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青

2015年,國家和自治區政府出臺的系列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為服務業小微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內蒙古服務業小微企業在“三期疊加”的特定階段,能夠靈活經營,主動適應市場,綜合經營情況向好,營業收入穩步增長,資產規模持續擴大,職工薪酬逐步提高,對穩定就業隊伍、推動經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信息化建設薄弱,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技術人才缺乏等問題依然制約內蒙古服務業小微企業升級發展。因此需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引導,維護市場穩定,加強行業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以促進服務業小微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生產經營狀況
(一)資產規模持續擴大
據國家統計局內蒙古調查總隊對全區9個行業門類和2個行業中類服務業小微企業抽樣調查推算結果顯示,2015年,內蒙古小微服務業企業資產規模持續擴大,全區小微服務業企業資產總計達2667.8億元,同比增加403億元,增長17.8%。資產總計漲幅最大的行業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同比增長24.3%,其次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24.1%。全區服務業小微企業戶均資產為767.1萬元,同比增加55.1萬元,增長7.7%。分行業看,戶均資產最多的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戶均資產達1697.2萬元,超出全區小微服務業企業戶均資產1倍多,戶均資產漲幅最大的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戶均增加143.8萬元,增長67.4%。
(二)營業收入穩步增長
2015年, 內蒙古服務業小微企業營業收入保持平穩的增長態勢,全區小微服務業營業收入達340.04億元,比上年增加31.83億元,增長10.33%。分行業看,營業收入增長最快的是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加6.9億元,增長30.7%,其次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9.6%。全區小微服務業企業戶均營業收入為97.78萬元,比上年增加0.9萬元,增長0.92%。戶均營業收入最多的是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戶均為128.62萬元,超出全區小微企業戶均30.8萬元。戶均營業收入增長最快的也是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長16.2%。
(三)職工薪酬逐步提高
2015年,全區小微服務業企業職工薪酬總額達95.72億元,同比增加10.33億元,增長12.09%。職工月平均工資2535.34元,同比增加125.6元,增長5.2%。從人均月薪酬的絕對量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人均月薪酬水平最高,為2974.2元,其次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2846.3元。有5個行業的人均月薪酬超出了全區服務業小微企業的平均水平,除科學研究和技術、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外,還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衛生和社會工作,分別為2772.5元、2655.9元、2615.9元。從人均月薪酬的增幅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幅最大,為11.9%,其次為物業管理與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增長10.1%。
(四)稅費負擔進一步減輕
2015年四季度,有57.6%的企業無有關部門的收費情況,涉企收費面為42.4%,較前兩個季度進一步縮小,比三季度縮小0.6個百分點,比二季度縮小1.7個百分點。隨著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與推進,小微服務業企業的惠及面也進一步擴大,2015年四季度有65.5%的企業享受到了稅收優惠政策,比二季度上升15.9個百分點,比三季度上升12.4個百分點。
2015年,內蒙古小微服務業中免稅企業比例也提高到20.2%,較二季度提升5.5個百分點,較三季度提升了3.5個百分點。分行業看,以公共服務為主的行業享受免稅政策比重較高,衛生和社會工作占70.3%,其次為教育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比分別為27.7%和27%。
(五)吸納就業能力增強
服務業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重要力量,對改善民生、穩定就業作用重大。抽樣調查表明, 2015年,內蒙古服務業小微企業共有從業人員314625人,比上年增加19308人,增長6.5%,容納就業人數相對最多的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有70356人,占22.4%;排在第二位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有50337人,占15.9%;其次是物業管理與房地產中介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分別有46452人和39866人,分別占14.8%和12.7%。
從吸納就業能力來看,2015年,戶均就業人數相對最多的是物業管理與房地產中介服務業,達18人,其次是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1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0人。
從就業人員增幅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就業人員同比增幅相對較大,達25.1%;其次是教育和文化體育娛樂業,分別增長16.53%和14.37%。
二、服務業小微企業遇到的難題
(一) 市場需求不足困擾服務業小微企業發展
內蒙古1513戶小微服務業企業問卷調查顯示,在了解企業當前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時,有53.3%的服務業小微企業選擇了市場需求不足,列在所有問題的第一位。調查中,有65.8%的小微服務業企業認為業務量的變化是影響企業盈利變動的主要因素,反映最強烈的行業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占比為69.6%,其次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比為69.4%。有84%的企業認為營業收入增減的主要原因也是市場需求不足,反映最強烈的行業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比為90.7%,其次為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所占比重為88.5%。同時,在了解企業對政府有關部門有何要求與建議時,31.1%的服務業小微企業認為要加強引導和市場開拓。可見,市場需求不足直接影響企業的收入和盈利,是困擾服務業小微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服務業小微企業發展的阻力。
(二)流動資金緊張,企業融資仍存困難
內蒙古1513家服務業小微企業中,流動資金充足的僅占5.7%,一般的占63.5%,緊張的仍占30.9%。分行業看,資金最緊張的是物業管理與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占比為42.3%,其次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比為33.9%。而認為本期融資容易的企業僅占1.6%,一般的占29.1%,困難的占18.8%。分行業看,融資最困難的行業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占比為24.2%,其次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比為22.6%。可見,小微企業仍然面臨著資金緊張和融資難的雙重難題。
(三)六成以上小微服務業企業沒有進行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是企業開拓市場、選擇經營項目、引進技術的最佳平臺, 是提高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的最好方式,因此利用好“互聯網+”等網絡平臺,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提高服務水平,才能形成更具自身特色的企業經營模式。而內蒙古有六成以上的小微服務業,創新意識不強,接受新知識、新理念的思維滯后,沒有進行信息化建設。問卷調查顯示:64.2%的企業沒有進行信息化建設,18.8%的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的是企業宣傳和推廣,9.1%的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的是信息發布,4.2%的企業信息化建設目的是人力資源管理,僅有3.5%的企業信息化建設是為了網上采購或銷售。
(四)近八成服務業小微企業沒有投入科研經費
內蒙古多數小微服務業企業經營仍以傳統經營模式為主,創新意識不足,產品附加值不高。在能夠獲得現實利益的條件下,不愿意在自主創新方面進行投資,存在創新活動水平低,研發投入少的現象,制約了企業品牌建立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因此持續發展的動力不足。問卷調查顯示,2015年,有91.3%的企業沒有獲取新技術等科技成果的途徑,有4.5%企業是通過聯合開發獲取新技術等科技成果,有3.8%企業通過技術成果轉讓獲取新技術等科技成果,有0.4%企業是通過其他途徑獲取新技術等科技成果。而且全區1513戶小微服務業企業中,78.4%的企業在科研經費方面沒有投入,15.2%的企業科研經費投入與上季持平,2.5%的企業科研經費投入比上季減少,只有3.9%的企業科研經費投入比上季增加。
(五)八成企業招聘技術人員困難
高端人才是現代服務業企業生存發展的制勝因素,一些小微服務業企業因偏低的待遇和落后的管理機制,導致專業技術人員招聘難。調查顯示,54.3%的企業很難或較難招聘到具有專業技術水平的員工,特別是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等行業,55.7%的企業難以招到獨當一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從招工途徑看,33.1%的企業招工是通過老員工介紹,30.9%的企業通過網上發布信息招聘,通過人力資源市場公開招工的企業有32.9%,通過勞務派遣公司招到員工的僅有3%。
三、對策與建議
(一)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及落實力度
近年來,國務院出臺了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系列政策,內蒙古也出臺了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八條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是,服務業小微企業對加大政策扶持的呼聲和訴求仍然迫切和強烈。2015年第四季度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內蒙古小微服務業企業對政府有關部門的要求與建議中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加大政策扶持及落實力度和減免稅費,選擇加大政策扶持及落實力度的占57%,減免稅費的占37.8%。因此,在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常態下,有必要基于精準、高效的目標和原則,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堅持深化政策落實措施,在政策引導、融資、稅收優惠等方面繼續給予支持,不斷增強服務業小微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發展活力。
(二)加強引導和市場開拓,進一步加大公共服務力度
內蒙古1513家服務業小微企業中,有31.1%的企業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引導和市場開拓,有14.3%的企業希望政府能規范和指導企業管理,由于市場競爭較大和小微企業自身實力不強,不少小微服務業企業適應市場能力較弱,在市場需求不足的前提下,希望政府通過加強服務業供給側改革,引導和鼓勵企業優化服務供給,增加短缺服務,同時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活躍市場供需環境,加強市場監管,為小微服務業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三)緊跟市場需求,鼓勵創新發展
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引導企業強化創新意識和創新理念,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提高科學技術成果轉化,提升產業層次,加強綜合競爭能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針對當前市場需求不足等現狀,服務業小微企業要創新發展方式,利用好“互聯網+”等網絡平臺,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提高服務水平,形成更具自身特色的企業經營模式。
(四)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訓
服務業已經成為內蒙古經濟發展新引擎、新動力,但專業服務業人才仍然短缺,有14.5%的企業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訓。要多層次、多渠道地培養、引進和轉化各類服務業發展所需人才。針對不同服務業行業專業人員的特點,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崗位職業培訓,提高服務業小微企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服務業意識和業務水平,要通過提高薪酬、改善居住條件、優惠子女就學、增加津貼補貼等政策留住人才、使用人才。
(作者單位:國家統計局內蒙古調查總隊)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