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排污許可證制度的政策整合"/>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中國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的改革
——基于排污許可證制度的政策整合

2016-07-21 09:23:47韓冬梅
中國軟科學 2016年6期

韓冬梅

(河北大學 經濟學院,河北 保定,071002)

?

論中國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的改革
——基于排污許可證制度的政策整合

韓冬梅

(河北大學經濟學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現有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較為獨立和分散,缺乏系統性和協調性,難以實現連續達標排放、水質持續改善的政策目標。點源排污許可證制度是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的核心政策。本文通過對現有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的分析,以排污許可證制度為核心,以保證天然水體水質持續改善為目標,從效率性和可行性角度出發,依據環境政策整合的理論框架對現有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進行整合,將其改革成為目標統一、系統性更強、效果更好、政策執行成本更低的政策體系。

關鍵詞:排污許可證制度;點源排放控制;政策整合

一、引言

現有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相關政策包括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環境保護法》(2015)第41條規定:“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簡稱為“三同時”制度。、排污申報、排污收費、限期治理、總量控制、環境信息管理、環境保護技術政策等。但現有點源排放控制政策較為獨立和分散,缺乏核心的政策和系統性的設計,政策之間存在著沖突和矛盾,部門間缺乏規范的溝通協調渠道,信息無法交流,導致現有點源排放控制諸多政策事實上難以有效實施,無法獨立實現點源的“連續達標排放”[1-2],需要進行協調和整合。因此有學者指出,通過對現有的環境法律制度如環境標準、申報登記、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環境監測等制度進行有效整合,不僅可以協同發揮作用,更可以提高政策執行效率[3-4]。

排污許可證制度作為點源排放控制的核心制度,無論從法律層面還是國家執行層面都已經得到認可。2015年4月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進一步強調全面實施水排污許可證制度,并在加緊制定相關政策。新的“排污許可證制度管理辦法”出臺后,如何整合現有的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如何建立“一證式專業化管理模式”的重要內容。基于此,本文依據政策整合的理論框架,以排污許可證制度作為核心和平臺,提出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的整合建議。

二、 政策整合的理論框架

(一)政策整合的含義及目標

“整合”一詞對應英文“integration”,兼有一體化、組合的含義。“政策整合”是公共政策領域較新的概念,目前理論界尚未有確切的定義。“環境政策整合”(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ion, EPI)的概念近年來被較多地應用在傳統非環境部門的政策制定中,其理論基礎源于可持續發展理論,強調將環境目標納入政策制定過程中,實現環境保護部門和其他部門多領域政策的協調(孫法柏,2014)[5]。目前理論界對于環境政策整合的認識體現在不同的層次和角度上。Mol(2003)在較微觀的層次上將“環境政策整合”定義為“環境目標、政策或者環境機構與其他目標、政策或機構的整合”[6];Jordan和Lenschow(2010)從主體利益的角度提出政策整合關乎政治體制和多部門的利益,可以理解為是在解決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之間權衡的工具[7];Lafferty等(2004)則從整合的不同維度出發,提出整合既包括橫向的部門整合(不同公共機構中的不同管理部門),也包括縱向整合(不同等級的同一部門內部),從而將零散的政策通過某種整合的框架形成完整的政策體系以應對新議題[8]。對于環境政策整合的目的,Lenschow(2002b)指出環境政策整合不僅是一項重要手段,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項重要原則[9]。于宏源(2006)提出政策整合是兩種以上的政策融合演進,并取得共同的目標,政策整合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政策出現沖突[10]。蔡英輝(2012)則指出政策整合的目的不僅在于減少政策沖突,構建良性循環網絡,實現多項政策契合總體目標,更能服務本體,維護公共利益和多元主體利益[11]。

綜上所述,“整合”的概念強調從系統和全局去看待和解決問題。“政策整合”本身具有多重含義,可以理解為一項手段、一種管理目標或理念,也可以是一個動態的政策演變過程,整合的目標表現為通過整合,實現在單一領域或多領域內,多政策為達到同一目標時,政策之間呈現正相關,至少保持同向進展狀態;多政策為實現各自目標時,會兼顧其他政策,不能反向,至少保持中立狀態。

本文提出的“政策整合”定位于較微觀的層次,即在既定的領域內,以實現政策總體目標、降低政策實施成本、提高政策實施效率為目的,基于管理能力和現有政策基礎,協調管理機構,強調政策手段的配合和利益相關者的充分參與,從而將分散的多項政策協調整合為一個協調運作的大系統。這個過程類似于制造一個大型的設備,并不是各個部分的重新鍛造,而是將已有的多個分散的小機器,通過拆裝和改造,重新組合成符合設計要求的大型設備。對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的整合,是指以點源連續達標排放、入河量持續減少、水質改善為目標,以許可證制度為核心的政策整合,是在環境部門內部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單一領域內多政策的整合。通過整合,建立統一的點源排放管理平臺,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基礎,降低政策設計和實施成本,提高政策實施效率,達到費用-效益較佳的狀態,最終建立高效的點源“一證式專業化管理模式”。

(二)政策整合的原則

Underdal(1980)提出,“整合”的政策是指“所有的政策決策的重要結果應被識別為政策前提、政策選擇需要根據他們對整體的效用影響來進行評估、不同的政策因素要互相一致”的政策,“整合”的政策需要具有的基本要求包括全面性(應全面識別時間、空間、利益相關者、議題等相關因素引起的政策結果)、整體性(最大程度地將政策選擇從整體角度進行評估)和一致性(所有政策產出的各個組成部分是一致的)[12]。這是最一般的評價原則,而在具體的政策領域進行整合時還需要有具體的原則和標準。Collier(1994)提出,進行政策整合,首先是消除政策間及政策內的矛盾,然后是實現共同效益及政策互相支持,這兩項目標也是其他政策領域內政策協調整合時的基本原則[13]。借鑒以上學者提出的政策整合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結合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的最終目標,點源排放控制政策的整合原則如下。

1.以實現政策總體目標為核心原則

實現點源連續達標排放、減少污染物的入河量、改善水質是點源排放控制政策的目標,無論采取何種政策整合的方法,都必須以此作為核心的原則和目標。

2.政策體系的系統性原則

整個政策體系的協調運作,必須保證政策內容能覆蓋所應對問題的全部內容和管理環節,不存在政策缺位。在政策整合過程中,符合制度內容要求的現有政策可直接納入許可證制度框架,重疊的政策進行合并或刪減,缺少的環節進行政策補充,最終通過整合形成系統的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

3.政策手段的協調性原則

政策手段只是實現政策目標的方式或途徑,具體使用哪種政策手段取決于同一政策目標水平下成本收益的比較[14]。采用多項手段時各項手段在執行中應可以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在政策整合中,通過各項政策手段的科學組合、綜合運用、揚長避短,更好地解決環境問題,促進政策目標的最終實現[15]。

4.成本有效性原則

在保證政策最終目標實現的基礎上,盡量降低制度設計和實施成本,減少政策實施阻力,提高政策實施效率,保證政策目標的順利實現。成本有效性的原則一是體現在盡量充分利用現有的管理機構和已有的管理和實施基礎,盡量利用現有的政策,盡量減少新政策的出臺導致的高成本;二是強調各種政策手段的相互配合,降低政策實施成本[16]。

(三)政策整合的思路

整合通過兩條路徑實現:一是通過對現有政策體系和主要政策的分析,基于點源管理目標,圍繞各項政策與點源排放管理全過程的相關性,以排污許可證制度為核心,采用修改、替代或合并的方法,將現有政策整合入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內;二是通過分析對政策體系內缺失的環節提出政策建議。整合的范圍只涉及點源排放控制單一領域內的多項政策,暫不涉及管理部門職能的整合。基本思路如圖1所示。

三、現有主要點源排放控制政策評價

(一) 點源排放控制政策目標

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目標可以分為幾個層次,首先是保證水質目標的實現,恢復和維持水體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完整性和特性;其次是實現點源連續達標排放,入河排放量持續減少[17];第三是盡量提高點源排放控制的效率性,降低減排成本和整個社會的政策執行成本。

理想的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應符合以下要求:首先是政策目標統一,政策內容覆蓋點源排放管理的全部環節;其次是政策間相互協調,沒有矛盾和沖突;最后是整個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的實施成本較低,公平性較好。

(二)現有主要點源排放控制政策中存在的問題

1.排污收費

排污收費制度在我國實行三十余年,其政策體系較為完善。但排污收費本身存在較大的缺陷,影響了政策目標的實現。主要表現在:首先,排污收費雖然屬于經濟刺激手段,但沒有遵循“庇古稅”的原則,經濟激勵性不足;其次,目前的排污收費標準偏低,企業寧可繳納排污費也不愿積極治理污染、減少排放,導致事實上政策的資金籌集功能大于刺激污染源減排的功能;第三,征收排污費過程中“協議收費”現象進一步減弱了政策對企業污染削減的刺激作用。因此,排污收費制度當前實際上已演化為較純粹的行政事業性收費[18],基本不具有刺激減排的功能。

圖1 點源排放控制政策整合思路

2.總量控制

目前總量控制的實施程序主要由規范性文件規定,法律位階較低。總量控制制度并沒有專門的法規,只在《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中規定了我國實施重點水污染物的總量控制制度,規定了總量控制指標分配的原則和總量控制計劃、總量控制方案的編制和審批程序。《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六條規定:“對實現水污染物達標排放仍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水環境質量標準的水體,可以實施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總量控制應是基于水質的排放控制,前提是“所有點源均已達到基于技術的排放標準”,在仍不達標的特定水域,在不提高基于技術的排放標準的情況下,實施基于水質的總量控制。因此總量控制的目標仍是保證水質,而不是簡單的指標分配,沒有規范嚴謹的排污許可證制度,總量控制的實施缺乏基礎。

3.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以控制新污染源產生為目的的法律,有專門的立法和實施細則,政策體系相對完善。但目前“環評”制度沒有后續的銜接制度,對通過環評的建設項目建成后,如何保證實現環評時承諾的污染治理水平,保證連續達標排放進行規定,只在《環評法》中單純地規定為“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項目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后所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跟蹤檢查”,因此對排污單位不具有連續的約束力。

4.限期治理

“限期治理”是一項重要的污染排放超標處罰手段,目標是“督促排污單位在限期內治理現有污染源,糾正水污染物處理設施與處理需求不匹配的狀況,推動水污染物工程減排”,是一項針對污染企業超標排放行為的命令控制型政策手段。限期治理制度實施速度快、效果明顯,能迅速改善排污狀況,符合命令控制型政策手段的確定性和時效性的要求。但做出限期治理的裁決、治理期限長短的確定和如何判定是否達到了治理效果等,均需要依托于對污染源超標程度的判定和達標依據的考慮,因此無法單獨發揮作用。目前限期治理的主觀性仍然較強。

5.污染源監測

一方面,我國現有環境監測核查機制中規定,水利部門和環保部門對水質狀況負有監測責任,此外,漁業部門和自來水公司也會對水質進行監測。不同部門之間的監測方案不同,監測數據統計范圍和處理方式也不同,從而使不同部門的監測數據往往不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實施的仍主要是基于技術的排放標準,但目前我國的排放標準中缺乏對排放監測方案的設計,單一的排放標準不足以作為千差萬別的污染源是否連續達標排放的確鑿依據。現有監測規范中對監測方案的規定較為簡單,沒有針對單個污染源設計監測方案的要求。地表水體的監測也沒有充分考慮時空和其他差別性因素,如《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對地表水監測頻率籠統地規定為:“國控水系、河流、湖、庫上的監測斷面,逢單月采樣一次,全年六次。”對污染源監督性監測頻率的規定為“監督性監測每年不少于1 次”,“重點排污單位每年2-4 次”。

6.排污申報

排污申報制度要求排污單位申報能充分證明其排放狀況的數據和資料,是目前收集污染源排放信息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1982年國務院發布的《征收排污費暫行辦法》中首次提出了排污申報登記的概念,實際中基本采用表格的方式進行申報,對申報信息缺少審核的技術規范,也缺乏后續政策對其排放情況實施監督核查。由于排污申報登記制度定位不明確,事實上處于一個很尷尬的境地,在實際中也往往只是作為排污收費的依據。

7.環境統計

《環境統計管理辦法》(2006)第三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同級統計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負責本轄區的環境統計工作。”第十九條規定:“在環境統計調查中,污染物排放量數據應當按照自動監控、監督性監測、物料衡算、排污系數以及其他方法綜合比對獲取。”可見目前環境統計的職責主要在地方政府,原始數據由地方政府各部門掌握,經過處理加工后上報給中央政府。在無法確定排污申報的準確性和污染源是否實現連續達標排放的情況下,污染物排放統計缺少基礎和證據,無法保證其準確性,在實踐中的指導意義不強。

(三)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的評估

1.目標表述過于籠統,缺乏可度量的標準和時間尺度,且在表述上存在著不科學的地方

如《環境保護法》(2015)第四十三條規定,“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排污費”。排污收費只是環境政策手段之一,具體選擇哪種手段需要考慮成本和效率。另外“排污就收費”、“誰污染,誰治理”的說法并不是“污染者付費”原則的正確表述。《水污染防治法》(2008)指出,“為了防治水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飲用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但并未將政策最終目標歸結為環境的改善和受體的健康,也未規定總體目標實現程度的衡量標準,更沒有制定實現政策目標的時間表。僅僅提出一些概念性或方向性的籠統表述,導致政策缺乏實際的指導性和具體的操作性,或混淆政策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無法正確評估政策的實施效果。

2.政策層級較為完備,但仍存在政策缺位

從法律層級總體來看,我國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層級較為完備,形成了包括《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淮河和太湖流域排放重點水污染物許可證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的政策體系。但是仍存在著政策缺位的問題,如總量控制政策目標不明確、缺乏專門的法規,排污許可證制度沒有具體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等。

3.政策手段尚不完善,未覆蓋點源排放管理的全部環節

從政策的作用環節看,目前工業點源的控制政策相對較為全面,主要以末端控制和源頭控制為主,過程控制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尚缺乏權威性和操作性。市政點源目前的管理政策以源頭預防為主,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出水和垃圾處置場的垃圾廢水排放上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市政設施由于其準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質,與一般工商業排放戶不同,多屬于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往往得到財政的補貼,《水污染防治法》中規定的限期治理、關停、罰款等手段對市政設施在現有的情況下往往難以直接運用。

4.以命令控制型政策為主,但缺乏設計,效果不好

從政策手段類別來看,現有點源排放控制政策手段大多為命令控制型政策手段。排污收費雖然在理論上屬于經濟刺激類手段,但事實上并未起到激勵污染源減排的作用。在現有點源排放控制政策中,實際上起作用的仍是環評、三同時、排放標準、排污申報、總量控制等命令控制型的政策手段。命令控制型政策的實施重視自上而下的行政強制管理,但在現有政策基礎上提供的支持明顯偏少。明確而詳細的法律法規是命令控制型政策實施的必要條件。相關的法律、規定存在空白和漏洞,加之缺乏健全的監測監督和懲罰機制,就會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情況,嚴重影響命令控制政策的執行效果。

(四)排污許可證制度在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排污許可證制度既是一項基礎性的政策,也是一項綜合性的政策。它是點源排放控制的核心制度,點源排放的所有控制政策都要基于排污許可證實施,并通過排污許可證制度得到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度中包括了排污申報、排放標準、排放監測、達標的判別標準和限期治理等各項點源排放控制制度要求,以及違法處罰等方面的規定。因此以許可證制度為核心整合后的點源排放控制政策系統,不是單純的排污許可證制度和其他點源排放控制政策的簡單銜接,也不是原有政策的簡單集合[19],而是一項融合所有點源排放控制政策,并對管理體制、信息機制、監測核查機制、問責處罰機制等各方面進行嚴格設計和論證的點源排放綜合性管理制度[17]。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排污許可證制度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是點源排放控制的支柱型政策。美國的國家污染物排放消除制度(National Pollutants Discharge Elimination System, NPDES)以保護水體的物理和化學特性為總體目標,以排污許可證制度為核心,結合其他相關政策的實施,從1972年開始不斷發展和完善,目前的點源排放已幾乎全部置于嚴格的管制之下[20-21]。國家污染物排放消除制度的完整性和系統協調性是美國的水體持續改善的重要保證。

四、 點源排放控制政策整合建議

我國已有的多項點源排放控制政策已經實施很多年,主要政策基本可以整合入排污許可證制度,形成新的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由此也可以降低許可證制度的實施成本,加快推進速度。對以排污許可證制度為核心的點源排放控制政策的整合建議如下。

(一)對原有政策的替代和合并

1.排污申報是許可證的基本內容

取消原有排污申報制度,原排污申報的內容作為許可證的申請環節全部并入排污許可證制度中,并建立申請核查機制。

2.限期治理制度通過許可證制度實施

限期治理屬于處罰的內容之一,可以將其納入排污許可證的處罰機制中。對于在監測核查中被判定為未達標的排污單位,責令其限期治理,暫扣“排污許可證”。在規定期限內,如果達到標準要求,則可以申請贖回“排污許可證”;如果超過規定期限,仍不能達到標準的,收回其“排污許可證”,按照超標情況進行連續按日處罰。

3.環境監察制度改為對排污許可證的核查

發放給排污單位的許可證是環境監察部門的監督執法文件。監察部門原職責范圍和內容在許可證制度核查、問責和處罰機制框架內進行調整。排污許可證制度的實施使環境監察有了明確的核查內容和執法文件,監督核查導則的編制使對污染源的監察有了明確的行為規范和具體的實施標準和依據。

(二)對原有政策的修改和補充

1.排污收費改為征收許可證的管理費用

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后,持有排污許可證的企業需要繳納一定的管理費用。作為一項行政收費,需要遵循“以支定收”的基本原則,同時需要保證收入的穩定性。排污收費制度作為我國最早實施的環境管理制度之一,在政策、實踐基礎及人員機構配置方面都具有一定基礎,可以考慮逐步將其納入排污許可證制度體系中。許可證持有單位不需再繳納排污費,而是按規定的排污量繳納排污許可證管理費,收取的許可證管理費不再返還給企業污染治理。

將排污收費制度改為征收許可證管理費不僅可以為許可證制度實施提供資金,而且按照排放量進行收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激勵企業進一步減排的作用,從而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庇古稅”的意義。排污許可證中對污染物排放濃度、排放量的監測核查機制保證了實際排放數據的可靠性,在收取許可證管理費時不再需要單獨對污染源排放量進行核算,符合成本有效性原則。

2.與地表水質達標規劃制度相結合,總量控制基于許可證制度逐步實施

對于不達標的流域和水體制定具體的水質達標規劃,以規劃設定的初始年為上限,嚴格禁止水質的進一步退化,流域內所有發展規劃和項目建設都必須以此為紅線,不得逾越。制定達標規劃期內的水質目標,保證水質在規劃期逐步改善。具體的污染物排放削減計劃需要包括流域內所有污染源,通過許可證保證其持續達標排放并且排放量逐年削減。排污許可證制度實施一段時間后,數據基礎基本完備,基于地表水質(環境容量)的排放(總量、入河量)控制可以在不達標流域逐步開展。與具體的污染物排放削減計劃相結合,基于許可證制度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分配和核查,以保證水質目標的實現。

3.環評制度逐漸融入許可證制度

環評制度從政策體系到政策實施都相對較為完善,在許可證制度實施初期可以作為許可證制度的前銜接性政策。只有通過環評的排污單位,才可以申請發放“排污許可證”。隨著許可證制度在數據收集和核查方面逐漸成熟,環評制度可以全部融入排污許可證制度中。如:我國目前尚未有基于地表水質的排放標準計算導則,但是,我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實際已經具有基于地表水質估算排放限值的要求,這和排污許可證的要求是一致的,可以通過現有環評的相關工作內容和程序完成。新建項目原本執行的環評要求全部作為申請許可證的必備條件,一并寫入許可證。

4.排放監測依據監測方案實施

達標排放是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的直接目標,需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排放監測方案作為達標判斷依據。排放監測分為企業的自我監測和監管部門的合規性監測。企業依據許可證中規定的自測方案進行自我監測,并按要求定期提交排放監測記錄;監管部門按照監測能力和企業的歷史排放情況制定合規性監測方案,監管部門可以自己執行或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監測機構執行合規監測,并作為處罰的依據。科學設計并執行的合規監測方式,可以保證在有限的人員和經費投入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對企業守法排放的激勵效果。

5.環境統計以許可證作為統計的依據

與現有的環境統計方法相比,依據排污許可證核查出的污染源排放數據保證了其準確性和規范性,水質達標規劃和基于水質排放限值計算的開展也使水質監測數據和污染源排放數據之間的關聯性更加緊密和確鑿。因此建議修改現有的《環境統計管理辦法》,將環境統計方式改為“按照水排污許可證核查的數據進行統計”,使數據來源更加可靠,數據獲取成本更低,統計的及時性、代表性和規范性更強。

6.排污許可證制度與水資源保護政策的協調和整合

在城市的整個水循環過程中,城市水管理的目標可以概況為“少用水、多循環、少排放;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低成本[22]” 。污染排放控制和水資源利用的政策存在很大的相關性,如提高城市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推進中水回用,這樣不僅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同時也會促進污水處理水平的提高,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保護城市水環境質量。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污許可證的發放,以市長作為主要負責人[11],激勵城市政府盡快實施雨污分流,減少隨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染物量,保證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和達標排放。因此,許可證制度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節水政策的效果,促進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的實施。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整合現有的城市取水、供水、排水、中水回用方面的政策手段,設計更加有效率的城市水環境管理體系。

7.將注冊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轉變為注冊環境管理工程師

實施規范的點源排放許可證制度后,對企業環境管理的專業性和規范性要求將大大提高。建議擴大現有注冊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的職責范圍,轉變為環境管理工程師。注冊環境管理工程師的責任,包括負責企業許可證申請材料的準備和申請書的編制、許可證執行過程中排放監測方案的執行監督、守法報告的編制等。許可證申請和執行過程中的重要文件必須經過環境管理工程師的審核、簽字,環境管理工程師承擔相應責任。企業可以選擇雇傭環境管理工程師或從第三方專業機構購買相關服務。注冊環境管理工程師還可以受許可證管理部門的委托,幫助其進行排污許可證申請資料和守法報告的審查。目前需要盡快制定和完善行業規范,培訓相關人才。

8、建立第三方環境服務規范體系,培育相關市場

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環境服務市場,包括環境管理咨詢和環境監測服務等內容。政府監管部門可向第三方專業機構購買相應的服務,如審核企業的許可證申請、執行環境質量監測和合規性監測。企業可以從市場雇傭環境管理工程師或委托專業管理咨詢機構代為編制許可證的申請材料,與許可證編制機構協商維護自身利益,以及編制守法報告等工作。監管部門進行合規監測時,排污單位也可委托第三方有資質的監測機構平行取樣。這樣一方面把污染源監測的責任落實給了排污企業,符合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另一方面通過環境服務市場化,有利于將更先進的技術和更多的資金吸引過來。第三方環境服務市場的建立使立法、監測、執法相分離,不僅細化社會分工,又提高了環境管理的效率和公平性。

(三)整合后的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

以排污許可證制度為核心,以點源連續達標排放為核心整合后的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框架如圖2所示。

整合后的水污染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表現為:所有點源排放控制政策以排污許可證制度為核心,以連續達標排放為目標,政策間協調合作,信息更加充分,信息公開和共享的程度更高,資金的投入產出效益更好,部門間的矛盾和沖突減少,機構之間協調運作,實現了污染源從源頭到末端控制的銜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政策執行效率,降低了政策執行成本,提高了管理能力,充分利用市場,提高了公平性和效率性,問題在體系內可以得到快速回應并迅速做出決策。通過系統地協調和整合現有制度的主要功能,充分利用了現有的政策基礎,減少新政策出臺造成的成本和風險。可以提高點源排放控制政策的效果,降低管理成本。

圖2 整合后的點源排放控制政策體系框架圖

參考文獻:

[1] 宋國君.中國“達標排放”政策的實證分析及理論探討[J].上海環境科學, 2001, 20 (12): 574-576.

[2] 胡璇,欒勝基.從環境協議收費現象看排污收費政策的缺陷[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40 (3): 303-309.

[3] 李啟家, 蔡文燦. 論我國排污許可證制度的整合與拓展[M]. //呂忠梅主編. 環境資源法論叢(第6卷).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6: 171-188.

[4] 蔣洪強, 王金南, 葛察忠. 中國污染控制政策的評估及展望[J]. 環境保護, 2008(6B): 15-19.

[5] 孫法柏, 高慧璇. 環境法律政策內部整合理論探討[J]. 時代法學, 2014, 12(4): 34-42.

[6] MOL A P J. Balancing the call for environmental integration [M]. London: Taylor & Francis Press, 2003.

[7] JORDAN A, LENSCHOW A. 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ion: 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 [J].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2010, 20: 147-158.

[8] LAFFERTY, W M, LARSEN O M, AUDUN R. Institutional provisions for 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file of the state budget” and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R]. Berli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Greening of Policies Interlinkages and Policy Integration”, 2004.

[9] LENSCHOW A. 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ion: Greening sectoral policies in European [M].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 2001.

[10] 于宏源. 國際機制中的利益驅動與公共政策協調[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 3(3): 51-57.

[11] 蔡英輝. 政策清理與政策整合: 基于網絡治理的研究[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2, 12(3): 45-50.

[12] Underdal A. Integrated marine policy: What? Why? How? [J]. Marine Policy, 1980, 4(3):159-169.

[13] Collier U.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 The challenge of integration [M]. Avebury, 1994.

[14] 金書秦. 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設計[M]. 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 2011.

[15] 宋國君, 等. 環境政策分析[M]. 北京: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8.

[16] CRABBE A, LEROY P. The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evaluation [M]. Trowbridge: Cromwell Press, 2008.

[17] 宋國君, 韓冬梅, 王軍霞. 中國水排污許可證制度的定位和改革建議[J]. 環境科學研究, 2012(9): 1071-1076.

[18] 宋國君, 馬本. 排污收費如何與時俱進[N]. 中國環境報, 2012-10-24(2).

[19] 吳舜澤, 葉維麗, 吳悅穎[N]. 中國環境報, 2015-06-16(2).

[20] ANDREEN W L. Water quality today: Has the clean water act been a success? [J]. Alabama Law Review, 2004, 55: 537-593.

[21] FRYE R S. NPDES rules for industrial dischargers: New obligations, new opportunities [J].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Federation, 1982, 54(10): 1349-1354.

[22] 宋國君, 韓冬梅. 中國城市生活污水管理績效評估研究[J]. 中國軟科學, 2012(8): 75-83.

(本文責編:辛城)

收稿日期:2015-12-25修回日期:2016-04-16

基金項目:教育部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河北大學科研創新平臺“首都經濟圈與河北發展研究”項目。

作者簡介:韓冬梅(1975-),女,河北饒陽人,河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環境政策與管理。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9753(2016)06-0008-09

The Reform of Policy System of China’s Water Pollution Point Source Discharge Control:The Policy Integration Based on Waste Discharge Permit System

HAN Dong-mei

(CollegeofEconomics,HebeiUniversity,Baoding071002,China)

Abstract:The existing point sources discharge control policies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decentralized inChina. Due to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policy objectives of continuous meeting discharge limitations and consistent improvement of the water quality. The waste discharge permit system is the basic policy in the point sources discharge control policy system. In the present work, based on the waste discharge permit system, the existing point source discharge control policies are systematically integrated into a coordinated policy system with the merits of unity of objective, strong systematicness, good performance and low cost for implementation. The developed policy system is of the potential merit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well feasibility which could eventually guarante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natural water.

Key words:waste discharge permit system; point sources discharge control; policy integrat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欧美91| 97国产在线播放|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99re在线观看视频|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欧美啪啪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一级片免费网站|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天天爽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天堂日本|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欧亚日韩Av|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欧美爱爱网|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久久99国产视频|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日韩欧美色综合| 色综合久久88| 69av免费视频|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无码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91|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亚洲综合片| 国产欧美性爱网| a亚洲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久久综合婷婷|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97se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日韩专区第一页| 日韩免费毛片|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看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亚欧美国产综合| 91亚洲精品第一|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欧美高清国产|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色婷婷电影网|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国语少妇高潮| 啊嗯不日本网站|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