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章銳 萬 健安徽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安徽蚌埠 233030
?
汽運消費差異與國民幸福指數的對應模型構建研究
薛章銳萬健
安徽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已經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國內對各種高檔消費品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尤其是我國的汽車消費市場,需求在不斷增長,正處在汽車將要普及化階段的前期。同時,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對于幸福生活的渴望也更加強烈,無疑幸福指數已經成為了衡量人們生活質量的基本指標。汽運消費對于國民的幸福指數有很大影響,其通過生活便利、社會成本、社會功能、養車成本四個方面因素直接影響國民生活幸福度,本文中將就這四個方面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獲取相關的數據。通過對以上獲取的相關數據整理分析,開展汽運消費差異與國民幸福指數的關系研究,在安徽省經濟發展不同層次的城市進行深入調查,以家庭為基本單位,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消費水平、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性別的購車者、消費者權益保障、不同的消費觀念、不同家庭背景等因素展開研究,分析汽運消費差異與國民幸福指數的關系。
【關鍵詞】國民幸福指數;汽運消費;模型;實證研究
目前,國內外關于汽運消費差異與國民幸福指數關系相關的研究還很少。通過查閱國內外文獻資料,歸納國內外研究現狀如下:賈廣宏等研究了京津地區城市車主汽車生活幸福指數,主要是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對廣大車主展開調查,包括車主年齡、收入、開車時間、汽車的便利性、用車成本、生活改善程度、用車情緒等問題,并構建了相應的幸福指數公式,計算得到了京津地區城市車主汽車幸福生活指數。姜田雙等對中國都市家庭用車幸福指數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查,通過半年的走訪,運用多樣的渠道對全國20個城市,3000個車主的汽車生活幸福指數進行調查,原來汽車幸福生活從來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它和車型的名貴程度關系不大,卻和購車、開車、用車、售后服務的幸福程度緊密相關。巫文平以家庭轎車購買為例,分析了消費者文化價值觀、動機與購買意向的因子結構,從消費者角度出發,采用文獻研究法、調查法、實證分析法和實驗法四種方法,在對相關理論進行梳理的基礎上,以消費者文化價值觀、動機與購買意向的關系為研究內容,基于相關理論和己有文獻研究成果,提出研究假設、建立研究模型,并通過汽車意向購買客戶進行若千次小規模訪談及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收集整理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驗證研究假設,最后借助實驗法的相關理論,控制調節變量,分析得出相關結論。
從當前的研究現狀可以分析看出,關于汽運消費差異與國民幸福指數關系的研究成果還比較匱乏,大部分研究還是處于表面的定性分析階段,未能實現國民幸福指數與汽運消費差異關系模型的構建,因此難以進行定量的精確分析。基于此,本文在深入研究國民幸福指數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通過廣泛的實地調查,提取汽運消費中對國民幸福指數有顯著影響的因子,以此構建基于汽運消費差異的國民幸福指數模型,以期為國內外城汽運消費的控制提供參考。
我國學者對幸福指數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幸福指數及其指標體系進行研究、提出看法。有的學者指出,幸福指數反映的是人們的幸福感,主要包括人們對生活總體以及主要生活領域的滿意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到的快樂感、由于潛能實現而獲得的價值感。還有的學者指出,幸福指數是人們根據一定價值標準對自身生活狀態所作出的滿意度評價,影響幸福指數的因素主要包括社會發展水平、歷史文化背景、個人所處社會階層、個人生存狀況和改善預期及其實現程度。也有的學者把幸福指數具體化為由政治自由、經濟機會、社會機會、安全保障、文化價值觀、環境保護六類要素構成的國民幸福核算指標體系。2007年,北京市統計局首次對外公布了北京和諧指數和市民幸福指數,在全國公布的類似的官方調查數據中還是第一次。之后,我國有許多地方先后開始了對這一指標的研究和地方幸福指數的評價。從總體上看,影響國民幸福指數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類:
(一)經濟因素
溝槽回填分區域采用不同的密實度(見圖1),墊層Ⅰ區中粗紗和管基Ⅱ區砂礫料壓實度≥95%,壓實相對密度≥0.75;管身Ⅲ區回填土壓實度≥90%,壓實相對密度≥0.7;緩沖覆蓋層Ⅳ區,回填土與Ⅲ區同時進行,但管頂1/3外徑范圍內的回填土不準碾壓;復耕區Ⅵ區,回填清表土,留有適當的沉降量。這種回填方式,使管道頂部的填土處于中松側實的狀態,形成一定的拱效應。
本次物探工作方法為自然電場電位測量和激電中梯測量。1∶1萬自然電場電位法測量采用直流電位計進行電位觀測,點距20m,電位測量儀器為PLUKE數字萬用表、氯化鉛(PbCl2)固體不極化電極以及被覆線。工作時電線的一端與一固定電極(基點或分基點)相連,另一流動電極隨電線移動逐點觀測電位差并記錄。
經濟因素對國民幸福指數的影響最大,生活富裕、物質財富充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人們的幸福感。相反,經濟條件差、物質生活水平低則會大大降低人們的幸福感。正如許多專家學者強調的,物質條件是人們生活的基礎,沒有經濟的發展、沒有物質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幸福感就無從談起,提高國民幸福指數也就失去了基礎。
(二)社會因素
根據前文分析,擬定汽運消費差異因子,包括地域差異、消費觀念差異、收入差異等,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等。總結汽運消費中直接影響國民生活幸福度的主要因子,歸納為四個方面:生活便利、社會成本、社會功能、養車成本。以此為基礎,設計汽運消費差異與國民生活幸福指數調查問卷,如表1所示。
消費者是指為個人的目的購買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社會成員。消費行為是指消費者在內外部環境的刺激下,為了滿足生活消費需要,圍繞著消費品的購買所產生的內在心理活動過程和外在行為過程的總和。汽車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是指汽車消費者在一定的購買欲望支配下,為了滿足對汽車的需求而購買汽車的過程。消費者行為并非不可捉摸的,通過精心設計和調查,消費者的行為是可以被理解和把握的,消費者行為雖然多種多樣,但在這些千差萬別的行為背后,存在一些共同的特點或特征。
采用多元統計方法中經典的因子分析方法對汽運消費差異與國民生活幸福指數調查數據進行處理,并構建基于汽運消費差異的國民生活幸福指數因子分析模型。采用SPSS軟件對調查問卷的有效度及可信度進行檢驗,結果表明數據有效度及可信度都滿足要求。
(三)其他因素
(1)經濟狀況的提高促進汽運消費的選擇。個人的經濟善對其消費選擇具有重大影響,它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可用于消費的收入、對待消費與的態度及借貸的能力。尤其是汽車對一般人來說屬于一種文檔而用消費品,個人的經濟狀況達不到一定程度是不是可能購買汽車的;并且經濟狀況較好的人與經濟狀況一般的人所選購的有所差別的。
與核形石、藻疊層的對比發現,生物鮞層的形成過程為:當鮞粒變大,不能懸浮時,相互的碰撞、摩擦就少了,微生物就較長時間的附著其上。有微生物的參與,低能鮞層的生長較快,所以形成的層理較厚,且富含有機質。
(2)高品質生活方式的追求促進汽運消費的選擇。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一個人的活活方式表明它所選擇的分配方式以及對閑暇時間的安排,一個人對汽車產品的選擇實質上是在聲明他是誰,他想擁有哪類人的身份。消費者常常選擇這樣而不是那樣的汽車產品與特定的生活方式群體之間的聯系。
表1 汽運消費差異與國民生活幸福指數調查問卷
若以SBM頻次及其定義的“治療成功”為主要終點,為洗脫藥物和穩定基線,一般需要設計1~2周的導入期;以成功解除嵌塞為主要終點,一般無需設計導入期。有研究表明,對FC患兒在維持治療前解除糞便嵌塞,其治療反應優于未解除嵌塞者[23]。因此,對于長期試驗,在導入期后、用藥前可以采取解除嵌塞治療措施,一般口服瀉劑或灌腸治療3 d。
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這是提高國民幸福指數的關鍵環節。國民幸福指數與民生改善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國民幸福指數變化可以從一個方面反映國民對經濟社會發展和自身生活狀態的滿意度。同樣,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能實實在在地提高國民幸福指數。
本文中,研究對象以汽運消費為價值標準的評價載體,通過汽運消費行為來對自身的生活情況作出滿意度評價。這種滿意度評價與周圍的社會環境、個人的經濟狀態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都息息相關。
(3)個性與自我觀念的彰顯需要汽運消費為媒介。個性是指個人獨特的心理特征,它使個人對環境做出相對一致和持久的反應。例如,有的人穩健保守,有的人則勇于冒險。個性不同會導致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差異,進而影響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品牌的選擇。自我觀念與個性有關,可以理解為自我定位,它對消費行為產生影響的一個重要是:消費者往往會選擇與他們的個性及自我定位相吻合的汽車產品。
結合因子分析與線性回歸方法進行數據分析,結果顯示:62%的車主認為汽車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便利,48%的車主則對汽車的帶來的生活便利感受不明顯,可以看出,汽運消費在提升國民生活應付指數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并非效果巨大。74%的位于縣城城區的車主認為,汽車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較為便利,而僅僅45%的市區車主認可這一數據,說明不同區域的車主在對汽車的依賴程度有所差異。90%的市區、市區周邊車主認為汽車造成嚴重的交通擁堵,占據大量停車位影響公共空間,這一數據在農村地區為30%,可以推測,農村地區使用汽車帶來的舒適感較市區更好,因為堵塞使車輛運行速度下降,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其經濟學本質就是增加時間成本,并降低服務質量,降低了居民汽車生活幸福指數;汽車產生的尾氣與噪音無形中增加了汽車社會成本,使得居民幸福指數下降。與此同時,汽車數量過多會導致停車位緊缺。
養車成本10 0 0元及以下的車主,認為汽車給生活帶來很大便利的比例僅為35%,而養車成本為3000~5000元的車中,高達92%的比例認為汽車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因此,從養車成本的角度,也能夠折射出用車的頻繁程度、油耗、油價、停車費等綜合因素會影響國民幸福指數。
Study on uniaxial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 mortar after freezing-thawing YANG Bo ZHANG Jun XIONG Liang-xiao(50)
通過研究汽運消費差異與國民幸福指數的對應關系,構建相應的分析模型。汽運消費差異對國民幸福指數有一定的影響,各類差異因子對國民幸福指數的影響程度不一。綜合而言,在一定的區域環境下,具有一定收入水平的個體,其對汽車的依賴程度都有顯著差異,這種差異主要受所在區域和收入水平的影響,與學歷、性別、年齡等因素相關性較小。但是,個人消費觀念對汽運消費有顯著影響,對于愿意接受較大貸款額度的群體而言,其對汽車的依賴程度很高。因此,汽車的分期貸款銷售具備很好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賈廣宏,包崇美,劉文慧.京津地區城市車主汽車生活幸福指數調研報告[J].汽車工業研究,2015(7):20-24.
[2]張祖新,姜田雙,楊艷,等.中國城市教師汽車消費調查 教師汽車生活幸福感調查[J].家用汽車,2014(9).
[3]孫曉煒,楊艷,姜田雙,等.影響汽車幸福生活的負能量[J].家用汽車,2014(4).
[4]王秋蓉.公益讓汽車生活更美好 2014首屆汽車公益創新研討會召開[J].WTO經濟導刊,2015(1):79-79.
[5]黃升.國民幸福指數[J].安徽省情省力,2011(2):42-43.
[6]黎昕,賴揚恩,譚敏.國民幸福指數指標體系的構建[J].東南學術,2011(5):66-75.
作者簡介
薛章銳(1994-),男,漢族,安徽六安人,安徽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2012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