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胡源
?
河南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成效分析①
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胡源
摘 要:“十二五”以來,河南省進入了高速創新驅動發展時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創新驅動投入方面加大了力度,也帶來了專利、技術成交額或高技術出口額等方面的成果,如2014年R&D人員全國名列第五、R&D經費投入中部六省排第二,河南綜合專利實力在中部六省中處于第三位,高技術出口總額增速26.06%。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經費投入強度、專利授權量、技術成交額偏低等,這都需要在今后發展中加以提升。
關鍵詞:創新驅動 R&D 專利 技術成交額 高技 術出口
在當今,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內區域發展已進入以創新為主題的新一輪競爭加速期。全國大部分省份都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型省份,大幅增加創新投入,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走上創新驅動之路。以北京、上海、浙江等為代表的地區已經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典范,而處于中部的湖北和河北等省也開始嘗試從投資型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河南作為中部的農業大省和工業大省,近幾年經濟整體發展形勢趨緩,究其原因,還在于以投資驅動發展經濟的模式所帶來的經濟效果遞減,經濟累積中出現的各種困難也逐漸暴露,阻礙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創新驅動成為擺在當前河南經濟發展道路上的唯一選擇。
1.1 R&D人員數逐步增加
從河南全省看,2014年R&D人員達到13.43萬人年,較2010年增加5.97萬人,年均增長58.7%,增速較快。而全國,2014年R&D人員達到246.16萬人年,較2010年均增長45.3%。可見,河南的研發人員投入增速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是有差距的,在全國位居第5位,與廣東省相比,僅為其的31.6%,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1.2 R&D經費投入較多
從全國看,2014年R&D經費投入達到了9254億元之多,全國各省平均為299億元;而河南R&D經費投入為4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0%,也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全國有11個省份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其中,R&D經費投入最大的為江蘇,達到1376億元,河南僅為其的24.5%,江蘇、廣東等省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從中部六省來看,R&D經費投入居第2位,僅次于湖北(362億元),最小的為山西(124億元)。河南的R&D經費投入很大,但還是有進一步增加的空間。
從投入的企業類型看,大中型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最大,為301億元,占全部經費的75.3%,而小微企業僅為0.7億元,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計約48億元,因此,河南的R&D經費投入主要集中于大中型企業。
1.3 R&D經費占GDP比重分析
R&D經費占GDP比重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每年的GDP到底有多大比例用于研發,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政府、企業等機構對研發的態度。河南省近幾年R&D經費占GDP比重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R&D經費占GDP比重
不難看出,河南省R&D經費占GDP比重不斷上升,在2012年首次突破1.04%,2014年再次上升0.1個百分點。而2014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為2.05%,因此,河南GDP中用于研發的經費還是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統計公報計算可知,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廣東、浙江、山東和陜西等8個省市,其中最高為江蘇,占12.7%;最低為上海,占6.6%。河南與這8個省市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1.4 財政撥款分析
財政撥款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地方政府對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視程度。2014年,全國R&D經費支出為7026億元,其中政府支出為1693億元,占比為24%,政府撥款的力度較大,反映了國家層面注重對創新驅動戰略的投入。
近五年來,河南財政科技撥款有逐漸增長的趨勢。從表2可以看出,河南科技撥款額度每年絕對量在增長,顯示了政府對科技的重視程度,但也很明顯,增加的幅度不是太多,甚至在整個撥款額度中速度近期穩定在15%左右。從占R&D經費比重來看,近5年基本穩定在21%左右,與全國的占比24%還有一定差距,這說明河南在戰略創新驅動投入方面還需繼續加大投入,至少要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1 專利申請情況和專利授權情況
專利是最直接體現創新驅動實施效果的重要指標,而專利中的發明是全新的創造,對社會經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本文選取發明作為產出效果的重要衡量指標是合理的。從全國看,2014年全國發明申請量為801135件,全國發明授權量為162680件,轉化率為20.31%。盡管全國發明申請量很大,但真正成為專利的數量不多。

表2 河南財政科技撥款表
河南省,2014年發明申請量為19646件,發明授權量為3493件,轉化率為17.78%,這個轉化率是比較低的。從占全國比重看,發明申請量比例為2.45%,發明授權量比例為2.14%,河南在專利方面還存在巨大差距,創新驅動實施的效果不是很明顯。
中部六省中,湖北省2014年發明申請量為22536件,發明授權量為4855件,為中部六省之最,比河南多1300多件,而湖南省2014年發明申請量為14474件,比河南少,但發明授權量為4160件,比河南多,說明河南實際發明量有待提高。從整體看,河南綜合專利實力在中部六省中處于第三位,但與其他發達省份,如江蘇2014年發明申請量為15萬,差距還是挺大的。
2.2 技術成交額分析
技術成交額是技術交易規模的直接體現,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技術市場應用化的能力,也是河南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效果的重要體現。2010~2014年間河南技術成交額的基本情況,見圖1。
圖1顯示從2010年~2014年河南技術成交額增長快,五年間成交額翻了將近2倍,2014年達到了407919萬元,這說明“十二五”以來,河南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效果還是顯著的。
盡管河南省2010年~2014年技術成交總額在增長,但增速卻不是很高。2014年河南技術成交總額僅為全國的0.48%,成交總額不及全國平均(2766832萬元)水平。在中部六省中,2014年河南技術成交總額排在最后一位,與位列第一的湖北相距甚遠(5806801萬元),甚至落后于山西(484549萬元)。究其原因有很多,既有專利數偏少,也有技術交易市場和服務市場不完善等原因。河南今后應該好好反思,探究原因,提高技術交易量,促進經濟更快發展。

圖1 河南2010年~2014年技術成交額
2.3 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分析
高技術產品科技含量高,是科技創新驅動實施成效的有力體現。現在是開放經濟,高技術產品出口額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河南省的技術實力以及對外的影響力。
根據2015年國家統計年鑒,2014年我國商品進出口總額達到了43030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2000多億美元,其中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了12119億美元,占到了總出口總額的28.16%。說明我國出口總額中,技術貿易占到了1/4強,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在逐步提升。更為重要的是,在進出口總額中,從2010年開始,高技術出口總額超過了進口總額,說明我國技術發展迅速,不再是一個依靠技術進口的大國。
2014年,河南省高技術產品出口交貨值有了顯著提高,達到了2387.6億元,比2013年增長了26.06%。而中部地區總高技術產品出口交貨值為4525.5億元,河南占了52.76%,可見在中部地區河南高技術產品出口交貨值占據了半壁江山,顯示了河南高技術產品出口的良好勢頭。
從全國看,2014年,31個地區的出口交貨值合計為5.08萬億元,同比增長3%。廣東最多,為1.71萬億元,占總量比重為33.78%,同比增長7.47%,其后是江蘇、上海和河南,分別為1.19萬億元、4415.90億元和2387.60億元,占總量比重分別為23.46%、8.70%和4.70%,分別同比下降2.72%、下降1.95%和增長26.06%。不難看出,在2014年全國高技術產品出口交貨值總體下滑的趨勢下,河南卻逆流而上,甚至超越了江蘇、上海,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十二五”以來,在全國進行創新驅動的熱潮下,河南也不甘示弱,大刀闊斧地進行了創新驅動,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從總體看,無論是在R&D經費投入、人員投入或財經撥款方面都有了長足發展。在產出方面,無論是專利、技術成交額或高技術出口額也有了顯著提高,這說明河南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有較好成效的。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相比于全國平均水平或發達省份,河南發展的水平還是存在差距的。盡管河南R&D經費投入很大,但人均R&D經費還是落后于全國其他省份。而2014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為2.05%,這個還是偏低的,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河南專利申請量很大,但授權量偏低,尤其技術成交額較低,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但令人欣慰的是,河南2014年高技術產品出口交貨值增速保持了較好的勢頭。總之,河南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成效是顯著的,而且還有更多的上升空間,其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參考文獻
[1] 程北平,鄢曉發,張鵬,孫維.“十三五”時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方向和重點[J].財政科學,2016(02).
[2] 陳勁,孫永磊.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思考[J].科學與管理,2016 (01).
[3] 華振.創新驅動戰略中的轉型因素[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6(01).
[4] 任保平,郭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創新驅動機制[J].學術研究,2013(02).
[5] 陳勇星,屠文娟,季萍,楊晶照.江蘇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0).
[6] 袁崢嶸,杜霈.我國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路徑分析[J].改革與戰略,2014(09).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a)-110-03
基金項目:①本文系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5BJJ007)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胡源(1975-),男,河南信陽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產業組織、產業規制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