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華賦+劉永生+周光輝
仲夏,天氣酷熱。盡管太陽火辣辣的,但在廣元市昭化區明覺鎮前鋒村煙葉地里施肥、除草的村民們,卻一個勁地干得歡。
前鋒村共有367戶、1296人,貧困戶80戶、303人。由于基礎設施差,社道基本不通,群眾觀念落后等原因,是明覺鎮兩個貧困村之一。
面對脫貧困難多、群眾不知如何干的狀況,村“第一書記”吉培森在走家串戶,摸清情況后,與村“兩委”干部反復商量,決定采取“黨員示范,帶領群眾致富脫貧”的舉措,并確定了一批黨員示范戶和黨員精準扶貧示范項目。
共產黨員、村主任王咸陽第一個帶頭做示范。他拿出所有積蓄,還多方籌資,與人合伙承包100畝土地種植煙葉,既解決了30多名村民務工問題,又增加了他們的收入。他還根據自身條件,積極帶頭養豬、養雞,帶頭修建了自家的入戶路。帶頭做示范,王咸陽也遇到很多困難。尤其是修建自家入戶路時,家人就非常反對,說這個錢不應該自己出,再等一下。王咸陽說:“我是黨員,又是村干部,就應該帶頭做示范,打消群眾等、靠、要的念頭。”
黨員李鑄,帶領一家人吃苦耐勞,勤勞致富,養豬、養雞、養魚和種地,一年收入七八萬元,成為村里勤勞致富的典型,村黨支部號召群眾向他學習。他深有感觸地說:“現在,有這樣好的脫貧政策,苦點累點有想頭,有奔頭。”
黨員的示范引領,激發了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的致富脫貧積極性。五十出頭的貧困戶胡漢元,兩個子女上大學,除了種地,一直不敢動手搞養豬業,生活十分困難。看到黨員們走出的路子,他大膽搞起了養殖,2015年,他家養豬50多頭,養雞1000余只,收入五六萬元。今年,他除了養豬、養雞,還種了10畝中藥材虎杖。有了收入,胡漢元不等不靠,主動對居住環境進行“六改”(改房、改水、改廁等)、“六建”(建入戶路、建院壩、建沼氣池等),生活環境得到很大的改變,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黨員示范引領,給前鋒村帶來的變化,不僅增強了群眾致富脫貧的信心,也吸引了在外務工人員。在陜西、重慶等地奔波了十七八年的金學全,去年8月回到家鄉創業,養豬養雞和種中藥材,5個月就收入5萬元。今年他擴大規模,力爭有更多的收入。他說:“在家創業,既有穩定的收入,又照顧了家里老小,我們為啥不這樣選擇呢?”
前鋒村的村容村貌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們尤其是貧困村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改變家鄉面貌,改善自家生活,家家戶戶年收入逐年提高。
“區上鎮上村上的干部經常關心、幫助我們,為我們村脫貧致富想了很多點子,做了很多實事。” 4社的村民劉春堂滿心歡喜地說,“我這一年,光在村主任王咸陽的煙地里干活就收入上萬元,心情能不好嗎?”
如今,在各級幫扶單位的支持下,尤其是黨員的示范引領,前鋒村的脫貧之路越走越寬廣了,大伙兒在家鄉的土地上干得更歡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