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照普
當地環保官員:目前危廢監管取樣難、取證難、鑒定難、處罰難

今年四五月份,江蘇省宿遷市和張家港市的環保志愿者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反映,當地的化工企業和資源再生公司涉嫌存在非法轉移和接收危險廢物等違法行為,且數量巨大,情節嚴重,對當地環境及生態發展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性影響。
為了核實這一爆料的真實性,收集到相關的第一手翔實證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隨著環保志愿者在橫跨蘇南蘇北的兩個事發現場多次走訪調查,并與當地政府相關環保監管部門進行采訪了解和環境污染線索的反饋移交。7月上旬,記者最新了解到,這兩家涉案企業的違法行為最終得到了處罰。
地跨蘇南蘇北,非法轉移危廢物
今年4月27日下午,在地處張家港市樂余工業集中區長江路5號的工廠大院里,停放著一輛紅色的解放牌大卡車,工人們正在匆忙而吃力地向該車裝載一個個近1米高的藍色化工桶,叉車來回不停地穿梭奔忙。這家工廠名為張家港市信誼化工有限公司(下稱“信誼化工”),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那些藍色的化工桶里裝的就是危廢物,正準備向蘇北宿遷市的一家企業非法轉移處理。
隨后,裝載滿危廢物的該解放牌大卡車駛向了高速公路。記者發現,該車的前后車牌號并不一致,該車前部的車牌號為蘇NC6856,車尾的車牌號為蘇N6186,存在故意遮掩、隱藏號牌的交通違法行為。一位環保志愿者說,該解放牌卡車的人員“心里有鬼”,應該是知道涉嫌非法轉移危廢,所以想遮擋一下號牌,心存僥幸,竭力逃避懲罰。
該車一路向北疾馳,蹲守企業、熟知內情的環保志愿者緊緊駕車跟隨,記者也尾隨其后。當日晚間,在該解放牌大卡車快要抵達宿遷市洋河鎮高速公路出入口時,環保志愿者撥打了宿遷市政府的熱線電話12345,該熱線與環保系統的舉報電話12369是聯動的,所以,宿遷市環保局迅速獲悉該舉報線索,并聯合當地公安機關,在洋河鎮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堵截抓獲了該車及車上人員。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此次跨地級市轉移危廢的信誼化工,是一家精細化工產品生產企業,主要生產三氯化磷、三氯氧磷、亞磷酸二甲酯、對甲砜基苯甲醛、樟腦衍生物系列等醫藥、農藥、染料中間體產品,它是張家港市屬的江蘇華昌集團有限公司的成員企業之一。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獲悉,江蘇華昌集團有限公司是張家港市的國有獨資公司,是一家以化工為主體的國家大型二類企業,中國化工百強,張家港市的十大重點骨干企業之一,現有子公司10家,成員企業24家,其中包括旗下的一家A股上市公司——江蘇華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昌股份”。
危廢物運往宿遷途中被截獲
張家港環保局處理雷聲大、雨點小?
記者了解到,在洋河鎮高速公路出入口截獲的這一車危廢的去向是宿遷市一家資源再生公司,全稱是宿遷市瑞優賽福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瑞優賽福”),地點在宿遷市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緯二路9號。該公司本來具備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但是,因為“不按照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工藝要求進行利用,而將危廢直接作為成品酸出售”,已于2015年3月20日被江蘇省環保廳吊銷原持有的編號為JS1300000288-7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宿遷市環保局關于該起環境違法行為的立案審批表上看到,“2016年4月27日,根據群眾舉報,宿遷市固輻氣中心工作人員在高速洋河服務區查獲信誼化工轉移到瑞優賽福的危廢,重約30噸,經查,瑞優賽福在此批前已從信誼化工轉移過另一批次的危廢,重約30噸。危廢跨市轉移未獲得蘇州、宿遷兩地環保部門的審批。2016年6月14日,宿遷市環保局將瑞優賽福的環境違法行為移交到宿遷市公安部門立案調查。按照環保部《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第22條規定的立案條件,對其進行立案查處,并按照《關于加強全省環境保護與公安部門執法銜接配合工作的實施意見》(蘇環發[2014]8號)文件要求,對瑞優賽福實施行政處罰。”
宿遷市環保局一位工作人員稱,瑞優賽福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去年已被吊銷,明知自己沒有了危廢物的處理資質,卻還在偷偷摸摸地接收危廢,進行非法的經營活動。宿遷市環保局于4月28日迅速對此進行了立案查處,并將拉到宿遷市的危廢物封存在倉庫里,由專人看管。
今年6月14日,宿遷市環保局將該起案件移送到了宿遷市公安局,并在發往宿遷公安局的宿環罪移[2016]第2號《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移送書》中指出:瑞優賽福涉嫌違法處置信誼化工產生的危險廢物,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環保部公安部最高檢關于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移送涉嫌環境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和《最高院最高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等有關規定,將其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的有關資料移送貴局處理。此外,宿遷市環保局還附上了案件調查報告、現場監察留存書、調查詢問筆錄、現場圖片和影像資料等。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還了解到,對于信誼化工轉移至宿遷瑞優賽福的廢棄物是固體廢棄物還是危險廢棄物的問題,存在分歧和質疑。信誼化工認為,根據他們經過審批的環保報告,該廢棄物是固體廢棄物,不是危險廢棄物,而宿遷市環保局堅持認為是危險廢棄物。因此,宿遷市環保局在今年5月4日對將該廢棄物進行采樣,并送往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進行專業權威的廢液危險特征檢測,以判斷其危險特性,最后的檢測報告結論認為,“所采集的22個樣品pH值全部在0~0.55之間,均達到屬于危險廢物的pH值范圍,根據《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HJ/T298—2007和《危險廢物鑒別標準腐蝕性鑒別》GB5085.1—2007,可判斷該批廢液為具有腐蝕性危險特性的危險廢物。”
對于信誼化工涉嫌非法轉移危廢的查處,《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于7月12日采訪了張家港市環保局固廢中心主任黃堅,他稱,信誼化工此次非法轉移的是氯化鋰水溶液,是該公司他汀車間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廢物,今年4月26日和27日兩天,該公司一共轉移到宿遷瑞優賽福的危廢物共兩批次271桶,每桶大概重達200公斤,一共有50多噸。在非法轉移的過程中被環保熱心人士發現并舉報,他們與宿遷市環保局一同進行了查處,并將危廢物封存在了瑞優賽福倉庫。5月3日,張家港市環保局派人趕赴宿遷查看現場,并將271桶危廢物于5月5日全部拖回張家港市,封存在倉庫里,鑰匙由市環保局保管,并對信誼化工依法依規進行了查處,先期責令其暫時停產,現在的處罰已走到了送達行政處罰告知書的階段,7月6日市局派人又對現場進行了核查。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7月1日至4日,連續4天在張家港樂余鎮對信誼化工非法排污及開工情況進行蹲守,發現該工廠工人不斷進出,已再次開工生產,并未停工。張家港市環保局法制宣傳科負責人童朝霞對此解釋說,他們市局當初只是責令信誼化工暫停生產,因為產生危廢物并未找到合適的廠家來接續處理,如果再次開工,他們會繼續進行監管,要求停產,直到危廢物能夠得到合法處理。

一位環保志愿者批評說,信誼化工非法轉移危廢被宿遷市環保局發現并移交給張家港市環保局處理后,結果是“雷聲大、雨點小”,到目前為止并未對其作出任何實質性處理,有包庇之嫌,要是當初張家港市環保局不跑到宿遷去協調,并將危廢拉回來要求自己處理,而由宿遷市環保局將其與瑞優賽福并案處理,這事早就處理結束了,信誼化工一定會得到應有的嚴肅合法的查處,也不會在沒找到危廢處理廠家的情況再次開工生產。
張家港市環保局對此回應稱,他們的查處有很多程序要走,5月25日檢測報告認定信誼化工轉移的是危廢物后,他們就對此立案查處,并于6月底將行政處罰告知書送達了信誼化工,已履行預先告知程序,之后還要召開市局辦公會議決定,如果信誼化工對此有異議的話,還要召開行政處罰聽證會,這些程序都需要時間,后續的查處情況他們也會反饋記者 。
基層環保官員:
危廢監管存四大難題
針對信誼化工非法轉移危廢物一案,張家港市環保局副局長鄒建忠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采訪。他說,蘇州市局領導對此案件高度重視,第一,要求張家港市環保局從涉案的信誼化工、從這個案例中深刻查找原因,并對此舉一反三,提高認識,跟上環境監管的時代步伐,提高對危廢物轉移和處理的監管能力;第二,對張家港所有產生危廢的企業進行再一次排查,規范化管理,建立危廢物區域信息共享機制,運用大數據提高監管水平;第三,要在職責范圍內把事情做好,按照職責和法規要求,做好環境監察和查處工作,把環境污染減到最低,將環境變動對百姓的危害減到最輕,按法律賦予的程序和原則去處理環境問題。
鄒建忠還說,目前對危廢物的監察管理存在四大難題,一是取樣難;二是取證難;三是鑒定難;四是處罰難。雖然現在出臺了兩高司法解釋和新《環保法》,基層環保局的執行力度和底氣提高很多,但是由于目前對危廢物的名錄和環保標準不斷變動,有的環保標準放寬了,有的加強了,仍在不斷調整之中,所以對危廢物的監察和管理變難了,大多數危廢物的鑒定結論出爐時間長,存在難取證的問題,處罰的行政成本和時間成本加大,所以需要多方面提高監管水平、加強監管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