形勢總體趨于穩定,局部地區動蕩仍頻。隨著非傳統安全議題的增加,國際反恐、跨國犯罪、毒品走私、互聯網安全等問題需要更多的國際協作,在全球治理的層面上解決。國家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南北貧富差距加大,貿易摩擦增加,更需要大國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中的領導作用。
中國解決自身的問題,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也就是承擔了相應的國際責任。中國作為占世界1/4人口的大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本國人口,糧食產量穩定在5億噸以上,自給率達到95%以上;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了20%,特別是經濟危機時期,中國經濟的堅挺對世界經濟的復蘇起至關重要。
中國夢的實現,就是要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過解決自身問題來承擔國際責任是不夠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徑就是要更加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合理利用規則,增加議題設置能力,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作出與自身地位相符的貢獻。
(二)中國夢要求優化提升發展路徑
上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給中國注入了發展的新動力,特別是在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后,市場活力受到激發,經濟高速發展,在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GDP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成為世界制造大國,貿易大國,從原來的資本輸入國開始變為資本輸出國。
隨著2008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國外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經濟復蘇動力不足,世界局勢動蕩,各種不確定因素增加,大國之間的博弈激烈,全球經貿規則面臨重構。國內方面,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處于“三期疊加”階段,即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在這一區間的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增長動力不足,單純靠投資刺激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已經到頭,亟需經濟結構調整,消化過剩產能,應對能源安全問題。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對外開放,開拓國際合作的新空間和新領域。
然而,僅僅把目標放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是不夠的,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些國家的市場已經飽和,可以開拓的空間不大。泛歐亞地區的新興經濟體,其能源礦產資源豐富,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強勁,比較經濟優勢明顯,經濟發展結構與中國的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擁有巨大的合作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這些新興經濟體也想通過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助力本國經濟發展。中國的發展需要站在更高的起點,放眼全球,以拓展新興經濟體為戰略支撐,為實現中國夢積極拓展新經濟發展空間。
(一)“一帶一路”戰略的內涵
2013年9月、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哈薩克斯坦、東盟國家時,相繼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規劃未來發展的藍圖,實現藍圖需要一定的手段,而“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夢提出后實行的可行路徑和路線圖。從中國夢的視野來看,“一帶一路”是一個統籌了國內外兩個大局的大戰略,它的實現將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良好的國際環境,最重要的是將為中華民族的復興開拓了戰略空間。這意味著“一帶一路”戰略不僅僅是一個為了應付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大,產能過剩的權宜之計。當前,中方制定的“一帶一路”規劃基本成形,包括了:“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2015 年3月27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和外交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標志著對中國發展將產生歷史性影響的“一帶一路”戰略進入全面推進建設階段。
(二)“一帶一路”戰略對中國夢的助推作用
1、一帶一路”戰略有助于優化改革開放的大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边@句話明確了改革開放在實現“中國夢”中的關鍵作用。
由于歷史、地理區位方面的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達,西部地區發展滯后。東西部發展落差大,處于不平衡狀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有助于優化改革開放的格局,一方面,西部將把“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提升西部的教育、醫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激活西部地區的經濟活力,同時,也承接東部轉移產業。另一方面,對于東部地區,已經形成了貿易驅動型的外向型增長模式。東部地區的企業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產品升級換代和海外投資的新階段。實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快同東南亞的互聯互通,特別是深化同東南亞的自貿區合作。正如2013年中國周邊外交工作會議指出:“要同有關國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好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擴大貿易、投資合作空間,構建區域經濟一體化新格局。”④有效提升東部與東南亞地區國家的經貿關系,有利于東部產業轉型與升級,同時帶動東部對外資本輸出。
2、“一帶一路”戰略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作用
“一帶一路”標志著中國“走出去”的塑造全球化新階段。新中國建國60多年來,一直強調自主獨立的外交路線,但不是世界潮流的引領者?!耙粠б宦贰笔侵袊岢氖澜缰卫淼男履J?,它突破了以往狹隘的經濟發展觀念,強調中國的內部同外部一樣是處于一個互惠互利的共同體之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以往,經濟全球化是在舊有的國際經濟秩序下建立的,西方發達國家占據了主導作用,少數西方發達大國操縱世界經濟事務,破壞國際間平等合作的互利原則,激化局部地區的經濟、民族、政治矛盾,造成南北兩極貧富分化。而“一帶一路”框架包含了與以往經濟全球化完全不同的理念,即“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而且強調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最終要構建一個“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是高度活力的新興經濟體,惠及人口超40億,經濟總量幾乎占全球的1/3,西接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亞太地區,東系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歐盟,給歐亞大陸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根據戰略的發展規劃,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先行,其次建立自貿區深化貿易發展水平,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最終自貿區連接成片,實現共生共榮。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發起者和推動者,在設置議程、機制方面擁有主動權,“國際貿易涉及國家間的重大經濟利益,國際貿易規則是國際貿易互動中制定并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如果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規則制定中不能掌握與自己貿易地位相符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它的利益就不能得到維護”⑤避開了以往融入世界進程中要搭便車的境地。通過經營“一帶一路”,堅持睦鄰、安鄰、富鄰,把中國“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論傳播到周邊各國。周邊是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復興的基礎。經營好“一帶一路”戰略,中國的影響力將極大提高,在未來國際事務中更有發言權。
“一帶一路”是一個世界級的大戰略,它統籌了國內外兩個大局,是中國夢的路徑選擇,必須審慎細致做好計劃的規劃落地工作。大戰略不能拘泥于短期因素,僅僅著眼于轉移產能,刺激經濟增長的做法是不妥當的。
相關部門要做好頂層設計方案,做好中央和地方在項目上的對接,避免地方出于部門利益沖動,一窩蜂同質化建設,各自為政,重復投資。政府應該合理引導走出去的企業,不能將國內走捷徑、耍聰明甚至是違背法律的做法帶到國外,破壞中國的形象??傊?,“一帶一路”目前需要在做足規劃的前提下順利實行幾個項目,做好了,下來開展工作就容易開展,要是完成不好,接下來的困難會比較大。
注釋
①“習近平: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中國網,2012年11月30日,http://news.china.com.cn/ politics/2012-11/30/content_27270494.htm.
②“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人民網,2013 年03月24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324/c1024-20892661.html.
③史為磊:《當前“中國夢”的研究綜述》,《社會主義研究》,2013年第3期.
④“為我國發展爭取良好周邊環境推動我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國家”,人民網,2013年10月26日.
⑤王仲偉、胡偉:《中國夢:大國崛起呼喚國家能力★》,《管理世界》,2013年第1期.
作者簡介
袁曉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國際關系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