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艷,將曉華,吳秀黎
(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
?
11個水稻新品種(系)在保山地區的適應性分析
王錦艷,將曉華,吳秀黎
(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對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近幾年新育成的11個水稻新品種(系)在本區域的適應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岫14鑒47、岫268-15、岫264-2、岫251-5和岫14鑒56這5個新品種(系)產量較高,群體生長整齊,后期轉色好,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米外觀品質較好。
關鍵詞:水稻;高產;優質;保山;適應性
保山是云南水稻主產區,立體氣候明顯,小氣候突出,易致水稻嚴重病害,尤其是稻瘟病嚴重制約著水稻新品種的推廣應用。為了篩選出高產、優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水稻新品種應用于生產,同時為新品種審定提供依據,本文對近幾年新育成的11個水稻新品種(系)在當地的適應性進行了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參試品種(系)及來源
參試新品種(系)11個,由保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提供,以云粳26作對照(CK),共12個品種(系),見表1。

表1 12個參試品種(系)及來源
1.2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長5 m,寬2.67 m,面積13.35 m2,采用等行條栽,每小區栽12行,每行栽37穴,每667m2栽2.22萬穴,每穴栽2苗。小區間距30 cm,重復間距40 cm。
1.3試驗實施
試驗于2015年進行,地點置于保山市隆陽區下村,海拔1 650 m,土質為沙壤土,前作為大麥。試驗稻種于4月10日浸種(折合大田用巴丹1.5 g/667m2、浸種靈15 g/667m2,以防干尖線蟲病及惡苗病),4月16日催芽,4月17日播種,秧田底肥折合施壯秧劑24 kg/667m2,復合肥(N∶P2O5∶K2O=15∶15∶15)40 kg/667m2,播種后即蓋土,用50%的丁草胺乳油250 mL/667m2進行芽前除草,4月18日蓋小拱膜。5月13日揭膜,施尿素8kg/667m2,5月16日噴施殺蟲藥150 mL/667m2,5月21日進行人工除草1次。
試驗于5月26日移栽,秧齡為39 d。大田水皮肥施用復合肥(N∶P2O5∶K2O=15∶15∶15)50 kg/667m2;5月29日施分蘗肥及化學除草,用尿素22 kg/667m2、硫酸鉀8 kg/667m2、敵毒粉0.8 kg/667m2、“野老”(除草劑)35 g/667m2、鋅肥1 kg/667m2,5種藥肥混合均勻撒施;6月26日控水曬田。在大田生長期間,分別于6月24日、7月9日人工除草共2次。試驗于7月10日排水曬田,7月16日復水,施尿素5 kg/667m2。8月用吡蟲啉170 mL/667m2防蟲。試驗水稻于9月20日—10月3日成熟,10月20日統一收獲。
2結果與分析
2.112個水稻品種(系)產量比較
從表2中可見,12個參試品種(系)中,產量居于前5位的品種是岫14鑒47,平均折合產量716.0 kg/667m2,比對照云粳26增產184.5 kg/667m2,增35%;岫268-15平均產量為702 kg/667m2,比對照種增產170.5 kg/667m2,增32%;岫264-2平均產量655.0 kg/667m2,比對照種增產123.5 kg/667m2,增23%;岫251-5平均產量為642.5 kg/667m2;岫14鑒56,平均產量為637.5 kg/667m2(表2)。

表2 12個水稻品種(系)產量比較

表3 12個水稻品種(系)產量方差分析
注:表中“**”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
方差分析(表3)表明,區組間差異不顯著,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
品種間多重比較(表2)表明,排于第1位的岫14鑒47與第2位的岫268-15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與其后的各品種(系)具顯著差異(P<0.05)。與對照云粳26相比,產量差異不顯著的有岫14鑒34、岫14鑒50、岫259-11,其他各品種(系)產量與其相比具顯著差異(P<0.05),位次在6(包含6)以上的則與其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
2.212個水稻品種(系)產量結構比較
從表4可見,株高最高的品種是岫14鑒34,為112.5 cm;最矮的品種是岫259-11,為76.0 cm;其余品種株高為86.5~111.0 cm。穗長最長的品種是云粳26,為21.4 cm;穗長最短的品種是岫259-11,為15.4 cm;其余品種穗長為17.3~20.9 cm。每穗實粒數最多的品種是岫14鑒56,為121.2粒;穗實粒數最少的品種是岫259-11,為87.2粒;其余品種穗實粒數在88.7~115.1粒。結實率最高的品種是岫251-5,為90.1%;結實率最低的品種是岫14鑒50,為73.9%;其余品種結實率為75.0%~89.7%。千粒質量最高的品種是岫268-15,為23.9 g,千粒質量最低的品種是岫14鑒46,為21.2 g;其余品種千粒質量為21.3 g~23.8 g。有效穗最高的品種是岫268-15,為33.6萬/667m2;有效穗最低的品種是岫264-2,為23.3萬/667m2;其余品種有效穗為26.5萬~32.6萬/667m2。
2.312個水稻品種(系)抗性調查
抗病情況:從表5可見,所有品種均無葉瘟發生。岫14鑒56、岫268-15與云粳26輕感穗瘟,其余品種無穗瘟發生。所有品種無白葉枯病、條紋葉枯病發生。
抗倒伏情況:10月9日岫14鑒46倒0.02%,岫201-53倒0.01%,其余品種無倒伏現象發生(表5)。

表4 12個水稻品種(系)產量結構比較

表5 12個水稻品種(系)抗性及生育期比較
從表5也可見,全生育期最長的品種是岫14鑒50,為169 d;生育期最短的品種是云粳26,為156 d,其余品種為159~168 d。
3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11個參試品種(系)都比對照云粳26增產,增產幅度為0.6%~34.7%,通過試驗結果比較,綜合性狀較好的品種有5個,分別為岫14鑒47、岫268-15、岫264-2、岫251-5和岫14鑒56。對供試品種的簡評可見表6,岫14鑒47,株高中等,株型緊束,長勢一般,葉色綠,熟期轉一般,劍葉挺直,不早衰,抗病性強,豐產性好,外觀米質良,適應于保山壩、施甸種植;岫268-15,株高中等,株型緊束,葉姿挺直,葉色淡綠,長勢繁茂,熟期轉色較好,抗病性強,豐產性好,外觀米質良,適用于施甸、保山種植;岫264-2,株高中等,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色濃綠,葉姿挺直,抗病性強,米質良,豐產性好,適應于騰沖、昌寧種植;岫251-5,株高中等,株型緊束,長勢繁茂,葉色淡綠,抗病性好,熟相較好,葉不早衰,米質外觀良,豐產性較好,適用于保山壩、施甸壩種植;岫14鑒56,株高中等,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色綠,劍葉挺直,后期轉色較好,抗病性好,豐產性較好,外觀米質良,適應于保山壩、騰沖壩、龍陵區域種植。

表6 12個水稻品種(系)簡評表
參考文獻
[1]釧興寬,李國生,康洪燦.高原粳稻超稀移栽效應分析[J].雜交水稻,2012(1):51-52.
[2]康洪燦,釧興寬,李國生,等.兩系雜交粳稻保粳雜2號在不同肥力田塊下密度效應試驗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5(9):68-70.
[3]康洪燦,孫文濤,釧興寬,等.保山市水稻育種成就及展望[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24(S):1-2.
收稿日期:2016-03-15
作者簡介:王錦艷(1972—),女,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水稻育種及示范推廣工作。E-mail:bsnkswjy@126.com。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6486-20160160
網絡出版時間:2016-05-20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60520.113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