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輝
老年人體力衰退、反應遲鈍、手腳不利索,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意外傷害的機會比年輕人更多。古語有“走路防跌、吃飯防噎”之說,跌與噎,都是老年人易發的傷害。
在眾多的傷害中跌倒是最常見的,容易引起骨折,尤其是跌倒后導致下肢或脊柱骨折,臥床不起者,可能產生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瘡等一系列并發癥。除可因骨折引起脂肪栓塞外,由于不能活動,全身血液循環緩慢,還容易形成血栓,引發心肺問題。骨折還可引發“應激性潰瘍”,導致胃出血。至于便秘、食欲下降、心情焦慮或抑郁等也很常見。如有慢性病在身,此時往往也會加劇。
老年人之所以容易跌倒除了一些特殊的神經系統病變外,許多是因肌肉無力、肌肉萎縮引起。少肌癥是許多老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因,也是容易跌倒的根源。
少肌癥治療乏策,關鍵在于預防,預防之法一是鍛煉,二是營養。
鍛煉,通常提倡“有氧運動”,如拳操、跑步、快走等,還提倡做些肌肉鍛煉,即“對抗運動”,如在健身房里用拉力器等器械運動,也可在家中備個彈簧拉力器鍛煉肌肉,甚至躺在床上、坐在椅子上,有意識地收縮肌肉,都是鍛煉之法。當然,需要有一定的量及持之以恒。
預防老年人少肌癥,蛋白質和糖分是必須補充的。飲食上牛奶、雞蛋不可或缺,雞鴨魚肉亦應適當攝取,同時要保證一定的食量,萬不可節食。
練出肌肉或增強肌力也非一日之功,老年人在補鈣、練肌力的同時還是應該強調防跌。高齡老人應適當減少外出活動,尤當雨雪之時,必須外出時,應有人陪同。乘坐交通工具時,上下最宜當心。
據統計,家中的浴室和樓梯是容易發生跌倒的場所。老人所用浴缸不宜過深,以便出入。在浴缸前放置厚毛巾墊,對出浴時防滑至為重要。浴缸旁可放一凳子,以便出浴后坐下來擦腳。此外,浴室墻壁上宜多裝“把手”,以便把握。樓梯也是跌倒易發之處,老人應安排住樓下,以減少爬樓的機會,必要上下樓時應注意把握扶手。
從容易發生跌倒的動作看,一是起身,二是攀爬,前者多數是在從臥床到起立的過程中,少數發生于從坐到立的過程中,老人起身動作緩慢些便可避免。有攀爬取物的需要時忌在大凳子上疊小凳子,應該用“人字梯”,當然最好請鄰家年輕人幫忙。
老年人不宜使用腳下有輪子可移動的椅子,以免“坐空”跌倒。此外,無論居家還是外出,老人都應穿防滑的鞋子,在家中穿著的拖鞋等較易疏忽,宜多加注意。
噎,是指食物未及細嚼、猛然吞下,阻在食管上端的情況,若阻在食管開口處有可能影響呼吸、造成窒息、危及生命。其實,“嗆”也需特別注意,是指食物、水等進入氣管引起的嗆咳、窒息,以及引發的肺炎等。人的氣管與食管皆開口于咽喉部,在做吞咽動作時“會咽”部分會遮住氣管的開口,以便食物順利進入食道。老年人咽喉部的感覺遲鈍,會咽的動作不協調,便會有“嗆”的問題出現。
細嚼慢咽是預防噎和嗆的關鍵。老人在進食時需集中注意力,勿匆忙,勿多談笑或生氣,以免“分神”。食物宜做成小塊,盡量避免含有骨頭、魚刺、果核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