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春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廣西 柳州 545005)
?
大數據時代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云”服務平臺構建研究*
劉靜春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廣西 柳州 545005)
[摘要]分析了大數據時代開展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服務的必要性,介紹了大數據時代實施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服務的途徑。在此基礎上以先進的云計算技術為支撐,構建了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云”服務平臺。最后剖析了該平臺構建所需解決的關鍵問題:重視大數據隱私、強化技術手段、創建研究型用戶共享資源聚合服務等。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云平臺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概念[1]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大數據已成為推動當今社會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的重要手段。[2]面對大數據環境,許多高校圖書館在整理收集信息等方面都將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此時“云”服務在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及共享中有了諸多應用,在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中云服務已經成為重要的環節?!霸啤狈掌脚_的構建及其服務模式獲得了高校數字圖書館界的廣泛關注,并有相關研究逐步發揮其在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中的作用。
1.1核心用戶聚合的需要
想要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各大學的圖書館就要收集各種豐富的資源來供讀者學習利用,且圖書館里的信息資源較網上的更具可靠性,質量較高,所以學校里面的教職工、學生以及一些研究人員都經常去圖書館查找文獻資料。這些來自不同專業但高素質的讀者,其對信息資源的需求信息必然表現出一定的特征。這些需求特征成為圖書館改進服務的重要依據[3]。圖書館可以依據需求信息的特征分析,為這個高素質人群搭建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為我們學科資源的建設和有效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1.2知識化聚合所需
在大數據的背景下,科學研究有著深度知識化的需求,這也就導致在海量數據下,研究型用戶有著實時的數據挖掘需求[4]?;诨ヂ摼W的數字信息資源使研究型用戶的研究行為得以改變,問題的關鍵不是獲取數據,而是變為挖掘數據背后的知識以及研究型用戶的實際需求。技術力量對學科資源聚合服務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支持作用。在高校數字圖書館中,大數據以及云計算技術被充分應用到學科資源聚合服務中,對學科知識共享服務體系進行構建。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云服務是以知識咨詢為中心,把有用的知識單元和知識點挖掘和捕獲出來,然后凝聚工具、智力和知識的優勢,在此基礎上提供的知識咨詢服務。
1.3技術服務聚合需求
數字圖書館在研究學科信息資源聚合方面已經有很多經驗和標準化的規范可以利用,并且也都取得了顯著的技術成果[5]??蒲腥藛T通過對學科信息資源以及用戶的需求進行可行性研究,利用各種技術來對學科資源進行挖掘、收集、處理、組織、聚合、研究和展示,最終實現對圖書館學科資源與技術服務的聚合。在人力和財力都允許的條件下,圖書館根據自身的優勢,加強特色學科資源建設,成為聚合學科資源與服務的基礎。
2.1強化OPAC服務功能
高校數字圖書館要緊跟大數據發展的步伐,改善服務方式,實現個性化服務觀念與多樣化的服務的有機融合。大數據時代,電子學科資源的主體地位終將被越來越多的讀者所認可,因此必須加強對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云”服務技術的深入研究。
目前在高校數字圖書館中,大多都運用了OPAC的方式提供查詢服務,但在大數據背景下,讀者需求已經不僅局限在借還書通知以及新書通報等服務,用戶要求能對學科信息資源進行聚合并提供便利的搜索功能,抑或是數字圖書館主動把相關學科資源動態推送到用戶面前。從數字圖書館的角度來說,還可以把OPAC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在數字圖書館內加強館際互借以及文獻交流等[6],如果師生有文獻需求,但本館沒有該學科文獻,那么圖書館間可以通過館際互借或文獻傳遞對文獻進行獲取。與此同時,高校數字圖書館還要綜合考慮本館的重點學科對信息資源及時地規劃分工并進行聚合,以學科為單位收集、整理以及加工網上的大數據,編制成本館的虛擬聚合資源,方便用戶使用。
2.2學科資源聚合與挖掘
學科資源聚合不單是對一些簡單數據的整理收集,還要通過系統地收集、組合、分類與挖掘重要的數據,以實現對資源分析整合,以方便讀者有效利用資源。所以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進行資源的收集,比如學科的種類、讀者的身份、資源需求分類與資源質量等[7],對學科資源進行更深層次的聚合與挖掘,從而創建一個多內容的資源描述模型。通過對學科資源的概念、學科種類、學科內容等進行研究,從而創建出具有多個學科內容的信息資源聚合模型,再利用這些模型進一步創建出面向資源內容的新模型,把這些模型進一步標注,就能滿足用戶的多種需求,那些非常有利用價值的資源就可以進一步被挖掘出來,為以后的智能化服務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為以后形成更加完善的資源服務體系提供有力的保障。
3.1云服務平臺模型的構建
目前計算機平臺應用廣泛,學科資源云服務就是其中一種。學科資源聚合云服務平臺指的是以利用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為基礎,能夠與學科資源相結合的一種信息平臺,平臺通過把不同的學科資源和服務進行整合,工作人員和讀者能夠通過平臺進行友好交流與溝通的信息服務環境。

圖1 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信息資源聚合“云”服務模型
有了大數據這個理念,云服務平臺更能滿足高校數字圖書館對學科信息資源的需求,并且其性能多種多樣,當然這就需要圖書館有良好的技術基礎。對比各高校圖書館對學科信息資源的需求特點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構建出滿足高校數字圖書館對學科信息資源聚合新需求的模型,該模型中學科資源聚合模塊主要功能是對館藏資源、電子書、報刊雜志等學科資源的聚合,學科資源服務平臺主要是對聚合的資源進行共享,具體如圖1所示。
3.2內容構建
如圖2所示,高校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云服務平臺主要包含學科門戶、學科導航、館藏資源建設和數據管理等主要功能。通過該平臺讀者可以查閱圖書館里的書籍種類、電子書籍、圖集影像、各種信息資源等,文獻類型主要有圖書、雜志、報刊等[8]。通過這個云服務平臺,讀者能夠隨時找到不同類型的學科資源以滿足自己的需求,還能夠即時了解當前研究技術的發展程度。為了讓用戶更方便地查找資源,還專門增加了一種檢索功能,也就是在平臺內能夠找到用戶所需資源,并通過表格的形式推薦給讀者。還可以更進一步地為用戶提供方便,例如把檢索結果通過其他形式展現給讀者,如記錄封面、目錄、主要內容、作者來源、人們做出的評論以及標簽信息等,從而讓用戶能夠更好地選擇。
由于目前學科資源聚合云服務平臺應用廣泛,高校數字圖書館利用此平臺的機會越來越多并得以延伸。通過不同學科信息、館藏之間交流、推薦圖書、資源需求等多方面服務的相互融合,從而形成面向大眾所需要的信息資源的整體服務系統,建立一個多層次、多領域的云服務體系,這樣會給人們帶來更大的便利,讓學科專業知識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想要提高學科資源聚合特色服務的水平,就要深度開發網絡資源,及時挖掘檢查組織之間的問題,用戶也可以參與協同,通過對需求的發現、多媒體的融合,讓學科資源的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圖2 高校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云服務平臺功能
3.3技術工具支持
大數據時代云計算技術可以提供持久服務,在提供底層資源時主要采用了數據中心的形式,多采用專用網絡或內部網實現資源之間的互聯,具有快速、高性能以及安全的特點。在云技術平臺基礎上用戶可以托管和外包業務,采用分布式或集中式的方法進行云計算的任務調度。同時,系統的單一映像以及容錯處理都可以通過云計算進行處理,采用虛擬機對異構進行屏蔽,把資源服務提供給用戶的同時還要保護用戶隱私,安全保障相對強大。
首先,在虛擬硬件資源的提供中采用的是服務的形式,用戶不需要對物理設備進行購買,只需要租用相應的設備或者搭建應用系統即可,一些公用資源還可以免費享用;其次,用戶通過云服務平臺可以開發、運行、認證管理、部署、事件管理應用等服務,值得注意的,在應用服務中,云計算服務支持即插即用。最后,云平臺服務通過標準Web瀏覽器面向終端用戶可以提供各類的應用程序軟件。通過門戶管理服務形式用戶可以對所需資源進行申請或登錄,當云計算存儲庫或數據中心對請求接受之后,就會根據需求提供快速的支持,并進一步動態地對聚合資源進行分配。只要有能上網的移動終端設備,就能確保用戶隨時隨地對所需資源進行獲取,享受提供的聚合學科知識資源服務。
4.1重視大數據隱私
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云”服務是一種新型的高端服務,它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一些研究型的用戶。研究型用戶都會有很多的隱形知識信息暴露在大數據面前,人力和技術都會面臨這些研究型用戶隱私的考驗,在進行數據挖掘的時候一定要加強用戶隱私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讀者信息的安全。高校數字圖書館在利用、整理學科信息資源時必須保護用戶的隱私,做到自我約束,以保證用戶的個人信息不被非法侵犯。
4.2強化技術手段
現在使用最多的大數據處理平臺就是Hadoop平臺。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對大數據處理的一些專門工具。其中一部分是完整處理數據的平臺,另一部分則是專門針對特定大數據的工具。通過對大數據進行有效地操作,把那些對我們有用的數據提煉出來是非常必要的。要處理數據,就要將先進的技術方法和以往的經驗相結合。要把我們需要的數據信息資源從大數據里提取出來,就要研究一種可靠的算法進行篩選。與此同時,建模以及預測流程都要進行完善,要把那些大數據重新輸入到現有的數據里。因此,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云服務只有研究出更加可行的技術方法,才能對大數據進行有效的提取。
4.3創建研究型用戶共享資源聚合服務
現在研究型用戶面對大數據結構多樣化、生成速度快、價值密度低等問題都已經不再困惑,這些都歸功于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服務的完善。所以,學科資源聚合服務創新過程就是將數據管理與信息服務相結合,利用像云計算、語義網、大數據處理工具等技術,形成具有強大的知識資源聚合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大數據的挖掘能力以及多維度知識可視化能力的集成平臺,面向研究型用戶的需求,幫助用戶發現并解決一些問題。通過知網、萬方、重慶維普、清華同方等數據庫來實現交互的服務模式,為研究人員提供所需的信息資源。
高校數字圖書館學科資源聚合服務是發展趨勢,我們要用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大數據問題。在做好云服務平臺建設的同時,圖書館需要培養大量專業人員去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大數據時代,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使高校圖書館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也使圖書館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初景利.學科館員對嵌入式學科服務的認知與解析[J].圖書情報研究,2012(3):1-8,33.
[2]鄧仲華,李立睿,陸穎雋.大數據環境下嵌入科研過程的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4(1):30-34,40.
[3]于曦,高潔.基于用戶需求的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策略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5):73-75,82.
[4]韓翠峰.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服務創新與發展[J].圖書館,2013(1):121-122.
[5]崔慧紅.基于大數據的CDRS知識整合研究框架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13(17):27-30.
[6]閏春艷,賀書琴.淺談圖書館信息服務及發展趨勢[J].網絡財富.2009(1):146-147.
[7]趙寧,李蘋,寧巖.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平臺建設的分析研究[J].圖書館聯盟建設與發展,2012(17):155-160.
[8]劉文科.基于知識構建理念的高校圖書館網站建設研究[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8(2):11-17.
劉靜春女,1973年生。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服務管理、采編。
[分類號]G258.6
收稿日期:(2016-03-14;責編:姚雪梅。)
*本文系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13年度研究課題“基于大數據知識服務體系的數字圖書館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編號:13BTQ00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