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張瑞芳,李梓,葉旦陽,張威
(1.浙江余姚市第二人民醫院,315400;2.浙江杭州市中醫院)
?
·臨床研究·
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瑞舒伐他汀鈣治療中老年高脂血癥患者的臨床療效
劉峰1,張瑞芳2,李梓1,葉旦陽1,張威1
(1.浙江余姚市第二人民醫院,315400;2.浙江杭州市中醫院)
高脂血癥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高脂血癥的中老年患者發生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概率也明顯增加。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是早期反映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指標,IMT的改變早于斑塊的發生,能夠在疾病早期有效反映血管情況,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探討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瑞舒伐他汀鈣對中老年高脂血癥患者血脂、炎性因子、IMT、斑塊面積的影響及作用機制。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余姚市第二人民醫院、杭州市中醫院就診的高血脂癥患者共160例,將1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80例)和對照組(80例)。觀察組男性患者38例,女性42例;年齡44~69歲,平均年齡(54.9±11.8)歲;體質量63~85 kg,平均(70.5±9.1)kg。對照組男性39例,女性41例;年齡46~68歲,平均年齡(55.7±12.3)歲;體質量61~84 kg,平均(71.2±8.7)kg。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病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標準的患者;②原發性高脂血癥患者。病例排除標準:①心臟病、腎病綜合征、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②高血壓、糖尿病患者;③大量飲酒、抽煙生活習慣不良的患者;④腦血管病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納入標準和病例排除標準。研究方案經余姚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研究方法入組前兩組患者停服其他降脂藥物,并進行2周清洗期。觀察組予瑞舒伐他汀鈣(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產)10 mg、硫酸氫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產)75 mg,口服,1次/d;對照組80例單用硫酸氫氯吡格雷75 mg,口服,1次/d。
1.3觀察指標治療前與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分別空腹抽血,分離血清樣本,-20 ℃保存備用。(1)采用酶法測定血脂,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4(IL-4)和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的測定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按照相關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2)用德國SIEMENS630型彩色經顱多普勒超聲儀,探頭頻率為7.5 MHz。探查雙側頸總動脈、頸動脈分叉處、頸內動脈起始處、頸外動脈。掃查頸總動脈全程、頸內外動脈長軸及短軸切面,于心室舒張期測量血管長軸切面最厚處為IMT[1],每次分別測量3個心動周期,取其平均值作為IMT,將內膜局部隆起增厚IMT>1.2 mm為斑塊形成[2]。
1.4統計學處理研究數據錄入SPSS20.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脂水平比較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TG、TC水平均比治療前有明顯下降(P<0.05)。對照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無明顯變化(P>0.05)。觀察組患者LDL-C水平明顯下降(P<0.05)、HDL-C水平明顯升高(P<0.05)。且治療后,對照組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LDL-C水平明顯高于觀察組(P<0.05);H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炎性因子水平、IMT、斑塊面積治療前兩組患者斑塊面積、TNF-α、IL-1、IL-6、IM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TNF-α、IL-1、IL-6水平均有明顯下降(P<0.05)。對照組患者斑塊面積和IMT變化不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可見明顯縮小(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明顯斑塊面積和IMT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都較輕,未見嚴重不良反應,不良反應隨治療時間的延長逐漸消失,無病例脫落。
3討論
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高不斷升高,有效防治頸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可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本次研究探討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瑞舒伐他汀鈣對中老年高脂血癥患者血脂、炎性因子、IMT、斑塊面積的影響,為臨床提供理論依據。
本次研究表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DL-C水平明顯下降(P<0.05)、HDL-C水平明顯升高(P<0.05);對照組患者TG、TC、LDL-C水平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P<0.05);H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12周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TG、TC水平均比治療前有明顯下降(P<0.05)。這一研究結果表明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瑞舒伐他汀鈣能夠有效改善高血脂癥患者的血脂水平,與文蕾等[3]的研究結果一致。研究結果顯示,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TNF-α、IL-1、IL-6水平均有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患者TNF-α、IL-1、IL-6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斑塊面積和IMT變化不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可見明顯縮小(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斑塊面積和IMT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這一研究結果表明,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瑞舒伐他汀鈣能夠有效降低炎性因子的產生于釋放,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與于洪英等[4]的研究結果一致。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都較輕,未見嚴重不良反應,未做特殊處理,不良反應隨治療時間延長逐漸消失。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與炎性因子、血管內皮功能等其他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LDL-C被氧化后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液中脂質和單核細胞沉積在內皮下間隙,加速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形成血栓,最終引起動脈粥樣硬化[5-6]。動脈粥樣硬化使單核細胞釋放TNF-α、IL-1、IL-6增高,進一步激活中性粒細胞和內膜細胞,引發炎癥級聯反應,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硫酸氫氯吡格雷可縮小斑塊面積,可有效減少內膜增生性病變,能夠減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7]。瑞舒伐他汀鈣能夠通過修復受損的血管內皮,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減緩發病進程[8]。高血脂癥患者頸動脈IMT偏高,是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9],采用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瑞舒伐他汀鈣治療后可見觀察組患者血脂水平明顯下降,同時可見IMT和斑塊面積減小。這一研究結果與趙靜茜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

表1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表2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IMT、斑塊面積比較±s)
綜上所述,高血脂癥患者治療時,在降脂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瑞舒伐他汀鈣能夠有效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可明顯降低炎性反應,減小IMT和斑塊面積,且未發現不良反應,能夠有效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概率。
參考文獻
[1]毛堅.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價值[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4):493-494.
[2]徐彥華,孫雪蓮,汪麗靜,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與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11-12,15.
[3]文蕾,李輝,王麗,等.瑞舒伐他汀鈣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對高脂血癥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4,48(6):579-581.
[4]于洪英.瑞舒伐他汀鈣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響研究[J/CD].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36):7447-7450.
[5]王捷,邵延坤,田宇,等.阿托伐他汀對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及脂蛋白受體表達的影響[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4,31(12):2717-2719.
[6]崔春便.瑞舒伐他汀聯合氯吡格雷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及TNF α、IL -1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25(3):344-345.
[7]高永興.氯吡格雷聯合阿托伐他汀鈣治療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觀察[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5,11(12):1468-1472.
[8]劉新華.瑞舒伐他汀鈣片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8(6):120-121.
[9]李青澤,周健,朱惠莉,等.高血壓患者HCY、h-CRP及頸動脈IMT的改變及臨床意義[J].西南國防醫藥,2014,23(11):1200-1202.
[10] 趙靜茜,晉萬強.瑞舒伐他汀與拉西地平聯合應用對高血壓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2,32(3):9-11.
基金項目:杭州市科技局項目(2014KJJ06)
作者簡介:劉峰,主治醫師,Email:pxwmyh@163.com
中圖分類號:R589.2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16.03.027
(收稿日期:201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