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琦
(四川大學 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
農村便利店聯合采購運輸問題研究
趙琦
(四川大學商學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一直以來,我國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城市與農村物流流通體系尚未完整建立,這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如何建立城鄉農產品與城市工業品的雙向物流,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農村電商成為電商公司的熱點話題,這極大地促進了城市與農村物流體系的建立。京東首席執行官劉強東針對農村電商提出“3F戰略”,包括生鮮電商戰略、工業品進農村戰略和農村金融戰略,稱將不計成本發展農村電商。*靳丹,劉強東.不計投入發展京東農村電商,銷售不是最重要的[J].創業邦,2015(10).蘇寧易購計劃未來五年在全國建立10000家蘇寧服務站,深入農村市場,從渠道建設打通農村電商發展壁壘。*周圍圍.蘇寧發力農村電商:2015年建成1500家易購服務站[EB/OL].中國青年網,2015.文章聚焦線下農村便利店的采購與運輸環節,圍繞聯合采購、聯合運輸以及雙向物流的介紹以及分析,對城鄉便利店雙向物流的商業模式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聯合運輸;聯合采購;雙向物流;供應鏈優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8.054
1農村便利店運輸現狀分析
1.1便利店自提
便利店自提模式作為如今私營便利店最為傳統的采購方式之一,其方式是自有車輛從便利店出發在一個或多個供貨點采購所需貨物后回到便利店完成一次采購活動。一般將小型便利店店內貨架作為臨時儲存的區域。采用這種采購方式優勢與劣勢非常明顯:一方面,便利店自己負責采購及運輸,其過程可控程度高,并且采購運輸活動可以隨時發生;另一方面,由于每次采購批量不大,運輸活動也僅僅針對自有便利店服務,其采購成本以及運輸成本相對較高。
1.2批發商配送
農村便利店的規模大小決定了其銷售的商品的品類數量及采購規模不及城市連鎖超市。通常具備采購實力的連鎖超市會與批發商或者進一步與商品制造商協調采購后的運輸問題。一般便利店只能向大型的批發商采購且議價能力弱,對于某些不具備運輸條件的便利店,可以選擇提供配送的批發商,將訂單下放給批發商后,指定日期由批發商安排貨物運送回門店。如圖1所示,對于批發商A來說,便利店a,b,c,d,e,…,M,每一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商品需求。送貨車按照milkrun的路線運輸,假設送貨車的運載量為10,批發商A從便利店a開始配送,a的需求量為2,b的需求量為3,c的需求量為5,a、b、c的需求量總和為10,配送車輛送完便利店c后回到倉庫,開始下一次由便利店d開始的運輸,直到每一個便利店配送完畢。*Ronald H.Ballou.企業物流管理——供應鏈的規劃、組織和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圖1 批發商循環配送模式示意
1.3農村便利店現有采購運輸模式不足
1.3.1采購方面
獨立的農村便利店各自尋找供應商合作伙伴,采購的價格和自身的談判能力密切相關。通常來說,獨立便利店采購存在如下不足:
第一,采購數量低,議價能力弱。由于倉儲庫位少,通常超市陳列架即為商品的主要儲存點。
第二,獨立便利店的采購實力弱,不具備與批發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實力。商品的質量不能得到保證。
第三,采購地點局限于周邊批發市場,采購種類缺乏多樣性。
1.3.2運輸方面
在運輸方面,無論是批發商配送,還是便利店自提的方式,高頻次、低運輸數量的運輸方式都帶來了相對較高的運輸費率。
第一,若便利店自己到批發商提貨,每家獨立便利店需配備價格高昂的運輸設備,但運輸工具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使用,造成資源浪費。
第二,若是批發商配送的方式,由于批發商會集中某個地區的需求集中送貨,因此送貨時間不確定,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造成貨物短缺。
2聯合采購、運輸體系
近年來,隨著中國農村的經濟水平顯著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增長,人們對于消費品的要求也和以前不同。各個便利店更需要多元化的產品來滿足人們的購買需求。獨立便利店的采購特點帶來高昂的物流成本,直接導致商品價格飆高。在各個便利店之間,其關系不僅只有競爭,更重要的一層關系是合作共贏。
聯合采購以及運輸可以有效解決獨立便利店采購成本、物流成本高的問題。聯合采購是指多個企業為了共同的利益而結合成的一個聯盟,進行集中采購活動。聯合運輸通常是指使用某種交通工具,選擇合適的路線來運輸不同托運人的貨物,并安全地將貨物送到目的地。
早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零售企業開始探討向店鋪聯合運輸,以提高物流效率,特別是從便利店總部向連鎖門店配送的方式開始普及。曾經有調查數據顯示,在日本有超過55.4%的零售企業采取共同運輸的方式。
和獨立的便利店采購運輸相比,聯合的方式降低了單次采購和運輸成本。因此,要整合獨立便利店的運輸資源,與其他的獨立便利店建立獨立又合作的便利店聯盟,以實現運輸資源共享節約成本的目的。
2.1聯合采購的目標及優勢
傳統的采購模式涉及兩個主體,企業和供應商。聯合采購的主要目的是將多個獨立便利店整合成一個采購整體。在采購上共同進退規范采購行為,避免同行業的惡意競爭,能有效增加和供應商的談判籌碼。聯合采購下列優勢是農村便利店獨立采購所不具備的。
第一,多個村、鎮的便利店采取聯合采購,擴大了采購規模,提高了采購聯盟對于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若能聯合具備采購實力的連鎖超市或是聯盟規模足夠大,則可以面向生產廠商,縮短供應鏈,流通速度加快,采購價格更低,商品的質量也更能保證。
第二,以采購聯盟的方式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合同的方式合作,提高雙方的信譽度,避免了由于合同關系時常變動帶來的不穩定合作。穩定的合作營造出雙方良好的合作,互利共贏。
第三,以聯盟的方式聯合采購,其采購實力增加,可提高便利店在售商品品類數量,擴大消費者選擇空間,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2.2聯合運輸的目標及優勢
通常運輸優化有三個目標,分別為運輸成本優化、資本優化以及運輸服務優化。其中運輸成本優化的目標是,在不降低服務水平的條件下,將運輸和裝卸成本減到最低。資本優化的目標是減少物流系統設施投資,降低投資風險。運輸服務優化的目標是用于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的投資,可以得到超過投資的收入增長。收入增長來源于物流水平的提高。對于在便利店聯盟內的商家,采用聯合運輸可以具備以下作為獨立門店所不具備的運輸優勢:
第一,若采取聯合運輸模式,依據各個門店的產品需求,化零為整,采取整車方式為聯盟內成員配送。提高車輛使用率,降低單店單次配送的成本。
第二,各個門店的運輸設施以及設備,資源共享,減少聯盟內整體運輸設施投資風險,聯盟對運輸設施擁有者給予補償以平衡其資金投入。
第三,高效率多種類的運輸方式,增加門店內產品種類,提高了門店的運輸服務水平,門店客流量增加,帶來門店營業收入增加。
第四,聯盟內成員不僅共享運輸資源,而且作為整體提高了對上游批發商的議價能力。同時建立聯盟共有倉庫,采取批量采購的方式得到更低的進貨價格,增加進貨價格與銷售價格的利潤差。
3可行性分析
任何在社會上穩步發展的企業都有自己成熟的商業模式,在這個商業模式當中交織著各種各樣的“利益相關者”。對于農村獨立便利店來說,這些“利益相關者”可能是它的顧客、供應商、物流商、各類合作伙伴等,他們通過各式各樣的交易結構相互拉扯,形成一個穩定的商業生態系統。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且是不斷優化的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不存在永遠完美的商業模式,為了獲得競爭優勢,企業家們會不斷將舊的商業模式切割,重組成新的商業模式,來獲取更大的利益。其利益相關者聯系如圖2所示。

圖2 聯合采購、運輸模式示意
農村的獨立便利店依托于附近村民采購日常生活所需物品存在于社會之中。不同的便利店銷售的商品大同小異,這為聯合不同便利店采購與運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聯合的目的是整合不同便利店采購與運輸的需求,其參與者除開不同的便利店以及物流企業之外,我們還需要有一個第三方企業作為這次整合的主體企業。這個企業可以是活躍于城市的連鎖超市,將農村便利店整合成自己企業旗下的便利店附屬品牌,作為從城市流入農村消費品的銷售渠道,豐富農村便利店的產品種類。與此同時,挖掘農村優質農副產品,作為城市連鎖超市生鮮產品資源。以這樣的方式直接對接農產品產地,有效縮短了供應鏈長度,實現雙向物流,為城市連鎖超市供應更新鮮、價格低廉的優質農副產品提供可能。除了前文所述聯合采購與運輸本身帶來的優勢以外,針對便利店的聯合采購與運輸模式還有如下的優勢:
第一,政府部門扶持。中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三農”問題一直是國家十分重視的問題。在農產品的銷售上常常存在“農戶賤賣,終端客戶高價買,中端批發商截取大量利益”的情況。例如在陜西省出現的“豆你玩”“蒜你狠”等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農產品依舊采取“農戶—產地批發市場—銷售地批發市場—個體攤販—消費者”這樣的銷售渠道。另外,由于農戶對市場沒有良好的把控,常常導致優質農產品滯銷問題。例如,山西省2000年蘋果滯銷,2011年油桃滯銷。這些問題是農戶看重一度熱銷的農產品,一哄而上盲目種植的結果。聯合采購其運輸本身并不是政府行為,但政府一直致力于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戶增收、農業增長、農村穩定,大型城市企業聯合農村,解決農戶產品銷售問題,增加農戶收入,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這樣城市企業領頭組織發展農村經濟,聯合中小企業一起發展壯大。
第二,有效優化供應鏈結構。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生鮮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一方面,越是新鮮的產品越是能夠得到老百姓的喜愛,另一方面,與此相關的農副產品的供應鏈的情況卻不能如人所愿。通常情況下,農產品流入銷售市場有著一條長長的供應鏈。這直接導致了銷售時間長,多次轉手銷售增加了農產品的損耗以及價格增高。以超市聯合農村便利店的方式,將優質農副產品直接對接給超市,縮短供應鏈,減少運輸時間。改進后的銷售鏈條變為“農戶—采購小組—配送中心—市場”,有效減少了不必要的環節,直接從供應地到銷售地,滿足了農戶以及顧客的需求,打開農戶的銷售渠道的同時也擴展了超市的采購渠道,雙方均有獲利。
第三,如果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準備取代已經成熟的舊的商業模式,則需讓各個利益參與者看到更豐厚的利潤,或整個環境的發展趨勢。
建立聯合運輸系統需建立更為完善的物流設施體系,以及要求合作企業、加工企業有著更為優秀的業務水平,從短期投入來看,這種做法會增加在建設成本以及運營成本上的投入,但在另一方面,這三類企業的業務能力也邁上新的臺階,前期的投入資金會在隨之加大的業務量的利潤中得到有效補償。最重要的是,建立聯合運輸、聯合采購體系,在長遠利益上必定是大于現有舊的零買零賣的模式的。
4案例分析
在農村便利店的整合方面,蘇果超市已有豐富的經驗。蘇果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如今蘇果超市是江蘇省最大的連鎖超市企業。從1998年開始,蘇果超市開始改變其中心城市發展的戰略,開始進入農村市場,在溧水縣開了第一家門店后迅速擴張,蘇果的加盟店覆蓋了江蘇80%的鄉鎮。如今其門店種類有如下幾種。
第一,區域集體加盟店。若區域整體經濟狀況良好,那么整個區域供銷社門店集中加入蘇果連鎖體系。
第二,區域選擇性加盟。若區域不具備整體加盟蘇果的實力,那么蘇果選擇相對有實力的企業加盟。
第三,蘇果自營店。蘇果一直在探索“店配合一”的模式。由這個直營店直接負責向區域范圍內的加盟店農家店的商品配送業務。在已實行“店配合一”的區域,其對農家店統一配送的比例提升到60%~70%。
對于任何一種蘇果門店,蘇果連鎖超市股份有限公司都會嚴格按照連鎖經營的要求,對每一個門店實行進貨渠道、配送方式、核算、價格、布點、管理、門店形象這七個方面的統一管理,確保各類門店“連起來,鎖得住”,營造出連鎖超市的規模效應。
5結論
城鄉經濟不均衡發展是我國社會經濟的主要特征。農村的商品流通渠道未完整地建立,因此全國的商品流通渠道并未完整建成,這是導致農產品供應鏈條不規范的一個原因。如今農村物流發展和城市物流發展相比,依舊非常落后,這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了全國商品流通渠道的健康發展。因此,建立有效的城鄉雙向物流流通系統,優化供應鏈條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辦法。用優化后的供應鏈將城市豐富的流通商品運往農村,同時將農村優質新鮮的農產品運往城市,農村與城市的人民都獲得利益。例如文章所舉的蘇果的例子,蘇果很好地將農村與城市聯通,它的成功證明了這種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商業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何尋找出適合我國西南地區的城鄉結合雙向運輸的商業模式,以及雙向物流供應鏈的優化方案是未來需要繼續討論的。
參考文獻:
[1]王越.我國連鎖超市聯合配送策略探析[J].2013(18).
[2]楊靜.關于連鎖超市配送問題的研究[J].價值工程,2005,24(10).
[3]Ronald H.Ballou.企業物流管理——供應鏈的規劃、組織和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183.
[作者簡介]趙琦(1992—),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商學院研究生在讀。